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的生物素(biotin)、叶酸(folicacid)及羟基苯甲酸(methyl-p-hydroxybenzoate)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uritexC18(250mm×4.6mm,5um);以3.5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到pH3.0)乙腈(90:1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45℃。结果生物素(biotin)、叶酸(folicacid)及羟基苯甲酸检测限分别为:0.5、0.2、0.2ng,线性范围分别为0.25-25.14ug·mL^-1,1.56-156.16ug·mL^-1,4.34-433.76ug·mL^-1平均回收率都在99.35%以上。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 标签: HPLC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生物素 叶酸 羟基苯甲酸甲酯 生理功能
  • 简介:摘要介绍了苯甲酸的作用及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制备苯甲酸其工艺进行了改进研究,并通过溶析结晶法精制苯甲酸

  • 标签: 有机合成 苯甲酸 溶析结晶法
  • 简介:目的:研究-氨基苯甲酸-4’去甲表鬼臼(4-p-amino-benzoincacid-4’-demethylepipodophyllotoxinester,PDE)的体外抗氧化与抗肿瘤活性。方法:体外SGC-7901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用MTT比色法,体内抗肿瘤活性用动物移植瘤法。用TBA法测大鼠肝自发性,Fe^2+-抗坏血酸诱发的心、肝、肾组织匀浆丙二醛(MDA)生成,分光光度法测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结果:PDE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作用48hIC50为84.7(51.7-138.9)mg/L,在体内PDE10、20mg/kgS180和H22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25.2%、46.5%和22.9%、39.3%。PDE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肝组织自发性MDA生成,IC50为22.7(16.9-30.4)mg/L,也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Fe^2+-AA诱导的大鼠心、肝、肾组织匀浆MDA生成,IC50分别为30.3(13.9-66.1)、29.9(20.9-42.7)和13.3(1.8-96.9)mg/L。PDEH2O2诱导的大鼠红细胞溶血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0、80mg/L的抑制率分别为26.8%和100.2%。结论:PDE有明显抗氧化及抗肿瘤作用,二者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对-氨基苯甲酸-4’去甲表鬼臼酯 抗氧化 抗肿瘤
  • 简介: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含碘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imaTM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5%乙酸铵溶液(10∶90),检测波长:229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结果苯甲酸、水杨酸分别在0.082~0.660μg、0.037~0.3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回收率分别为99.8%,99.3%,RSD为0.1%、0.4%。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含碘复方苯甲酸醇溶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含碘复方苯甲酸醇溶液 苯甲酸 水杨酸 含量测定 RP-HPLC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苯甲酸搽剂,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乙醇为溶媒溶解苯甲酸和水杨酸制备搽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和水杨酸含量。结果苯甲酸浓度在2~12mg•L-1范围内,吸收度A226苯与浓度C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水杨酸浓度在4~20mg•L-1范围内,吸收度A与浓度C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99.1%,RSD分别为0.62%(n=6),0.53%(n=6)。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适于医院制剂。

  • 标签: 苯甲酸 水杨酸 搽剂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完善药典收载的苯甲酸鉴别试验提出建议。方法苯甲酸与药典附录一般鉴别试验中有关苯甲酸(盐)鉴别试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甲酸的鉴别试验存在不真实之处。结论应对苯甲酸的鉴别试验进行修订。

  • 标签: 苯甲酸 鉴别试验 一般鉴别试验 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新生雄性大鼠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为邻苯二甲酸的神经行为毒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40只新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溶剂剂量组(500.00、100.00、50.00、0mg/kg)和空白组5组,每组8只。在大鼠出生后第5天开始染毒,连续染毒7天。用平面翻正、负趋地性、悬崖回避、前肢握力试验测试新生雄性大鼠的神经行为发育。 结果 体重:染毒剂量与日龄无交互作用(F染毒剂量*日龄=0.72,P>0.05)。日龄体重有影响(F=104.33,P

