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螺旋断层治疗(简称Tomo)计划人为引入叶片打开时间误差进行测试,评估中心型及偏心型两种ArcCheck验证方式在Tomo治疗计划质量验证中对叶片打开时间误差的灵敏度。方法选择9例鼻咽癌患者,每个患者均分别生成靶区置于ArcCheck周围探测器上的偏心型验证计划、靶区置于ArcCheck中心位置的中心型验证计划。通过Matlab修改Sinogram矩阵文件人为引入2、4、6、8、10 ms的延时打开时间误差。利用ArcCheck分别测试无误差计划及带误差计划,对验证结果进行γ分析(剂量距离误差标准分别为3%/3 mm、3%/2 mm、2%/2 mm,阈值水平分别选择5%、10%、15%)。对误差灵敏度分别利用γ下降梯度和最小误差检测能力进行定量评估。对不同剂量距离误差标准及不同阈值水平分析结果的γ通过率进行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心型计划的γ下降梯度绝对值在不同γ分析标准下均大于偏心型计划(均P<0.05)。中心型计划在所有γ分析标准下能检测出的最小叶片打开时间误差均为2 ms,而偏心型计划的最小误差检测能力弱于偏心型计划。中心型验证计划3个剂量距离误差标准的γ通过率均为强相关(均R2>0.9),而偏心型计划仅3%/3 mm、3%/2 mm标准的相关性较强(R2>0.9)。偏心型及中心型验证计划不同阈值水平间的γ通过率相关性均为强相关(R2均接近1)。结论ArcCheck应用于Tomo验证的中心型验证方式比偏心型验证方式对叶片打开时间误差灵敏度更高,对误差的检测能力中心型计划强于偏心型计划,且中心型验证计划在不同标准下的γ分析结果的相关性均强于偏心型验证计划。建议Tomo临床计划验证采用ArcCheck中心型验证方式。

  • 标签: 螺旋断层治疗 质量保证 γ通过率 灵敏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究乳腺超声用于女性健康体检中的灵敏度。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368例女性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意加入本次实验,并签署了同意书,接收乳腺超声检查,观察乳腺疾病检出率。结果:共有194例妇女的检查结果正常(健康),所占比例为52.72%,共有174例妇女检查出其患有包含乳腺癌、乳腺结节增生等各类乳腺疾病,所占比例47.28%。结论:乳腺超声技术对于女性乳腺疾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乳腺超声 女性健康检测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性胰腺炎运用CT与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方法:选取我院2019.4-2020.8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分段随机分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每组30例。参照组应用CT诊断的方式,实验组应用MRI的诊断方式。观察两组诊断方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进行比较;并且,观察两组患者诊断的情况并比较。结果:经过明确诊断后,实验组的诊断灵敏度在93.33%(28/30),特异度在86.67%(26/30),参照组的诊断灵敏度在83.33%(25/30),特异度在70.00%(21/30),实验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胰腺炎 CT MRI诊断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进行宫外孕患者的诊断时,将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0名的基本资料进行研究,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被临床确诊为异位妊娠,并且选择对应的方式进行治疗。分别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腔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结果。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经腹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44(55.00%),而经腔内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6(95.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于80例患者经腹超声检查后,发现假孕囊患者3例,心管搏动患者4例,附件包块患者6例、盆腔积液患者4例以及胚芽患者1例;对于80例患者经腔内超声检查后,发现假孕囊患者3例,心管搏动患者5例,附件包块患者16例、盆腔积液患者15例以及胚芽患者8例;在附件包块、盆腔积液以及胚芽几方面,差异显著(P

  • 标签: 宫外孕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腔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应用价值及灵敏性。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选61例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测,以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造影证实病毒性心肌炎33例,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与金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 0.05),灵敏度和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价值较高,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有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毒性心肌炎 准确性 灵敏度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CT以及X线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20年3月到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共124例,全部患者在术前均需要接受CT以及X线进行检查,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从而确认对患者的诊断是否准确,并得出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多层螺旋CT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效果更好,能够更好的确认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资料,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多层螺旋CT X线平片 准确性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疾病特点,对比评价核磁共振技术MRI与计算机电子断层扫描技术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外伤史、急诊就医的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总计80例。均实施MRI、CT技术检查 ,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包括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以及特殊损伤部位检出情况。结果:临床最终诊断结果,80例患者中,确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5例。MRI检查敏感度、总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P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MRI CT技术 灵敏性 特殊损伤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及灵敏性。方法:自2020年6月始,至2021年6月终,选取疑似血脂异常患者91例进行临床研究,经患者同意后,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并将其分为2份,试管1应用传统拉网式检验,试管2应用分级检验法,获取患者的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 B(Apo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阳性率、检验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试管2的ApoAⅠ、ApoB、LDL-C水平高于试管1,显示有差异(P<0.05);试管2的ApoAⅠ、ApoB、LDL-C阳性率大于试管1,显示有差异(P<0.05);试管2的准确性96.70%、灵敏性96.63%、特异性100.00%大于试管1 79.12%、79.78%、50.00%,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实施分级检验方法,可提升检验的灵敏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辅助临床尽早确诊血脂异常,并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

