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硫醇类化合来说,其属于关键的有机中间体,被推广于多个领域,例如医药与化工。本文分析了一系列硫醇合成工艺方式,提出将以下两种物质当作原料,也就是溴代以及硫氢化纳,从而制取硫醇的新工艺,制成多种硫醚类化合,同时借助核磁以及质谱,来明确以下两种物质的结构,即硫醇与硫醚。总之通过本文的探究,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 标签: 硫醇 合成 硫氢化纳 溴代物 硫醚
  • 简介:摘要胺类化合是大气中重要的含氮化合,大多数有机胺类均具有挥发性和较强的毒性,在工作场所中可经呼吸道、皮肤接触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随着胺类化合的广泛应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接触到低剂量的胺类化合,为了更好地评估其对人造成的危害,我们对胺的限值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综述。为探讨和建立良好的胺类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胺类化合物 空气 限值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并发症严重等特点,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氧化应激、炎症、糖代谢和吸收功能障碍、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等。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食、尿和体重减轻,严重时会伴有多种并发症。植物化学作为存在于蔬果中的天然物质,主要为黄酮、萜类、单宁和生物碱等。其抗氧化、抗炎、清除自由基、糖代谢相关酶调节和保护胰岛β细胞等特性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植物化学物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黄酮 萜类
  • 简介:摘要[目的] 优选柴胡中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柴胡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4个黄酮类活性成分(芦丁、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的总含量为指标,采用液相方法测定。[结果] 最佳工艺为在50 ℃的60%乙醇(料液比1∶5)中浸渍30 min,超声功率80 W提取20 min。[结论] 该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 

  • 标签:   正交试验 柴胡 黄酮类化合物 HPLC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多巴是贻贝足丝蛋白的主要成分,其可通过形成双氢键、π-π/π-阳离子键以及螯合金属促进贻贝在固体物质表面产生较牢固的黏附。因此,将仿多巴化合应用于牙本质-树脂粘接领域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贻贝足丝蛋白的黏附机制以及仿多巴化合在牙本质-树脂粘接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牙本质-树脂粘接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巴胺 牙本质粘结剂 牙科材料 牙粘合 多巴 仿多巴化合物
  • 简介:摘要不合理饮食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息息相关。碳水化合作为三大营养素之一,其摄入的量和质对健康的影响近年来备受关注。随着膳食评估方式的不断优化,碳水化合质量对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影响逐渐明了,低血糖负荷饮食、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的摄入总量可以改善血压、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标签: 膳食 碳水化合物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David S Ludwig及其同事调查了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和健康之间的联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碳水化合饮食干预对超重肥胖成年人人体成分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施行低碳水化合饮食干预,统计患者干预前后的体重(kg)、BMI(kg/m2 )、体脂肪(kg)、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cm2)、蛋白质(kg)、骨骼肌(kg)、无机盐(kg)、骨矿物质(kg) 、身体水分含量(kg)、TC( mmol/L)、TG( mmol/L)、HDL-C( mmol/L)、LDL-C的变化。结果:低碳水化合饮食干预后,以八周为时间轴,患者人体成分十项数据全部降低,代谢指标中仅有HDL-C也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升,整体生理指标优化,(P

  • 标签: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超重肥胖成年人 人体成分 代谢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氢醌(对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对硝基苯酚和2,4-二硝基苯酚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空气样品采用复合管(前端玻璃纤维滤膜,后段硅胶)采集,10%甲醇溶液解吸,经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检测,在230 nm波长下,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5种酚类化合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检出限:玻纤滤膜为0.13~0.41 μg/ml,硅胶吸附剂为0.16~1.04 μg/ml。方法定量下限:玻纤滤膜为0.44~1.36 μg/ml,硅胶吸附剂为0.52~3.46 μg/ml。平均解吸效率:玻纤滤膜为97.5%~100.1%,硅胶吸附剂为86.9%~100.3%。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玻纤滤膜为0.71%~4.88%、0.91%~4.82%,硅胶吸附剂为0.47%~4.62%、0.76%~5.52%。在-20 ℃条件下,样品可保存30 d以上。结论本法灵敏度,精密度,准确性及线性范围均满足规范要求,样品的采集及保存也可满足限值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氢醌、间苯二酚、邻苯二酚、对硝基苯酚和2,4-二硝基苯酚的同时测定。

