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是在本研究中使用的测量方法与已有数据之间进行比较调查,以建立参考值。本文作者根据不同于先前使用的标准收集数据,并在本研究中使用这些标准。此外,我们确定了中国成人骨骼错颌畸形的颅面形态学特征。方法:利用基于上述标准选取的中国成人颅骨面x线,采用斯坦纳分析法14个参数、唐斯分析法2个参数、西北分析法1个参数和特威德三角分析法3个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就骨骼形态而言,中国成人骨骼1型错牙合患者的上颌骨和下颌骨位置前倾。此外,相对于面部类型,他们有低角颅面形态。最后,在咬合平面上,中国人的倾斜度比日裔美国人小,但比高加索人大。结论:正畸治疗最重要的问题是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此外,虽然众多民族在骨骼形态和义齿上存在差异模式是已知的,但为了准确分析,必须考虑到参考值中的种族差异。有几项研究报告了中国人的参考值,但使用了变量分析方法。

  • 标签: 测量方法 准确诊断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方法,研究Ⅲ类错颌畸形的骨骼形态和生长发育对临床正畸病例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骨骼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头影测量图像,评估14项Steiner分析和Tweed分析3项。结果:在中国骨骼Ⅲ类错颌畸形的儿童中,下颌骨在青春期后期继续明显地向前生长和发育。结论:中国骨骼Ⅲ类错颌畸形儿童的上颌骨生长量小于中国骨骼I类错咬合儿童。

  • 标签: 头颅放射学  斯坦纳分析  中国儿童骨骼类颅面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血液分析中的价值,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准确、全面的信息。方法:1. 收集临床血液样本,进行常规血液分析,记录各项指标。2. 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液细胞形态,包括红细胞的大小、形态,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以及血小板的大小和形态。3. 分析观察结果与常规血液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评估血液细胞形态学在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1. 常规血液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患者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量和血小板数量存在异常。2. 显微镜观察显示,部分患者的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异常,白细胞数量异常,血小板大小不一。这些形态学变化可能与疾病相关。3. 对比结果显示,血液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常规血液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贫血、白血病等,形态学观察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4. 根据观察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评估,发现形态学观察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结论: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血液分析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提供常规血液分析无法提供的形态学信息,而且可以协助医生对疾病进行更准确、全面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因此,在临床血液分析中,应重视血液细胞形态学的应用。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方法:在2023年4月~2024年2月期间,选取70例冠心病猝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分析其病理形态。结果:70例死者的心脏重量增加范围在322~616g之间,其中冠状动脉狭窄Ⅰ级占比21.43%、Ⅱ级占比38.5

  • 标签: 法医病理形态学 小冠状动脉 猝死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EB病毒感染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EBV—DNA阳性患者共6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对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度、骨髓细胞成分异常表现、EBV-DNA数值与骨髓中异型淋细胞比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14例患者临床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34例患者临床诊断为EBV相关血液系统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6例患者临床诊断符合淋巴瘤的初步特征,4例被认为可能患有EBV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而另外8例患者的具体病情未能得到明确诊断。66例患者观察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的存在,其数量范围在1.5%至57.5%之间。此外,44例患者检测出噬血细胞,20例患者检测出异常组织细胞。结论:在EBV感染患者临床诊断中,可对患者实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判断异常成分,有利于早期识别EBV感染,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EB病毒感染 骨髓细胞形态学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数字切片系统对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40例微形态学实验教学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分为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实施数字切片系统教学法,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考核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数字切片系统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数字切片系统教学法 显微形态学实验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肿瘤临床检验中运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形态分析技术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间,随机在我院接收的肿瘤病人中选取100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人均运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形态学技术进行检查,获取CTC形态后,再经过免疫组化检测得到CD45和CD31单克隆抗体,用于评估和验证形态学判读标准在实际应用时的适用性。对CTC检出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CTC和CTM检出率分别为42.00%(42/100)和8.00%(8/100),且CTC和CTM者的CD31、CD45均为阴性,与CTM、CTC免疫学特征相符;CTC阳性组同阴性组相比较,CTC计数和病人年龄、T4、N2和N3分期率均比阴性组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阳性组中病人患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以及肠癌例数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肿瘤临床检验中运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形态分析技术,利于保留细胞完整性,可以判断多种类型肿瘤的CTC,特异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 临床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对于诊断子宫脱垂方面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下检测肛提肌形态的效能。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研究对象为我院诊治的子宫脱垂患者共计100例命名为实验组,同时健康女性命名为对照组共计6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行经会阴三维超声下检测肛提肌形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超声形态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以及左右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以及左右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病理检查确认,经会阴三维超声下检测肛提肌形态的准确度为80.36%(90/112)、特异度为74.19% (46/62)、灵敏度为88.00% (44/50)。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准确、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在子宫脱垂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经会阴三维超声 诊断效能 子宫脱垂 肛提肌形态
  • 简介:摘要:现代临床医学中,细胞形态学检验是检验专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其是该专业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当下医疗单位中细胞形态学检验高度自动化,如何使学生自主、高效掌握该项技能具有重要价值,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改革方式具有重要价值。目前认为通过积极的教学时间改革,应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提升学生的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力具有价值。

  • 标签: 细胞形态学 检验专业 实习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了血常规检验的21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血液涂片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检验三种方式对所有患者开展对比性研究,观察分析三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血液涂片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计数以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异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的阳性检出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联合检验方式的相关细胞检出率与其他两种方式之间差异显著,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该种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相关细胞的检出率,反应出细胞的阳性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 全自动细胞分析仪 血常规检验 联合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4年2月,选择10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进行研究,完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独检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单独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的白细胞计数阳性率、红细胞计数阳性率大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独检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单独检验(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独检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单独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的白细胞分类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可提高检验阳性率,明确白细胞分类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阳性率 白细胞分类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之后所有血液标本均实施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情况及对不同细胞的诊断率。结果: 联合检测的检验准确率及异常率更高于单项检测,且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单项检测(P<0.05);联合检测对于各类细胞的诊断率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可以提升检验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之后所有血液标本均实施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情况及对不同细胞的诊断率。结果: 联合检测的检验准确率及异常率更高于单项检测,且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单项检测(P<0.05);联合检测对于各类细胞的诊断率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可以提升检验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验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仅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优缺点和协同效应。结果: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和其他异常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增加对血液疾病诊断的信息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于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200例体检者血液标本,均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联合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阳性检出率(P<0.05)。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对淋巴细胞的异常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对淋巴细胞的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联合应用能够优势互补,弥补两种检查方法单一应用时的不足之处,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从而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及可信度。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为临床较有效的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方法,能够直观呈现在显微镜下,提高疾病诊断效果。本文则综述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概念,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方法,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 贫血 感染 白血病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正畸治疗对青少年面部形态及咬合功能的影响。通过对接受正畸治疗的青少年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可以发现正畸治疗不仅显著改善了青少年的面部形态,还优化了其咬合功能。具体而言,正畸治疗有效纠正了青少年的面部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唇部突出等问题,使其面部轮廓更加和谐、自然。同时,治疗还促进了青少年咬合关系的正常化,优化了咀嚼功能,提高了口腔健康水平。本研究结果为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升青少年面部美观度和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面部形态 咬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