  • 标签: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法 传统拉网式检验 检验参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感染科接收疑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择取同期前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士50例作为对照组,本院均两组纳入对象均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并对比两组纳入对象的血清IgA、IgG、IgM水平。结果 经统计,本次观察组中,临床诊断共计确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诊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准确性及灵敏性分析。方法:比较诊断技术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取样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脑梗塞并脑出血准确度及灵敏度。方法:研究时间范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研究资料为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37名疑似脑梗塞并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技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依照检查方案的差异分为MRI组(仅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与CT组(仅接受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案的检查准确度。结果: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检查符合率要明显高于CT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脑梗塞并脑出血患者进行检查时,采用磁共振成像与CT均能取得一定的诊断资料,但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取资料更为丰富、准确,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 标签: 脑梗塞并脑出血 MRI检查 CT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法,将我中心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4例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技术微生物检测,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份粪便标本中,有12株沙门氏菌被检出,阳性检出率为29.27%;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检出3株(4.8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8株(19.51%)。尿液标本33份中,检测出5份金黄色葡萄糖菌,阳性检出率为15.15%。特异性检验,未发现有假阳性及假阴性的情况,这表明特异性达到了100%,并对检验菌株进行10倍系数列系数PCR技术灵敏度检测,检测结果说明,102拷贝/mL核酸样本能够进行最低核酸检测限度。结论: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中,采用荧光定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及灵敏性比较研究。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确诊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段:2018年12月-2021年1月,所有患者均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在不同诊断方式下的检出率、诊断准确性及灵敏性。结果:研究数据显示,通过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当中的应用,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其诊断准确性及灵敏性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过程中,基于动态心电图方法的应用,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能够明确疾病发展的特点,以此为早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可借鉴。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诊断准确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不同阶段中,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2月21日至9月22日广州市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 348例,均已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针对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比较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0 348例密切接触者中,男性12 462例(61.24%),年龄M(P25,P75)为31.0(23.0,43.0)岁,核酸检测次数M(P25,P75)为2.0(1.0,3.0)次,隔离天数M(P25,P75)为12.0(8.0,13.0)d。研究对象经过7次核酸检测后,共确诊病例256例。第1、2、3和第7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9.14%与99.99%(确诊177例)、89.84%与99.99%(确诊230例)、97.27%与99.99%(确诊249例)、100.00%与99.98%。基于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分为3个阶段(国内输入、境外输入和境外输入关联),首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0.68%、68.00%和67.35%,特异度分别为99.98%、100.00%和100.00%。结论建议做核酸检测3次,可提高灵敏度并降低假阴性风险。对于广州市COVID-19疫情防控3个阶段,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的灵敏度结果较为一致,但略有降低趋势,这可能与疫情防控后期阶段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增多相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诊断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属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病死率比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给冠心病的临床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医疗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冠心病高发群体的特点,掌握科学、有效的疾病筛查手段和治疗措施,给予老年患者更好的服务。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为了保证冠心病的诊断合理性,需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颈动脉超声的诊断方法在应用期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医疗工作中为疾病治疗提供了科学诊断依据。本文展开分析研究,评估颈动脉超声措施应用于老年人冠心病中取得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汇总如下。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老年人冠心病 诊断效果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体液免疫功能检测的价值。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入本院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实施hs-CRP联合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分析两组检测结果、观察组不同病情者检测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IgG、IgM、hs-CRP高于对照组,IgA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hs-CRP 体液免疫功能 小儿 支原体肺炎 有效性 灵敏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epatitis B virus pregenomic RNA,HBV pgRNA)水平,分析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7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高灵敏HBV DNA检测均为阴性的70例初治CHB患者。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年龄、性别、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HBV pgRNA等水平的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HBV pgRNA和HBeAg及HBsA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0例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25例,其中男14例,HBV pgRNA阳性25例;HBeAg阴性患者45例,其中男32例,HBV pgRNA阳性33例。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年龄[(36±9)岁比(45±12)岁]、HBV pgRNA低于检出下限比例[0比26.67%(12/45)]、血清HBV pgRNA水平[(3.22±1.08) lg拷贝/mL比(2.38±0.98) lg拷贝/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82,P=0.002; χ2=5.331,P<0.01;t=9.370,P=0.003)。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性别比、HBsAg[(2.92±0.88) lg IU/mL比(2.62±0.87) lg IU/mL]、丙氨酸转氨酶[(24.46±11.63) U/L比(22.49±12.17) U/L]和天冬氨酸转氨酶[(23.67±8.49) U/L比(24.65±6.77) U/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HBV pgRNA与HBsAg无显著相关性(r=0.146,P=0.275),与HBeAg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1)。血清HBV pgRNA阳性患者中,HBV pgRNA最高达6.13 lg拷贝/mL。结论即使在高灵敏HBV DNA阴性的情况下,CHB患者的HBV pgRNA检出率仍较高,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HBV pgRNA水平检出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HBV pgRNA与HBeAg呈正相关。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断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准确性及灵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纳入研究,均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对比和分析两种检验方式对患者心肌缺血诊断的情况、心律失常的判定情况,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诊断阳性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于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