  • 标签: 色谱法,高效液相 工作场所 空气 复合采样管 酚类化合物
  • 作者: 董琪 魏纯纯 麻献华 王平 任安经 章卫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 国家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海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 国家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 海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水化合反应元件结合蛋白-β(ChREBP-β)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明确其在糖代谢稳态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e/loxP技术,将Rosa-LSL-ChREBP-β转基因小鼠与Adiponectin-Cre小鼠杂交,建立在脂肪组织中特异性过表达ChREBP-β的小鼠模型(AET-β);以AET-β杂合小鼠为实验组,同龄同性别不含Cre的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对小鼠进行急性寒冷暴露和长期冷训练实验,分析小鼠的耐寒能力、白色脂肪形态和产热相关基因表达,探讨ChREBP-β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对小鼠进行普食、高糖和高脂饮食喂养,分析小鼠的血糖、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变化,探讨ChREBP-β对糖代谢稳态的调控作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均值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急性冷暴露试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组间均数的多重比较采用最低显著性差异(LSD)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ET-β小鼠在急性寒冷暴露下的核心体温和棕色脂肪局部温度明显降低(P<0.05),在长期冷刺激训练后白色脂肪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在高脂喂养条件下的葡萄糖耐量轻微改善(P<0.05)。结论ChREBP-β在脂肪组织中过度激活可显著抑制棕色脂肪的产热功能,而对白色脂肪棕色化以及糖代谢稳态的影响非常有限。

  • 标签: 糖代谢稳态 ChREBP-β 棕色脂肪 白色脂肪棕色化 非颤抖产热
  • 简介:摘要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 recepor, VEGFR)结合的信号转导通路是调控血管新生的关键通路,也是疾病基础研究的重点及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点。丹参提取及主要化合丹酚酸B在不同疾病中对VEGF/VEGFR信号通路也有双向调节作用,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可通过该通路抑制血管生成,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通过该通路促进血管生成。

  • 标签: 丹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中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J2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取SD大鼠原代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进行研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获取大鼠单个核细胞(MNC),将MNC加入角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再用小分子化合J2处理作为实验组,未进行小分子化合J2处理的MNC及角膜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仅为角膜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角膜上皮细胞CD80的表达。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形态学参数,包括平均粗糙度(Ra)、均方根粗糙度(Rq)、平均低谷高度(Rvm)及波峰至波谷的粗糙度(Rt)。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CD80的表达量分别为1.944±0.237、3.128±0.175及1.082±0.1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31,P<0.01)。AFM观测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Ra值分别为86.75±12.60、120.23±12.11、61.94±10.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92,P<0.01);3个组Rq值分别为102.53±9.45、138.30±10.13、91.96±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85,P<0.01);3个组Rvm值分别为-42.21±14.22、-67.36±10.89、-32.18±19.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2,P<0.01);3个组Rt值分别为437.32±15.66、495.32±13.96、339.92±1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4.26,P<0.01);3个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MNC活化的SD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呈CD80高表达,在小分子化合J2作用后CD80表达减少;应用AFM可以观测到SD大鼠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经MNC活化后更加粗糙,颗粒状突起明显增加,在小分子化合J2作用后超微结构的改变有所减轻。(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08-613)

  • 标签: 角膜 上皮细胞 显微镜检查,原子力 B7-1抗原 移植物排斥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醚环化B螺旋肽(thioether-cyclized helix B peptide, CHBP)对脓毒症导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30只SPF级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脓毒症致ALI组和CHBP预处理组(10 nmol/kg)。在ALI发生18 h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caspase-3阳性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TUNEL阳性率。体外培养小鼠肺上皮细胞(MLE-12)并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CHBP预处理组(10 nmol/L)。刺激24 h后,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的炎症因子水平,通过荧光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比例以及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Graphpad prism 7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PS组小鼠出现明显ALI症状和肺组织病理改变。CHBP预处理组肺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量(个/mm2)少于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 vs (39.46±4.51),P=0.001]。CHBP预处理组肺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个/mm2)少于LPS组[(28.67±5.29) vs (52.87±3.76),P=0.029]。在体外实验中,相比LPS组,CHBP预处理明显抑制MLE-12细胞上清液炎症因子IL-6(pg/mL)[(70.64±5.59) vs (123.10±15.71),P=0.027],IL-1β(pg/mL)[(67.11±3.39) vs (100.70±7.61),P=0.007]和TNF-α(pg/mL)[(76.98±7.97) vs (138.50±13.12),P=0.007]的表达,抑制了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 [(0.085±0.063) vs (1.198±0.058),P=0.01]以及Bax[(0.562±0.026) vs (0.781±0.044),P=0.041]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并且这一趋势与MLE-12细胞荧光TUNEL检测结果[CHBP预处理组(30.33±1.86) vs LPS组(45.00±2.88),P=0.006]一致。结论CHBP预处理可以减轻脓毒症导致的ALI,这一保护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肺上皮细胞凋亡实现的。