  • 标签: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神经发育 新生雄性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苯甲酸胁迫人参幼根生长、根尖细胞显微结构、超微结构以及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人参幼根根尖形态结构;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参幼根显微结构;采用透射电镜研究苯甲酸人参根尖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qRT-PCR方法研究功能基因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苯甲酸能够抑制人参根尖根毛的生长,根尖表皮组织排列疏松,并导致细胞内含物出现异常,细胞壁增厚;核仁核膜解体、消失;细胞内淀粉颗粒空泡化,逐渐解体消失。另外,苯甲酸胁迫还导致1个ARF-GEF,1个bHLH,2个XTH,1个MYB,1个ZAT和1个sHSP基因的差异表达。结论:苯甲酸胁迫人参根尖细胞结构及功能基因表达均有影响。

  • 标签: 自毒作用 苯甲酸 人参 根尖 胁迫响应
  • 简介:本文综述了国内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二醇(PBT)在增韧、增强、阻燃方面的研究,旨在综合各种改性方法,提炼上述改性中的要点,为开发相关产品时提供解决思路。

  • 标签: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改性 增韧 增强 阻燃
  • 简介:目的研究板蓝根中邻氨基苯甲酸(o-aminobenzoicacid,OABA)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将邻氨基苯甲酸配成0.5%水溶液,鲎试验法进行抗内毒素定量测定;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实验检测邻氨基苯甲酸体内抗内毒素作用;脂多糖(LPS)致小鼠死亡试验测定邻氨基苯甲酸保护作用及邻氨基苯甲酸脂多糖致小鼠过度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试验,研究邻氨基苯甲酸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0.833mg·mL-1邻氨基苯甲酸可使4EU内毒素降解为0.668EU,破坏率为84.4%;0.5%邻氨基苯甲酸溶液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显著降低,使同等剂量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从70%降为20%;板蓝根中的邻氨基苯甲酸可抑制脂多糖致小鼠血清中TNF-α和NO的过度释放,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从板蓝根中分离出的邻氨基苯甲酸有抗内毒素作用.

  • 标签: 板蓝根 邻氨基苯甲酸 内毒素 脂多糖
  • 简介:PEGT/PBT材料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49年Coleman首先提到了用亲水性组分聚环氧乙烷(PEO)改善涤纶树脂染色性的思路[1].1972年,DuPont推出商业化的聚醚HytrelTM,主要成分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聚对苯二甲酸二醇(PBT)嵌段共聚物[2].Witsiepe和Hoeslchele等在HytrelTM的基础上,首次合成了PEGT/PBT,但其遇水溶涨、易水解,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3].20世纪90年代初,Fakirov等用酯交换法,以聚乙二醇、1,4-二醇及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钛酸四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软、硬段含量的PEGT/PBT多嵌段共聚物[4].

  • 标签: 聚乙二醇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多嵌段共聚物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钛酸四丁酯 聚环氧乙烷
  • 简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乳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防止腐败变质、增加甜度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滥用和过量使用,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我国乳制品中苯甲酸、山梨酸、……

  • 标签: 乳制品 苯甲酸 山梨酸 糖精钠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参味合剂中苯甲酸钠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Agilent7890A气相色谱仪,色谱柱HP-FFAP石英毛细管柱(柱长30m;内径0.53mm)色谱柱温度220℃,进样口温度200℃,分流比为101,检测器温度240℃,自动进样1ul,载气N2,流速5ml?min-1。结果苯甲酸在0.1012mg?ml-1~3.0355mg?ml-1范围内成线性,回归方程为Y=1334.6X-15.743,r=1(n=5);加样回收率为100.0%~106.7%,RSD=2.1%(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参味合剂中防腐剂的含量测定。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参味合剂 苯甲酸 苯甲酸钠
  • 简介:目的探讨苯甲酸雌二醇大鼠胸腺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行卵巢切除后给以苯甲酸雌二醇皮下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4、7天取胸腺,计算胸腺指数,用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胸腺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胸腺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卵巢切除组大鼠胸腺指数明显增加,给雌二醇组大鼠胸腺指数明显减小(P〈0.05);雌二醇处理组大鼠胸腺中可发现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大鼠胸腺中bcl-2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01),而bax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苯甲酸雌二醇可抑制胸腺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bax蛋白的表达,促进雌性大鼠胸腺退化,诱导大鼠胸腺细胞凋亡。

