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持续358例孕妇和同期3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异常者,宫缩乏力明显增加导致潜伏期延长、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高于组(P均<0.01),活跃期延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持续组胎吸助产、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高于组(P<0.01或0.05)。随着胎儿体重增加,持续剖宫产率增高(P<0.01)。结论持续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易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枕位异常 胎儿体重 产科处理 分娩 母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传统处理持续难产无好方法治疗的现状,首次采用徒手抬头旋转术加产钳术并用来治疗持续难产的新方法。方法通过45例持续采用徒手抬头旋转术加产钳术并用治疗难产的可行进行观察分析,确定疗效的肯定性。结果45例持续难产患者年龄在23-31岁,平均为27岁,孕周在38-41周之间。均为初产妇。33例抬头先露部达到坐骨棘下2厘米。12例达到坐骨棘下1-1.5厘米,其中有29例为持续,16例为右,娩出新生儿重量在2800克至3900克。第二产程最短15分钟,最长1小时50分钟,手术历时最短5分钟,最长18分钟,新生儿Apgar评分4-7分17例,7-10分28例,新生儿七天内死亡率为0。结论持续是临床上最长见的头难产,给分娩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和危险,在以前往往需要手术剖宫产手术治疗,不但延误时间,对产妇打击大,花费高,胎儿生命难以保命,采用此技术治疗,打破了旧框框,达到尽快娩出宫内窘迫的胎儿,避免了胎儿面部损伤及减轻盆底组织损伤,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自然分娩效果。

  • 标签: 枕横位 难产 徒手抬头旋转 产钳并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发热的原因。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9年5月67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体温大于38.5°c,持续发热半月以上的12例发热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原因不明外,术后发热均由各种并发症引起。脾窝积血、积液合并感染及门脾静脉血栓形成最多见。持续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显著相关(p<0.01)。结论脾窝积血、积液及门脾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持续发热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注意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减少术后持续发热。

  • 标签:
  • 简介:心动过速(以下简称房速)可起源于心房肌任一部(除窦房结外)或与心房相连的解剖结构,无需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参与,频率多在120~220次/min[1]。房速特别是无休止的、频率特别快甚至并发休克的房速,由于终止不易,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会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病[2],给治疗上带来极大的困难。本院收治3例无休止房速合并休克,经过积极治疗好转,现将抢救处理及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房性心动过速 休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81岁,因室心动过速入院。入院给予使用普罗帕酮、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考虑为心室电风暴。给予静推艾司洛尔并持续泵入后转复,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持续心动过速患者,可考虑使用艾司洛尔。

  • 标签: 艾司洛尔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电风暴
  • 简介:遗传持续胎儿血红蛋白增高症(Hereditarypersistenceoffetalhemoglobin,HPFH)是成人红细胞中持续存在过量的胎儿血红蛋白(Fetalhemoglobin,HbF),血液学检查正常的遗传综合征。携带者常无临床症状。HPFH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分子机制主要涉及11p15上β-类珠蛋白基因的遗传缺陷导致的HbF异常高表达。最近的研究表明,HPFH具有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其发生机制可能不局限于单纯的β-类珠蛋白基因上的遗传缺陷,HPFH还与多个基因座的异常有关,具有数量性状点(quantitativetraitloci,QTL)的遗传特征。主要包括QTL6q23和QTL2p15等的异常。通过HPFH来探索珠蛋白基因的网络化表达调控机制,为镰状细胞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治疗研究开拓了新路径。

  • 标签: HPFH 分子机制 β-类珠蛋白基因 QT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后持续异位妊娠发生的可能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例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2例异位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持续异位妊娠(PEP)发生率1.12%。结论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后有发生PEP的风险,应正确选择保守手术的病例,改良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彻底清除病灶;避免采用输卵管伞部挤压术;术前血-HCG>3000IU/L,术后常规肌内注射MTX50mg;术后严密观察血-HCG的下降,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PEP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异位妊娠 持续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乳腺科对实施手术患者中应用持续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009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各种乳腺手术治疗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手术治疗的32例乳腺疾病患者作对照。两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基础上给予持续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相关技能掌握情况、并对患者入院、住院及出院的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及相关技能掌握情况、对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持续护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健康教育质量。

  • 标签: 乳腺科 持续性护理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后持续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给予米非司酮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持续异位妊娠(PEP)的发生率,分析对照组高危因素。结果实验组PEP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5%(p<0.05),停经时间<49d或>58d、术前血HCG>3000miu/ml、曾有异位妊娠病史的患者PEP发病率显著较高(p<0.05)。结论停经时间<49d或>58d、术前血HCG>3000miu/ml、曾有异位妊娠病史是腹腔镜保守手术后PEP的高危因素,应给予米非司酮进行预防。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腹腔镜保守手术 持续性异位妊娠
  • 简介:我院内科自2000一2009年收治了急性雷米丰中毒患者10例。现将料摘要报导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层流手术室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为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通过严格的人员培训,规范的流程、布局及科学的使用,各项指标均达到洁净手术室的要求,确保了各类手术的安全进行,我院加强了医院感染的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标签: 持续性质量改进 层流手术室 医院感染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流血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检测105例早孕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患者宫颈分泌物中CT、UU的DNA片段(观察组),并以105例正常早孕药物流产妇女对照(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生殖道CT、UU感染率分别为22.9%、26.7%,其中CT、UU合并感染率为10.5%。对照组中生殖道CT、UU感染率分别为7.6%、9.5%,其中CT、UU合并感染率为3.8%。两组感染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T、UU感染不利于药物流产后子宫收缩,可致孕囊及部分蜕膜剥离不完全,从而引起阴道流血时间长,流血量多。这种感染可能是药流后持续阴道流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药物流产 阴道流血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头高直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100例胎头高直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0例中有96例临产后发生胎头不入盆,占96%。原发性及继发性宫缩乏力71例,占71%。潜伏期延长86例,占86%。93例进入活跃期其中47例活跃期延长,46例活跃期停滞。胎膜早破26例,占26%。96例剖宫产,占96%,4例用手指法旋转胎头变为经阴道分娩。有一例剖宫产手术时发现有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结论胎头高直经阴道分娩难度很大,属于严重的胎位异常,应早期识别,恰当处理。

  • 标签: 难产 胎头高直后位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颌抬旋振式(正山Ⅱ式)推拿法配合活血抗炎口服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通过头颈部的左右360°斜旋、颌抬旋振、推捏、拍打等逆向用力,促使向后、左右突出的颈椎间盘回缩或移位。脱离对神经根、硬膜囊或血管的压迫,从而缓解神经、血管支配区域的冷痛、胀痛、麻木或眩晕症状,并配合活血、抗炎药物治疗。结果随机治疗男107例、女155例,共262例,痊愈243例,好转14例,有效率达98.1%,5例改为住院治疗。结论颌抬旋振式(正山Ⅱ式)推拿法,配合活血抗炎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方法简便,适合门诊推广。

  • 标签: 颌枕抬旋 推拿法 颈椎间盘突出 移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骨盆环骨折的优点和可行。方法自2009年7月-2011年7yeu,采用俯卧CT引导下经皮自髂骨至S1椎体置入1枚直径712mm空心钛钉,治疗骨盆环损伤10例。结果10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成功,经近6-12个月随访该方法固定牢靠,无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螺钉是治疗垂直不稳骨盆环骨折的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盆骨折骶髂螺钉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