  • 标签: 硫醚环化B螺旋肽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Caspase-3 Bax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在体外调控小鼠小胶质细胞(BV2)中环状RNA的相关表达。方法将BV2培养传代后转染病毒,分为低表达GCH1病毒载体组(Ad-shGCH1,n=3)与对照病毒载体组(Ad-NC,n=3)两组样本。孵育48 h观察转染效率并利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使用第二代环状RNA(circRNA)高通量测序分析Ad-shGCH1与Ad-NC两组样本,筛选差异表达的环状circRNA。circRNA测序数据使用R包edge R计算基于负二项分布模型的fisher精确检验来确定差异显著性。应用编码-非编码基因共表达(CNC)网络分析对表达差异显著的circRNA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shGCH1中mmu_circ_0001322(实验组CPM值:10.40,对照组CPM值:7.63,P<0.05)、mmu_circ_0000454(实验组CPM值:10.84,对照组CPM值:8.20,P<0.05)、mmu_circ_0001383(实验组CPM值:10.76,对照组CPM值:8.53,P<0.05)、mmu_circ_0000898(实验组CPM值:11.22,对照组CPM值:9.32,P<0.05)发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u_circ_0000652低于对照组(实验组CPM值:7.94,对照组CPM值:10.83,P<0.05)(倍数变化>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NC分析表明mmu_circ_0000652可能通过参与特定的网络或生物学过程参与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而发挥作用。结论GCH1调控的circRNA可能参与体外小胶质细胞的炎症过程。

  • 标签: 环状RNA 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 小胶质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γ-谷氨酰环化转移酶(GGC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来自潍坊市人民医院的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GGC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GCT表达阳性率为61.6%(53/86)。GGCT蛋白主要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部分病例的细胞核中也有表达。GGC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肿瘤最大径(P=0.025)、病理分级(P<0.001)和病理分期(P=0.020)有关。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1期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GCT蛋白的表达高于Ta期患者(P=0.034),GGCT阳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GGCT阴性患者(P=0.02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量(OR=3.320,P=0.024)和病理分期(OR=5.029, P=0.009)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GGC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进展有关。GGCT阳性的早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更容易发生复发。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γ-谷氨酰环化转移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γ-谷氨酰环化转移酶(GGC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来自潍坊市人民医院的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GGC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GCT表达阳性率为61.6%(53/86)。GGCT蛋白主要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部分病例的细胞核中也有表达。GGC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肿瘤最大径(P=0.025)、病理分级(P<0.001)和病理分期(P=0.020)有关。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1期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GCT蛋白的表达高于Ta期患者(P=0.034),GGCT阳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GGCT阴性患者(P=0.02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量(OR=3.320,P=0.024)和病理分期(OR=5.029, P=0.009)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GGC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进展有关。GGCT阳性的早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更容易发生复发。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γ-谷氨酰环化转移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酸环化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参与小鼠急性肾损伤的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SB2111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与SB2111组小鼠采用脂多糖(LPS)建立急性肾损伤模型,对照组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SB2111组另外给予经腹腔右侧注射2 mL AMPK阻断剂SB2111治疗。观察与记录三组小鼠的一般状况、病理特征并检测肾功能情况。结果模型组与SB2111组的体重都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肾脏重量大于对照组(P<0.05),而SB2111组的肾脏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SB2111组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B2111组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丰富,肾组织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正常;模型组肾小球充血肿胀、肾小管腔有管型形成;SB2111组部分肾小球充血,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肿胀,出现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与SB2111组的肾组织TNF-α、TGF-β1水平与AMPK、mTOR相对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B2111组的肾组织TNF-α、TGF-β1水平与AMPK、mTOR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PK-mTOR信号通路在小鼠急性肾损伤中呈现激活状况,抑制AMPK-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能抑制TNF-α和TGF-β1的表达水平,促进小鼠肾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腺苷酸环化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 模型,动物 小鼠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外科治疗对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在对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接诊86例肝硬化合并胆结石作为研究对象后,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开展治疗后,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治疗效率为62.79%;观察组总治疗效率为83.72%,两组在对比后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且P

  • 标签: 肝硬化 胆结石 外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孙海双 杨晓燕 刘敏 代华平 王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国际呼吸杂志》 2021年第21期
  • 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长春 130021,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放射诊断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涉及肺泡和间质的炎症以及纤维化,病因不明。肺癌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严重合并症,当合并有肺癌时,其预后较单纯特发性肺纤维化差。主要原因是肺癌进展和肺癌治疗后的并发症。目前,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在男性、老年人和吸烟者中更常见。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无明确治疗方案。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肿瘤 发病机制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