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唾液收集属无损伤方法,简便易行,便于较长时间追踪观察,有助于在训练期和恢复期进行机能评定,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苏联巴·戈托夫米夫运用唾液溶菌酶来进行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认为处于良好状态的运动员其唾液溶菌酶的滴定值高于训练水平不高的运动员。训练负荷大,能使运动员溶菌酶的滴定值下降。为此我们开展:(1)唾液溶菌酶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2)探讨唾液溶菌酶在某些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方法时的变化特点;(3)摸索对运动员现场研究的方法,更好地为运动训练服务。

  • 标签: 唾液 溶菌酶 运动员 追踪观察 恢复期 无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溶菌酶治疗儿童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烧伤儿童患者42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烧伤患儿给与复合溶菌酶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患儿给与常规碘伏纱布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以(10.6+3.5)天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的(14.7+4.1)天,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过敏反应全部为阴性,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47.62%,对照组患儿的过敏反应阳性率为14.29%,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6.19%,两组患儿的过敏反应和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溶菌酶治疗儿童烧伤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具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的临床效果,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治疗儿童烧伤的药物。

  • 标签: 复合溶菌酶 儿童烧伤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溶菌酶在儿童烧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儿童烧伤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儿烧伤创面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34例患儿烧伤创面采用复合溶菌酶进行处理。最后对两组患儿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儿的过敏反应阴性率为100%,对照组则为85.3%,两组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细菌培养阴性率为52.9%,对照组则为23.5%,两组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的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溶菌酶在儿童烧伤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烧伤创面过敏反应和细菌培养的阴性率,加快创面的愈合时间,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复合溶菌酶 儿童烧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M2.5对杭州市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杭州市下城区、西湖区、淳安县各一所小学的3~5年级班级中总共随机抽取2个班的正常健康学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三校于2015年10月和2016年1月分别进行2次学生唾液溶菌酶含量检测及问卷调查。同时收集2015—2016年三校附近的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建立唾液溶菌酶含量增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PM2.5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结果共纳入学龄儿童248名,经2次测量杭州市西湖区、下城区和淳安县儿童平均唾液溶菌酶含量分别为(566.55±157.56),(577.92±159.39)和(627.41±204.42)μg/L,三个地区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2,P<0.01)。西湖区和下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80 μg/m3和77 μg/m3,属于高霾区,淳安县为53 μg/m3,属于低霾区。分析显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6.360,P<0.01),低霾区学生唾液溶菌酶含量增高量较高霾区学生更大,开窗通风频次越少唾液溶菌酶含量增高量越大。结论PM2.5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有影响,雾霾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存在负效应。

  • 标签: 环境污染物 雾霾 唾液溶菌酶 学龄儿童 通风
  • 简介:目的了解溶菌酶在壶腹癌分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6例壶腹癌中溶菌酶表达。结果按是否含有溶菌酶分为两组,各期壶腹癌中溶菌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T175%(3/4)、T283%(10/12)、T350%(2/4)、T435%(5/14)(P<0.05);N130%(3/10)、N071%(17/24)(P<0.05);溶菌酶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66.7%(6/9),阴性组为14.3%(1/7)(P<0.05),说明溶菌酶表达与壶腹癌浸润转移和预后有关,溶菌酶阴性者易侵及胰腺,易有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率低。结论溶菌酶在壶腹癌分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壶腹癌 溶菌酶 肿瘤转移 肿瘤分型 免疫组化ABC法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富集制备白及抗炎活性部位,测定其抗炎活性。方法:以聚酰胺柱色谱乙醇梯度洗脱法富集白及抗炎活性成分,并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测定其抗炎活性。结果:白及醇提取物与聚酰胺按重量比1:4混合,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混悬物装柱,20%乙醇洗脱去杂,收集40%乙醇洗脱物,减压干燥得白及药效部位。该药效部位可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L-6和TNF-α表达,表现出较好抗炎活性。结论:聚酰胺柱色谱法对白及抗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富集作用,所制备的药效部位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这为今后白及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白及 聚酰胺 抗炎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效部位
  • 简介:摘要甘草是一种药材,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最有效的药物,它来源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这种药物经研究发现不但有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还能抑制某些疾病的产生,还具有抗炎等功能。本文主要对甘草里面的物质进行分析和介绍他们的主要作用。

