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 将小变换应用于ECG信号QRS检测,提高QRS的正确检测率。方法 利用二进Marr小对ECG信号按Mallat算法进行变换;从等效滤波器的角度分析了信号奇异点(R波峰值点)与其小变换模极大值的关系;探讨二次微分小与一次微分小在奇异点分析时性能上的差异,在检测中还运用了一系列策略以增强算法的抗干扰能力。结果 经MIT/BIH标准心律失常数据库验证,QRS的正确检测率高达99.8%。结论 小技术在ECG信号消噪和精确定位显示良好的性能;不同的小波函数直接影响结果和后续的检测策略。

  • 标签: 心电图 二进Marr小波 MALLAT算法 奇异点检测
  • 简介:U是心电图中较小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特别是U振幅显著增高,颅似高钾引起的高尖T时,因两者治疗预后及临床意义回然不同,故应仔细辨认。例1患者男性,42岁,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血钾2.2mmol/L,ECC:(图1A)多导联ST段下移,U高耸,V3达0.95mv,T与之融合,不易区分,Q—U间期0.52s,ECC诊断:低血钾。补钾治疗5天后,血钾升至5.1mmol/L,ECC(图1B)巨大U消失。

  • 标签: 心电图 巨大U波 T波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为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临床测量方法及定量指标.方法:埘90名50岁以f上中t老年患者的曲面体层片下颌后牙区不同部位颌骨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高度,有牙侧15.91±1.85mm,无牙侧9.07±2.48mm,平均值相差6.84mm;颏孔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3.64±2.69mm,无牙侧23.65±4.28mm,平均值相差9.99mm;下颌后牙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0.68±2.76mm,无牙侧20.96±4.15mm,平均值相差9.72mm.结论:通过曲面体层片测量颏孔和颏孔后1.0cm颌骨高度,了解下颔后牙区骨量丧失情况.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定量数据,方法简单,位置较恒定.下颌后牙区颌骨垂直吸收7~10mm,可供该区牙槽嵴增高术参考.

  • 标签: 下颌骨 曲面体层片 骨测量 牙槽嵴增高术 颌骨高度
  • 简介:它主要包括十四项系列参数:1、资料分析期间的棘检测;2、真时检测前——棘卡片组;3、真时检测后——棘卡片组;4、检测时间窗;5、每一回放棘后的沉默时间;6、棘记录彩色步骤;7、抗干扰异敏度;8、棘检测灵敏度;9、肌电消除灵敏度;10、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棘波 卡片组 检测灵敏度 资料分析 系列参数
  • 简介:目的:研究胆总管扩张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PR)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收集20例胆总管扩张患者,将其1~3mm薄层扫描轴位源像(ASI)传到工作站后处理,行扩张胆总管曲面重建成像,作任意曲面显示所要观察的扩张胆总管.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评估CPR对胆总管扩张病因的定位与定性价值.结果:CPR对扩张胆总管的成像率达100%,均能显示完整的扩张胆总管及梗阻部位,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90%.结论:CPR能将不在同一平面的扩张胆总管显示于一个平面上,更好地显示扩张胆总管的连续性,可直观地显示胆总管扩张程度、部位及梗阻端形态,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胆总管扩张 CPR 诊断 多层螺旋CT 手术病理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R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具有频散特性,⑵ 在不均匀介质中R相速度(VR)具有频散特性,其中各图的右侧为随深度变化的面频散曲线

  • 标签: 勘探应用 波勘探 瞬态面
  • 简介:所谓边缘性Q是措不能完全符合异常Q标准的Q。其分为二种类型。1.接近异常Q的边缘性Q,此种Q表现为Q粗钝错折,时限≥0.04秒,此种Q按异常Q对待;若同时同导联S—T段抬高、T倒置,则肯定为异常Q

  • 标签: 异常Q波 边缘性 接近异常 T波倒置 临床医学 正常情况
  • 简介:分析了动脉血管内的血液以及动脉血管周围组织,对脉搏衰减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这两种影响的结果,为脉搏传播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有助于临床上利用脉搏的传播特性分析和诊断相关疾病.

  • 标签: 脉搏波 动脉 脉搏波能量 生物力学
  • 简介:为了提高P检测准确率,利用小变换模极大值对在多尺度上的变化规律能表征信号突变点的性质,结合人体生理特性的检测策略进行心电信号P的跨尺度检测.同时,引入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已检出的准P再次进行确认与识别.经MIT数据库实验表明,P检测准确率达到97%.

  • 标签: 小波变换 P模极大值对 神经网络 P波检测 心电信号
  •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识别心向量的方法,本方法以空间速率法为基础,并用选出的心动周期形成典型心动周期,因此有较好的分辨率。

  • 标签: 心向量
  • 简介:1991年Brugada兄弟首次报道了心电图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有V1~V3导联ST段抬高及猝死[1],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后被称为Brugada综合征.此后,国内外文献有不少类似病例报道,有些病例既有典型心电图改变,又发生过心脏性猝死(死亡或存活),符合Brugada综合征;另有一些仅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而无症状,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和功能性心脏改变如药物作用等[2].2001年Hurst将Brugada兄弟描述的心电图改变称为Brugada.根据文献资料,可以肯定的是,出现Brugada者不一定是Brugada综合征,还可能有其他的病因.临床遇到出现Brugada者,应该详询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区别Brugada综合征与其他病因引起的Brugada.

  • 标签: BRUGADA波 BRUGADA综合征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室梗死的病例比较少见,诊断心房梗死的就更少见,本院收治的1例晚期肺癌,其体表心电图呈典型的心房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心房梗死的表现形式不是常见的P-Ta改变,而是出现罕见的房性“Q”,报道如下.

  • 标签: 房性“Q”波 心肌梗死 诊断 心电图
  • 简介:宫颈糜烂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作者讨论采用姆光仪治疗的优点。

  • 标签: 波姆光仪 治疗 宫颈糜烂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冲击碎石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提高碎石成功率。方法对530例行ESWL治疗的病人在碎石前、中、后给予有效的护理。结果病人术前有心理恐惧者320例,占60%;术中病人出现疼痛程度:Ⅰ级有52例,Ⅱ级有12例,0级有466例;术后并发疼痛:轻度58例,中度12例,有460例没有出现并发症。治愈493例,有效30例,无效7例。结论对ESWL治疗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可大大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碎石成功率,保障治疗效果。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非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及其对应的相关疾病,探讨非梗死性异常Q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60例心电图均存在异常Q的患者,在排除心肌梗死诊断后,分析与其基础疾病的关系,并分析异常Q在不同导联上的分布情况,结果:一些疾病如心肌病,肺心病,某些心律失常合并存在的非梗死性异常Q多呈定位分布,且以单一部位多见,单一部位出现异常Q者又以Ⅱ、Ⅲ、avF及V1-V3导联最常见,结论:除心肌梗死外尚有很多疾患可出现异常Q为特征的心电图表现,临床上勿将此类患者误诊为心肌梗死。

  • 标签: 非梗死性异常Q波 心肌梗死 心电图 鉴别诊断 发生机制
  • 简介:降噪中阈值选取是一个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对辐射图像进行降噪的自适应小方法,对小波分解的子带系数进行自适应阈值处理,并采用了小波模极大跟踪技术,把小系数分为信号和噪声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阈值。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图像细节,同时也有效的去除噪声。

  • 标签: 小波变换 自适应 阈值 模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