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共纳入正常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NEC患儿78例,按照Bell分级法将患儿分为NECI级(44例,占56.41%)、NECII级(28例,占35.90%)、NECIII级(6例,占7.69%)三组。应用JY-DLT肠道屏障功能分析系统检测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并结合其他的实验室指标(WBC、PLT、CRP、PCT)评估其在NEC患儿疾病分级中的意义。结果(1)常见实验室指标在NEC分级中的意义:①NEC患儿的WBC、CRP和PCT3项指标均高于正常新生儿,而PLT低于正常新生儿(P<0.05);②WBC随着NEC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但各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LT随着NEC级别的升高而降低,NECIII级明显低于NECI级和II级(P<0.05),但NECI级和II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CRP水平随着NEC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其中NECI级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NECII级与III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同样,血清PCT水平也随着NEC级别的升高而升高,NECI级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NECII级与II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在NEC分级中的意义:①NEC患儿的血清D-乳酸、DAO和内毒素3项指标均高于正常新生儿(P<0.05);②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水平随着NEC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各级别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是较好的反映肠道屏障功能的指标,在血清中的浓度随着NEC级别的升高而增加,在NEC的诊断和分级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其他常见的实验室指标。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Bell分级 肠道屏障功能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慢性消化道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的60例患者来分析研究,其中15例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一组。有15例是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二组。有15例是胃肠部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三组。有15例是单纯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进行尿PEG-600测定方法检测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程度,分析粪便菌落组织。将前三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三个研究组患者的尿液里PEG600的量比对照组高。说明慢性疾病患者的肠道通透性比普通人群要高。粪便中菌群失调患者的肠粘膜通透性和普通群体无差异性,肠道菌群失调和肠粘膜通透性是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引起细菌移位的两个互不相干因素。结论肠黏膜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对其肠黏膜通透性进行改善,保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慢性消化病 患者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微生态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程度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9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用药1个月后,应用ELISA法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变化。结果药物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D-乳酸及DA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能有效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肠道内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讨研究。

  • 标签: 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 重症胰腺炎 炎症反应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腹内高压、D-乳糖、二胺氧化酶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生长抑素 埃索美拉唑 重症胰腺炎 腹内高压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hR在调节肠粘膜屏障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大部分都是研究AhR在肠道免疫细胞中的作用。而事实上,AhR在肠上皮细胞中也大量表达,并且肠上皮细胞有更多的机会与AhR从食物来源以及菌群共生产生的内源性配体接触。本文拟在模拟体内肠梗阻模型以及体外缺氧模型,通过跨膜电阻检测、蛋白质免疫印迹、realtime-PCR、免疫荧光等技术,探讨肠梗阻缺血缺氧条件下AhR的活化是如何参与调控肠屏障功能,并探讨其中作用机制,为患者肠粘膜功能的保护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芳香烃受体 肠黏膜屏障 紧密连接 紧密连接蛋白 MLCKpMLC磷酸化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来我院接受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为94.74%,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63.16%。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措施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还能提高患者在术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值得在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老年人胃肠道手术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在护理临床中是否值得推广和运用。方法选择本院的胃肠道手术后和重症卧床伴有腹部胀气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结果经过简单的手指按压,无需借助电针或者穴位注射药物,能够很好的起到辅助排便排气治疗效果。结论简单的操作手法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腹胀 胃肠道术后 足三里
  • 简介:摘要肠麻痹是全麻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研究发现术后咀嚼口香糖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加速术后排气排便、降低肠梗阻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日。其生理学机制可能与激活头-迷走反射通路,直接和间接刺激消化道的分泌与运动功能有关。该方法在普外科领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而在妇产科领域,术后咀嚼口香糖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总结目前术后咀嚼口香糖的应用现状,阐述支持和怀疑两方面的观点,以指导临床工作。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咀嚼口香糖 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12例肠道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36%)明显低于对照组(19.64%)(P<0.05)。结论对肠道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

  • 标签: 肠道手术 胃肠功能 恢复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手术后应用柴胡疏肝散对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术后4d胃泌素水平方面,观察组为(304.93±14.67)pg/ml,对照组为(266.38±12.36)pg/m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自主排气与排便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在腹部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促使患者肠道功能尽快恢复,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腹部手术 柴胡疏肝散 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45),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肠胃道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腹胀程度评分比对照组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比对照组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前肠胃道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中运用,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比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肠道护理 老年 全身麻醉 腹腔非胃肠道手术 肠功能
  • 简介: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常伴随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使肠道通透性增加,继而引起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导致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加剧了SAP的病程.肠道微循环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介质过度释放以及细胞凋亡,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可能是肠屏障损伤的机制。探讨SAP中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对治疗SAP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肠道 内外分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穴位按摩在优化小儿胃肠道功能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胃肠道疾病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以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使用中医穴位按摩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的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GIS得分(13.35±4.17)分低于对照组(25.43±5.86)分,两组相比(t=9.794;p<0.001);结论使用中医穴位按摩能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优化患儿的胃肠道功能,降低患儿胃肠道症状影响程度。

  • 标签: 中医穴位按摩 小儿胃肠道功能 临床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异位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03月--2017年03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异位性皮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0例。常规组予以水杨酸软膏外用,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TEWL(经表皮水分丢失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异位性皮炎患者外涂复方氟米松软膏予以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皮肤屏障功能,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 标签: 复方氟米松软膏 异位性皮炎 皮肤屏障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中,对其治疗依从性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为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以110例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统计学软件产生的随机表进行分组,分别记录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98.2%高于对照组85.5%,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率,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 胃肠道手术 治疗依从性 术后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技术对失能老人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112例失能老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失能老人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失能老人采用康复护理技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失能老人的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采用康复护理技术进行干预的观察组失能老人腹痛、腹胀及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失能老人,建立排便反射失能老人明显高于对照组失能老人,Wexner评分为(9.51±0.9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失能老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康复护理技术进行干预的观察组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各因素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失能老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失能老人的肠道功能,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护理技术 失能老人 肠道功能 生活质量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于结肠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以我院收治的40例结肠癌患者为例,随机分成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肠道恢复时间。结果经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胜一筹,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综合护理模式对实施结肠癌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患者恢复时间快,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综合护理 结肠癌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