  • 标签: 甘草 三萜皂苷 黄酮 药理活性 活性成分
  • 简介:评价腺苷脱氨酶与溶菌酶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对108例诊断明确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水腺苷脱氨酶及胸水溶菌酶与血清溶菌酶之比值测定。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腺苷脱氨酶含量明显高于癌性胸腔积液组(P<0.05),胸水溶菌酶与血清溶菌酶之比明显高于癌性胸腔积液组(P<0,01)。

  • 标签: 腺苷脱氨酶 诊断价值 结核性胸腔积液 酶检测 胸水 癌性胸腔积液
  • 简介:氧氟沙星(氟嗪酸,Ofloxacin)系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一、体外抗菌活性测定:使用60株试验菌,测定了MIC值(最低抑菌脓度)。实验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MIC=0.05μg/ml,克雷伯氏菌MIC=0.2μg/ml,阴沟杆菌MIC=0.1—0.78μg/ml等的活性相当于或略好于甲氟沙星,

  • 标签: 抗菌活性 氧氟沙星 阴沟杆菌 氟嗪酸 克雷伯氏菌 肺炎链球菌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现代临床实践表明,从药用植物和海洋生物等天然产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如萜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挥发油类和多肽类等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于天然来源的抗肿瘤活性肽种类以及天然抗肿瘤多肽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然产物 抗肿瘤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94 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 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 47 例,对照组 47 例。 所有 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 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滴 +溶菌酶肠溶片口服,研究 组患儿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患儿的 临床疗效、退热时间以及 疱疹消退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5.74%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 78.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退热时间以及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确切,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 康复新液 单磷酸阿糖腺苷 溶菌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2月 -2019 年 1 2月中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儿一共 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46例,对照组 4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和口服抗病毒口服液,给予观察组患儿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以及溶菌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情况。 结果:在治疗情况方面,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95.65%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 78.2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在满意度情况上为 97.83%也优于对照组的 71.7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应用疗效较好,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康复新液 单磷酸阿糖腺苷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复合溶菌酶联合治疗烧伤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烧伤感染创面患者,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80例;2016年5.25日至2017年6.28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金因肽与硝酸银软膏治疗、观察组-实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复合溶菌酶联合治疗,每组患者各40例,比较2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烧伤感染创面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1.01±1.35)d;换药次数(5.32±1.02)次,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烧伤感染创面患者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复合溶菌酶联合治疗烧伤感染创面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研究。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复合溶菌酶 烧伤感染创面
  • 简介:夫妻性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规则,对于指导人们的婚姻生活,约束夫妻之间的行为举止,协调两性的相互关系,增进夫妻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眷恋至关重要。它使夫妻双方在性交往中的行为活动有“章”可循,从而使夫妻性生活更加健康文明,和谐美满。夫妻生活中的性礼仪,包括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和各自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

  • 标签: 生活性 夫妻性生活 行为规范 婚姻生活 行为举止 相互关系
  • 简介: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活性炭一直用于医药和化工市场。由于活性炭的短缺,以活性炭为原料生产的药品还停留在实验室内,没有将产品推向市场或大量用于临床。

  • 标签: 活性炭 九十年代 二十世纪 实验室内 原料生产 市场
  • 简介:目的探求调控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药的共性。方法硅胶柱层析龟板活性部位浸膏,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梯度洗脱,得到16个样品;采用MTT法研究了它们对rMSCs的增殖调控作用,根据总离子图的相似保留时间和相应峰面积,获得促进rMSCs的增殖的指纹图;同样根据它们的总离子图的相似保留时间和相应峰面积也获得了抑制rMSCs增殖的指纹图;用中药龟板提取物有效部位指纹图谱预测中药汤剂“四物汤”和“栽培红厚壳果仁”共7个样品。结果活性实验结果显示Ts-2、Ts-3、Ts-11、Ts-12、Ts-16能促进rMSCs的增殖作用(P〈0.05);Ts-4对rMSCs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他样品对rMSCs的增殖作用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龟板活性部位指纹图谱预测其他中药活性正确率为86%。结论这种以生物活性为基础的指纹图谱具有科学性,为寻找相似活性的中药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龟板活性部位 气质联用 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指纹图谱 四物汤 野生红厚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