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促使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涌现,基础埋置越来越深。同时,作为车库等功能的广场式建筑的纯地下室部分、裙房或相对独立的地下结构物(如下沉式广场、地下车库、地下铁道等)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广泛,由此,地下结构物的问题日益突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以地铁2号线街道口站中航还建楼项目为例,介绍了其工程地质条件,结合传统设计和泄水减压设计对其进行了设计研究,研究发现采用泄水减压法适合基岩裂隙水不发育、地下水含量少的地区,采用新型创新设计时,大大节约了工程造价和项目工期,对比于传统的方式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抗浮设计 泄水减压 地下空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肩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3例不稳定肩损伤患者进行术前密切观察病情、心理护理、三角巾的固定防止再损伤等;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体位的转变、c臂机的合理使用;术后体位的护理、疼痛泵的使用、指导饮食、功能锻炼等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24个月,根据Herscovici的肩关节的评定标准优5例,良6例,可2例。结论护理人员精心护理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浮肩损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心绞痛是由于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发作时胸骨后部及心前区出现阵发性绞痛或闷痛,并可放射至左上肢,疼痛是由缺血、缺氧的代谢产物乳酸、丙酮酸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等所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及自发性心绞痛,有可能发展为心肌梗塞或猝死,也可逐渐恢复为稳定型心绞痛。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凝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APTT、PT、TT及FIB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FIB等指标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APTT、FIB较之前有显著差异(P<0.05),PT、FIB虽有所好转但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相比而言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凝治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能够改善凝血指标,降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抗凝 心绞痛 不稳定型
  • 简介:人体可保持自身稳态(Homeostasis,体内平衡、自身功能稳定)功能的稳定,是保证生命活动和延长寿命的关键,氧化损伤及促炎因子反应是机体稳态的两大有害因素,氧化一免疫一炎症连锁反应也是衰老的机理之一。机体可保持终生抗氧化、炎功能的稳定,有利于机体稳态的稳定,从而有利于健康及延寿。

  • 标签: 抗氧化 延寿 抗炎 保健 机体稳态 连锁反应
  • 简介:摘要需要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常合并同时需要血小板治疗的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反之亦然。目前这类患者栓治疗的最佳方案尚不明确。哪种方案在降低死亡率和血栓性事件的同时避免增加出血风险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联合应用心绞痛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老年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37例(I组)和老年稳定型心绞痛者35例(Ⅱ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倍他乐克和巯甲丙脯酸等。老年稳定型心绞痛者36例(Ⅲ组)患者单用依姆多作为对照组。分别评价其治疗疗效。结果I组患者心绞痛严重度降级最显著(由2.52级降至1.39级),EF值和心肌灌注也较其余2组有更明显提高,心电图ST在服药后3、14、28d比治疗前明显恢复。II组也较对照组ST恢复幅度大。结论高血压并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心绞痛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高血压 心绞痛 联合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肩损伤先采用改良Judet后方入路整复固定肩胛颈骨折,然后再处理锁骨骨折。两处骨折均一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均获解剖复位及骨性愈合。依据Herscovici标准评定优26例,良4例,可2例。本组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肩峰下间隙疼痛2例。结论肩损伤(FSI),肩部的悬吊结构受破坏,应早期行一期内固定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 标签: 浮肩损伤(肩胛颈骨折 锁骨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热邪多为外感,火邪常自内生,火性炎上,有虚火、实火之分,古今文献中时见“火”与“伏火”之说,二者概念近似,而又混沌存疑,精究“火”与“伏火”的本质尤为必要,也是对中医理论的“火”证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和完善。

  • 标签: 浮火 伏火 本质/分析
  • 简介:肘损伤系指同侧肱骨干和尺桡骨干同时发生骨折使肘关节处于游离状态,多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极度不稳定,处理棘手。对于肘损伤,目前国内外学者多主张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肘关节。我科自1998年2月~2006年10月共收治肘损伤患者1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浮肘损伤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高能量损伤 同时发生 尺桡骨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凝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入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结束后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84.00%,观察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96.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心绞痛日均发作(5.68±0.47)次,每次平均持续时间(9.67±1.35)分钟,每日服用硝酸甘油含片(3.51±0.20)毫克,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心绞痛日均发作(0.38±0.09)次,每次平均持续时间(2.64±0.09)分钟,每日服用硝酸甘油含片(0.16±0.07)毫克,从预后治疗来看,观察组的预后更加理想(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凝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降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抗凝疗法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脉粥样硬化
  • 简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分别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进行栓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抗栓疗法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肩背筋膜炎患者行以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肩背筋膜炎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压痛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背筋膜炎患者行以针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减轻疼痛水平,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浮针 肩背筋膜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floatingshoulder)损伤的特点和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肩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2~52岁,平均36.8岁。1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Wong等的肩损伤分型:IA型为肩胛颈骨折合并喙突基底部骨折,3例,喙突骨折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肩胛颈骨折行重建接骨板固定;

  • 标签: 浮肩损伤 手术治疗 肩胛颈骨折 拉力螺钉固定 喙突骨折 接骨板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及动力髋螺钉(DHS)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术中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2.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5/40)和28.1(9/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型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老年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36例(I组)和老年稳定型心绞痛者34例(II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5-单硝异山梨醇酸酯(德脉宁)、倍他乐克和巯甲丙脯酸等。老年稳定型心绞痛者35例(III组)患者单用德脉宁作为对照组。用药28d后评价其疗效。结果I组患者心绞痛严重度降级最显著(由2.62级降至1.4级),EF值和心肌灌注也较其余2组有更明显提高,心电图ST在服药后3、14、28d比治疗前明显恢复。II组也较对照组ST恢复幅度大。结论高血压并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心绞痛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高血压 心绞痛 联合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均经颈动脉超声证实其颈动脉内有斑块形成。给予阿司匹林(商品名,拜阿司匹林)0.1g/d。在此基础上,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组(治疗组)5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持续6个月;对照组50例,未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和6个月检测血脂,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态等指标。结果①治疗组服药3个月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分别为(3.1±0.8)和(1.1±0.8)mmol/L,与对照组[(3.4±0.8)和(1.7±0.7)mmol/L]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服药6个月时,总胆固醇(TC)为(4.3±0.9)、(5.6±0.8)mmol/L、LDL-L为(3.0±0.5)、(3.4±0.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1±0.2)、(1.0±0.3)mmol/L及TG为(1.1±0.9)、(1.6±0.3)mmol/L,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时,IMT分别为1.0±0.4和1.1±0.2,Crouse斑块积分分别为1.0±0.6和1.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在短期内即可起到降脂作用,服药6个月以上可减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同时能够稳定斑块。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药物疗法 阿托伐他汀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