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应注意的问题入手,来探讨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和技术,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药品 检验
  • 简介:血液无小事,安全是第一。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从细节管理出发,只有对血液检测工作实施全面、有效、细致的细节管理,从细微处着手,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才能保证血液检测的准确性,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检测 细节管理 安全
  • 简介:摘要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所以食品的优劣好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一个国民的的发展。由于经济高速前进,社会以及人类的生活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然而此时出现了一项非常严重的事项,食品安全危机。近几年中不合格食品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也导致食物中毒的案例越来越多,如苏丹红事件、三氯氰胺奶粉事件等等,可见食品的安全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了更好地检查食品的健康,我们就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和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和保证检验的精度和灵敏度的方法,减少不合格食品的产生。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检验 检验内容 检测技术
  • 简介: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检测食品安全的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检验中的生物检测技术,保证食品的安全。

  • 标签: 食品检验 微生物检测技术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门菌检测中临床常用检验方法的应用方法和成效。方法以66例2013.1.1.~2014年之间在我院接受沙门菌检测的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检测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6例),前者采用的是常规检验,后者采用的是全面生化反应联合血清检验,对比两组的检测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检出有效率上分别为66.67%(20/30)、83.33%(30/36),可见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沙门菌检测中采用全面生化反应联合血清检验的方法与常规的手段相比较之下检出率更高。

  • 标签: 常用检验方法 沙门菌检测 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2-01
  • 简介:摘要免疫学检验作为联系临床免疫学与基础免疫学间的纽带,有助于指导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考虑到免疫反应存在复杂性、特殊性,试验技术操作较为繁杂,浪费了大量时间,难以达到临床诊断与治疗要求。伴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操作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主要从临床检验角度,简要论述免疫学检测新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与发展。

  • 标签: 免疫学 临床检验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中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10月—2014年2月经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45例,均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探针法进行确证。并对这些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与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CMIA)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可见,ELISA对HBV血清检测的准确性与CMIA对HBV血清检测的准确性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中,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均属于敏感性较强、准确性较高检测方法,若是要完全保证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检测的准确性,可在临床检验中将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联合应用,以便为临床诊治的效率提供可靠在保障。

  • 标签: 临床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 检测方法 应用
  • 简介: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于食品检验的几个特点,对食品检验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充分展现了微生物检验向定量化、自动化、标准化、仪器化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微生物检测技术 应用 食品检验
  • 简介:摘要肝纤维化作为临床上的肝病病理转归,主要诱导因素包括细胞因子异常、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肝损伤因子等,属于一个连续动态发展过程,肝硬化早期具有可逆转性,故肝硬化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诊断方法上,目前主要涵盖病理学、影像学、血清学等手段,本文主要立足于血清学检查角度,简要论述血清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肝纤维化 临床检验 血清学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带常规检查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白带标本采集、白带常规检查方法、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霉菌感染阳性率最高(44.00%),其次为细菌感染(26.00%)、混合感染(12.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清洁度与致病微生物感染率呈正相关,即清洁度越差则感染阳性率越高。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各类妇科疾病临床特点及白带相应变化情况,及时对疑似患者进行白带常规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及临床疗效,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白带常规 临床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际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最佳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1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共计21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清学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对比二者检测率的差异。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发现丙型肝炎病人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均可应用于临床检查丙型肝炎,但胶体金法有操作简单快捷、时间短、结果直观、无需特殊的设备等优点,可作为临床筛查、预防及复查丙型肝炎病人的首选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丙型肝炎 检验方法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下尿液潜血检验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80例尿液潜血检验的尿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尿液红细胞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采用显微镜检查红细胞计数法针对80例样本进行检测,具有25.0%的阳性率;利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针对80例样本进行检测,具有30.0%的阳性率;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利用显微镜检查红细胞计数法作为标准,结果显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具有10.0%的假阳性率,13.3%的假阴性率。结论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不能仅仅采用一种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检验,需要将二者的检验结果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 标签: 尿液潜血 检验方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糖仪即时检测(pointofcaretesting,POCT)与葡萄糖氧化酶检测血糖值的差异,为证实血糖即时检测仪在床边测定血糖的可信性和与实验室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讨对床边测定结果的质量保证方法。方法选取67例患者,采用利德曼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静脉血清血糖值,并采同一病例手指末梢血行美国强生血糖仪测量末梢血血糖值。结果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静脉血清得到的血糖值,与POCT测得末梢血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仪即时检测末梢血血糖值与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得的血清血糖值相接近,其结果可以互认,能为临床接受。

  • 标签: 血糖仪即时检测 血糖 葡萄糖氧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血液常规检验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抗凝剂对患者进行血液常规检验,然后对检验结果进行研究。结果通过不同方法检验的血液标本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有不同的变化,根据分析可以确定放置时间的长短对血液标本的影响很大。影响临床医学检验的因素有很多,必须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加强对检验质量的控制,保证检验质量。

  • 标签: 血液常规检验 质量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5例血液标本在不同存放时间的14项生化检验的数值。结果血液标本放置24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BUN(尿素氮)、GLU(血糖)、TP(总蛋白)、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Ca(钙)、P(磷);血液标本放置8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GLU(血糖)、BUN(尿素氮)、TBIL(总胆红素);血液标本放置4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GLU(血糖)。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是有影响的。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后,其结果偏高的是TP、ALB、ALT、AST、ALP、GGT、Ca;其结果偏低的是BUN、TBIL;对结果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的是TG、DBIL。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确诊为糖尿病病例12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均取晨起空腹血检测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TC、TG、LDL-C、载脂蛋白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与载脂蛋白A1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起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效地监控糖尿病患者血脂指标变化,有利于预防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血脂检验 糖尿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分析,提高检验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12月1790例临床细菌检验资料,系统性分析检验的正确性,将临床细菌标本分为血液标本、创伤组织标本、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咽试纸标本以及粪便标本六类。药敏试验采用常规K-B法,统计检验合格率,总结经验。结果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标本类型中正确率由高到低顺序为创伤组织细菌(96.9%),血液细菌(93.8%),痰液细菌(92.1%),尿液细菌(88.5%),分泌物咽试纸细菌(84.0%),粪便细菌(81.4%)。结论双细菌检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需要对采集标本进行适当处理、菌类分离和培养等,在菌类鉴定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才能够促进诊断正确性的提高。

  • 标签: 细菌检验 正确性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