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屏障功能障碍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判断患者有无肠黏膜损伤并进行有效干预意义重大,因此加大对肠屏障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力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D-乳酸等常用的肠屏障功能检测指标及方法予以综述。

  • 标签: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瓜氨酸 D-乳酸
  • 简介:摘要目的外科手术后早期由于麻醉、手术创伤与刺激等诸多因素影响,使胃肠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往是依靠胃肠功能的自然恢复、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护理。但这样往往需要48—72小时或以上才能排气。为缩短这一过程,减少术后的各种不适,我科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叠加应用神阙穴、足三里艾灸进行中医措施的早期干预,取得了临床满意功效。

  • 标签: 穴位艾灸疗法 护理 肠蠕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斯的明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新斯的明组(N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加入新斯的明2mg和生理盐水到镇痛泵,每组42例。记录术后肠鸣音开始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记录术后12h、24h、48h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N组肠鸣音开始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12h、24h和48h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N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新斯的明能促进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肠鸣音开始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但可引起心动过缓。

  • 标签: 新斯的明 吗啡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肠道功能恢复 剖宫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率,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护理治疗经验.方法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50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分为2组:普通胃肠护理组(普通组,250例)进行普通胃肠护理;个体化胃肠护理组(个体化组,250例),进行术前胃肠道清理、术后早期进食、术后早期留置胃管、术后口腔护理等个体化胃肠护理.比较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结果个体化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成人较儿童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有所减少(P<0.05).结论个体化胃肠护理可促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胃肠道功能紊乱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肠道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胃肠道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综合干预护理模式背景下,其临床总满意率为96.0%,而对照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干预下,其临床总满意率为80.0%,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更佳,由此可见,他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在综合干预模式背景下,其临床各项指标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并且还获得良好的护理总满意程度,因此,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综合干预 胃肠道 胃肠功能 总满意程度 观察组 对照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磷酸钠盐口服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硫酸镁清洁肠道的耐受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住院12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B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C组(磷酸钠盐口服液),制作统一问卷调查表,记录患者对肠道准备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以及结肠镜检查医生对肠道清理效果的评价,另外检测受检者服药前后电解质(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和磷离子)浓度,以评定三种药物清洁肠道时的安全性。结果C组药物口感好,喝药容易度及肠道耐受性比A组及B组好(P﹤0.05);B组、C组的Ⅰ级+Ⅱ级肠道准备满意率与A组的满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的满意率高于B组,但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仅极少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副反应;C组清洁肠道后血钙、钾较肠道准备前有所下降,血磷水平升高(P﹤0.05),但未发现电解质紊乱相关的临床症状。结论磷酸钠盐口服液清洁肠道耐受性好、效果满意,副反应少、安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药物。

  • 标签: 磷酸钠盐口服液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硫酸镁 结肠镜 肠道准备
  • 简介: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壁和腹腔脏器的损伤、病变,如胃肠破裂、肠癌、肝胆胰和子宫等严重疾患,往往需要进行腹部手术。每年,全世界都会进行大量的腹部手术。据统计,四川华西医院1996-2007年入院进行腹部肿瘤手术的患者高达18310例。在美国,每年约进行32万例的结肠手术。术后,胃肠道功能多处于抑制状态,直接影响患者营养的摄入和吸收,影响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护理工作量和医疗护理费用。据美国统计显示,每年用于护理术后肠麻痹的费用就高达7.5亿~10亿美元。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及预防术后并发症,一直受到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

  • 标签: 咀嚼口香糖 腹部手术 胃肠道功能 排气
  • 简介:来自爱尔兰的一份新研究报告称,锻炼有益于心肺和大脑,现在我们还可以再增加一项:锻炼有益于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

  • 标签: 肠道健康 锻炼 肠道菌群 爱尔兰
  • 简介:目的了解雅莎尔皮肤屏障修复乳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屏障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5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雅莎尔皮肤屏障修复乳和丁苯羟酸软膏外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8d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表皮含水量、油脂含量、经表皮水分丢失量)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雅莎尔皮肤屏障修复乳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明显改善(P<0.05);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优于丁苯羟酸软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雅莎尔皮肤屏障修复乳能显著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对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 标签: 皮炎 激素依赖性 皮肤屏障修复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GIST的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结论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薄荷醇对大鼠血-视神经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实验组尾静脉注薄荷醇乳液,给药后15min,尾静脉静脉注射2%伊文思蓝(EB),分别30min,1h,2h,4h,8h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视神经内不同时间点示踪剂伊文思兰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视神经EB含量更高。结论薄荷醇可提大鼠血-视神经屏障通透性通透性,是一种有效促进药物透过血眼屏障的穿透促进剂。这将为某些内眼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方法。

  • 标签: 薄荷醇 血- 视神经屏障 药物传递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31-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的临床一会。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72例患儿,均给予优质护理。结果本组72例患儿中,显效的有54例,有效的有13例,无效的有5例,临床总有效率是93.06%。结论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临床可应用性、可行性较高。

  • 标签: 肠道感染 热性惊厥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治疗中作用.方法将6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2周后隔日1次,治疗4周,观察8周;治疗组33例,同时将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涂于患处及皮肤特别干燥部位2次/d,连用8周.分别于治疗后第1、2、4和8周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第1周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皮肤干燥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与对照组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复诊时,2组临床治愈患者治疗组7例复发,对照组10例复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治疗中明显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 标签: 皮肤屏障 特应性皮炎 糠酸莫米松 干预治疗
  • 简介: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发病机理是KIT基因、PDGFRA基因的突变导致的,Kit基因编码蛋白CD-117过表达。GIST患者的常见症状为胀痛不适或腹部肿块,也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仅依靠临床表现诊断困难。随着电子胃肠镜、超声内镜的应用,镜下诊断GIST的阳性率不断增加,内镜下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技术也不断提高。现对我院诊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诊断、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间质瘤 临床分析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搜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实施全切手术的患者有38例,所占比例为79.1%。实施大部分切除的患者有10例,所占比例为20.9%。显效24例,所占比例为50%;有效22例,所占比例为45.8%,无效2例,所占比例为4.2%,经再次治疗后均效果显著。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现象或死亡。对患者进行1~3年随访,患者生存率为100%。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渐成熟,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渐渐提高,但是如今疾病的种类也在增加,不仅出现了一些新的疾病,而且从前的疾病也正在“复活”。近年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爆发频率高得离谱,因此全国各地防疫站应该重视起来,倡导人民注重日常卫生。

  • 标签: 肠道传染病 控制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经手术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6岁。病程7天到12月不等。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本病以消化道出血、黑便、腹痛多见。B超、CT、消化内镜等检查可发现肿瘤。免疫标记物CD117、CD34在GIST中有较高表达,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结论GIST临床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Flecther恶性潜能分级判断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手术切除肿瘤为为原发GIST主要治疗方法,靶向治疗成为间质瘤重要手段。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