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酰氟(Sulfurylfluoride,SF)于1957年在美国首次被介绍为一种杀虫剂,之后在杀灭蛀木昆虫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熏蒸技术要求被熏蒸物完全密封,保征SF持续高浓度,以穿透木材等各类物品,达到杀灭藏匿其中害虫的目的。我国1983年开始有产品出现,熏蒸应用是近十年的事情,其技术和操作规范有待完善。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对酰氟应用有关安全与职业卫生方面的认识是相当必要的。本文就这方面有关的

  • 标签: 硫酰氟 职业卫生 人体健康 技术要求 FLUORIDE 皮肤搔痒
  • 简介:摘要评估群体酰氟中毒患者的健康需求;制定教育目标患者及相关人员掌握预防酰氟中毒的知识,达到预防及能够做简单紧急处理;通过住院期间的教育实施和出院健康教育;最终评价患者及相关人员基本掌握酰氟中毒的预防知识及简单处理方法。

  • 标签: 硫酰氟 中毒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总结了酰氟气体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主要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吸氧,高压氧治疗,解除支气管痉挛,防止炎性渗出,消炎等。

  • 标签: 硫酰氟气体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1前言大气臭氧层是防止有害紫外线到达地球的过滤器.一些化学品(如溴甲烷、氟里昂、哈龙等)在使用时被释放到空气中,会损害臭氧层.当臭氧层变薄时,地球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增强,直接导致人类疾病增加和机体免疫力下降(如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上升),农作物减产,浅海浮游生物受损等后果.

  • 标签: 研究进展 皮肤癌 白内障 紫外线 人类疾病 发病率
  • 简介:[目的]集装箱酰氟熏蒸除鼠的最佳剂量与时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静式呼吸道吸入染毒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熏蒸处理,观察中毒症状与死亡情况,运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对实验室数据进行拟合及预测,并经过现场模拟验证.[结果]响应面模型有高度的显著性(P<0.0001),总决定系数R2=0.884;以该模型预测所得的酰氟除鼠剂量与作用时间值为依据进行现场模拟试验,除鼠率均达到100%.[结论]根据本次研究基本确定了酰氟熏蒸除鼠的最佳剂量与时间的关系,为今后熏蒸工作中设定正确的投药量与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集装箱 硫酰氟 熏蒸 灭鼠 量效学
  • 简介: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一剂量一死亡率模型对10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酰氟熏蒸浓度为1.0g/m^3、1.5g/m^3、2.0g/m^3、2.5g/m^3和3.0g/m^3熏蒸10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g/m^3和2.44g/m^3。

  • 标签: 硫酰氟 德国小蠊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 简介:目的探索杀灭德国小蠊的方法,为有效控制德国小蠊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10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酰氟熏蒸浓度为1.0、1.5、2.0、2.5和3.0g/m3熏蒸10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和2.44g/m3。结论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

  • 标签: 硫酰氟 德国小蠊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 简介:目的:广谱熏蒸剂一酰氟熏蒸除鼠的投药剂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静式呼吸道吸入染毒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熏蒸处理,观察中毒症状与死亡情况,运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及预测,并经过现场模拟验证;结果:响应面模型有高度的显著性(P<0.0001),总决定系数R2=0.884,模型的一次项、二次项与交叉项均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509,0.350,0.026,以该模型预测所得的酰氟除鼠剂量与作用时间值为依据进行现场模拟试验,除鼠率均达到100%;结论:根据本次研究基本确定了酰氟熏蒸除鼠的投药剂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为今后熏蒸工作中设定正确的投药量与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硫酰氟熏蒸 投药剂量 作用时间 响应面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洗剂中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取(升华)约0.1g,加氢氧化钾-稀乙醇(1→10)溶液10mL,于80℃水浴中加热溶解,用水制成1mL含约100μg的溶液,在(370±2)nm波长处测定.结果在60~12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1.0%(n=4),RSD为1.04%.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洗剂中的含量结果较满意.

  • 标签: 复方硫洗剂 硫的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事件起因:每年的七八月份,正是枸杞丰收的季节。但近来不断有传言称,为了让销售的枸杞颜色更鲜亮,一些不法商贩会用硫磺熏蒸的方法,对枸杞进行人工“化妆”。

  • 标签: 硫磺熏蒸 枸杞
  • 简介:目的建立和改进原标准中洗剂的和硫酸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滴定法测定和硫酸锌的含量。结果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5%、99.02%、99.9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1%;硫酸锌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2%、102.51%、101.65%,RSD为1.76%。平均回收率、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改进后的滴定法测定和硫酸锌的含量,滴定终点灵敏,易于观察,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复方洗剂的质量。

  • 标签: 复方硫洗剂 硫酸锌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咪唑和丙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收治的90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甲咪唑组(MMI组)与丙氧嘧啶组(PTU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MMI组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皮疹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TU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甲亢时,甲咪唑易引起血细胞减少及皮疹,丙氧嘧啶易引起肝功能损伤,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

  • 标签: 甲硫咪唑 丙硫氧嘧啶 甲亢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石合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杀菌剂,呈强碱性,对人畜有强腐蚀性,石合剂中毒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对1例口服石合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中毒后快速出现口唇及咽部黏膜破溃、发热、肺部炎症,肺部CT见两肺轻度间质性改变;经高流量吸氧,补液促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维持循环功能等针对性措施,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 标签: 农药 石硫合剂 中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仑样反应在临床上的发病规律、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双仑样反应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25例患者于1~72h症状完全缓解,痊愈出院。4例并发肺炎,治愈后出院。1例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复苏后现植物生存。结论医护人员应有高度重视双仑样反应,严格抗生素应用,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后1周内,应避免饮酒或饮用、接触含乙醇制品的食物、饮料及药物,尽量避免药物与乙醇致双仑样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抗生素
  • 简介:摘要1例31岁孕妇在剖宫产围术期为预防感染接受头孢脒2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治疗。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为166×109/L。在第2次用药后(术后21 h)常规行血细胞检查,发现PLT 40×109/L。术后30 h时PLT降至最低(14×109/L),患者无出血症状。停用头孢脒,给予输注血小板、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和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对症支持治疗,4 d后PLT恢复正常。随访至产后3个月,患者的血小板均正常。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血小板减少症 抗生素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