  • 标签: 苯甲酸雌二醇 胸腺 凋亡 BCL-2 BAX
  • 简介:摘要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果汁中苯甲酸含量的检验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确定该检测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而求出各不确定度分量总测量不确定度的相对贡献并测量结果进行表述。

  • 标签: 测量不确定度 气相色谱法 苯甲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期邻苯二甲酸(DBP)暴露后代肾脏的毒理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只孕鼠在孕期14~18 d分别随机予以850 mg/(kg·d)的DBP处理3只孕鼠为染毒组,另外3只孕鼠予以等剂量的玉米油处理为对照组。在产后第1天分别随机收集各组6只子代鼠的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肾脏自噬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定量分析验证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肾脏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肾脏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上的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在体外实验中,分别予以Hedgehog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索尼德吉Sonidegib及激动剂重组音刺猬蛋白(SHH)处理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的自噬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结果IHC提示染毒组Beclin-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2.37±0.12比1.00±0.10,t=15.190,P<0.05),蛋白印记及其定量分析显示染毒组Beclin-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1.20±0.104比1.00±0.01,t=3.317,P<0.01)。同时,Western blot及其定量分析表明,暴露组Hedgehog信号通路标记物Gli1和Ptch1表达低于对照组(1.00±0.15比0.43±0.09,t=5.644,P<0.01;1.00±0.01比0.35±0.10,t=11.20,P<0.01)。RT-qPCR也提示暴露组Gli1和Ptch1表达低于对照组(1.00±0.18比0.51±0.10,t=4.122,P<0.01;1.00±0.10比0.62±0.08,t=5.140,P<0.01)。体外研究证实当加入Hedgehog抑制剂Sonidegib后,实验组的NRK52E细胞自噬指数(LC3Ⅱ/LC3Ⅰ)高于对照组(0.49±0.11比1.25±0.05,t=10.890,P<0.01),而当加入其激动剂SHH后,实验组的自噬指数低于对照组(0.49±0.11比0.36±0.09,t=11.260,P<0.01)。结论孕期DBP暴露通过抑制Hedgehog信号引起后代肾脏发生自噬,从而可能引起肾脏相关疾病。

  • 标签: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肾小管上皮细胞 Hedgehog信号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为完善药典所收载的安钠咖注射液中苯甲酸盐鉴别试验提出建议。方法将我国药典附录中一般鉴别试验与安钠咖注射液中苯甲酸盐鉴别试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安钠咖注射液中苯甲酸盐鉴别试验的方法存在与药典附录中一般鉴别试验的方法不一致的情况。结论应参照药典附录一般鉴别试验中苯甲酸盐鉴别试验安钠咖注射液中苯甲酸盐鉴别试验进行修订。

  • 标签: 安钠咖注射液 苯甲酸盐 鉴别试验 一般鉴别试验
  • 简介: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自制的乳癖合剂是根据本院乳腺病专科协定处方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海藻、夏枯草、当归和生牡砺等药材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软坚散结、调摄冲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乳腺增生[1]、乳腺纤维瘤和乳头溢液等症.本院药品检验室近期多个批次的乳癖合剂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部分批次的乳癖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合格,并且不合格批次的pH值均>5.0.鉴于此,作者在严格按照制剂标准操作规范进行生产的前提下,乳癖合剂的防腐剂用量进行了研究,考察了0.05%的羟苯乙分别与0.15%、0.20%、0.25%、0.30%的苯甲酸联用的抑菌效能,筛选出最合理的苯甲酸用量,为提高乳癖合剂的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乳癖合剂 微生物限度检查 苯甲酸 羟苯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