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拦截沉淀法,即池内装有拦截体,运动絮凝颗粒一是在三维空间上与拦截体碰撞吸附在拦截体上,完成碰撞吸附沉,是絮凝颗粒在拦截体背水流方向的旋涡区内完成接触凝聚沉淀,三是池是拦截体是固定颗粒度,为低浊度水中絮凝颗粒结成可沉淀絮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拦截沉淀池单位体积处理能力高于平流沉淀池,出水水质及混凝剂耗量优于斜(管)沉淀池,拦截沉淀池是集拦截碰撞,接触絮凝,絮团聚集为一体的原理创立的一种新型沉淀池,拦截体材料取用方便,且处理单位水量安装拦截体投资仅是斜板用材料投资的40%以下,因此应用拦截沉淀对平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为提高处理水量和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提高沉淀后水质及降低混凝剂耗量进行了改造,将会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拦截沉淀池 三维碰撞 颗粒度 絮凝
  • 简介:《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甫一面世.该书就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

  • 标签: 沉淀 文化 散文
  • 简介:沉淀富含FⅧ因子、VWF、纤维蛋白原、XIII因子、纤维连接蛋白等,临床应用范围和用量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除用于治疗血友病A,在烧伤、外伤、DIC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多。冷沉淀中FⅧ因子极其不稳定,从全血采集到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再到冷沉淀的制备的很多环节都会影响冷沉淀的最终质量,如何对相关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制备优质的冷沉淀,笔者单位通过多年的探索与改进,积累了一套经验,与同行共讨。

  • 标签: 冷沉淀 制备 FⅧ因子 纤维连接蛋白 新鲜冰冻血浆 纤维蛋白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站2006年至2012年冷沉淀制备与供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工作计划,保障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新鲜冰冻血浆置于2℃-6℃恒温水浴融化至少许冰渣后分离、离心、冰冻制备成冷沉淀,容量为25ml±5ml/袋。以400ml全血分离的血浆制备的冷沉淀,每袋含有凝血因子Ⅷ≥80IU、纤维蛋白原≥150mg;以300ml全血分离的血浆制备的冷沉淀,每袋含有凝血因子Ⅷ≥60IU、纤维蛋白原≥113mg。结果2006年-2012年我站冷沉淀制备与供应逐年上升,同比增长幅度逐年攀升.结论为确保临床需求,应多方争取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设备性能,提高制备能力和库存量。

  • 标签: 冷沉淀 制备 供血
  • 简介:目的研究冷沉淀冻干保存的方法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共采集40例无偿献血者新鲜全血各200ml,每袋全血按常规方法制备并均分为容量相同的2袋冷沉淀,其中1袋置-20°C保存即为冰冻冷沉淀,另一袋加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后用冻干机制备成冻干冷沉淀,置于4"C保存。在保存24h、12个月后各取20例献血者的两组冷沉淀,测定因子VIII、纤维蛋白原含量和pH值。结果冻干冷沉淀与冰冻冷沉淀的因子VI纤维蛋白原含量和pH值在保存24h、12个月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干冷沉淀在4C保存12个月后仍然具有正常的因子VIII、纤维蛋白原含量,可用于战备血液储备。

  • 标签: 冻干冷沉淀 因子Ⅷ 纤维蛋白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压疮(pressuresores)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细胞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溃疡。压疮的发生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笔者研究应用血浆冷沉淀治疗Ⅱ期压疮,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冷沉淀 Ⅱ期压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冷沉淀在我院临床的应用情况,了解临床医生对冷沉淀的认识及冷沉淀的供需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我院各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使用冷沉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使用冷沉淀的科室中,重症监护室(ICU)使用量最大,其次为胸心外科和泌尿外科;单次使用冷沉淀少于8U的占60.7%。结论我院ICU使用冷沉淀的数量最大,这与该科医生的认识有关,但同时也存在冷沉淀供应不足的缺憾。

  • 标签: 冷沉淀 重症监护室 认识 供应不足
  • 简介:目的:研究离心沉淀集菌法的准确度。方法: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录的离心沉淀集菌法为基础,对已知活菌数量的菌液或人工污染定量活菌的药品溶液进行离心操作,测定回收率。结果:3000r·min^-1离心20或30min,活菌细胞损失较大,不利于准确计数;500r·min^-1离心3min,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可在60%以上。结论:离心沉淀集菌法不宜收录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在菌数测定等定量试验中应慎用或不用。

  • 标签: 离心 回收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香菇多糖的离心沉淀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香菇多糖。方法:把80%乙醇作为高速逆流色谱仪的固定相,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流动相,对香菇多糖进行梯度洗脱。结果:香菇多糖在高速逆流色谱仪上,成功地分离出不同分子量的多糖组分。结论:借助高速逆流色谱,可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分离纯化菌类多糖的方法——离心沉淀色谱法。

  • 标签: 分离纯化 沉淀色谱法 纯化香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台河市人民医院输血工作中血液成分冷沉淀的应用对象及效果,探讨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学合理应用冷沉淀水平的方法,加强临床医生对凝血能力低下患者冷沉淀的应用能力。方法对2008年~2010年七台河市人民医院临床血液成分冷沉淀的应用状况及应用前后患者凝血能力的改善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七台河市人民医院2008年~2010年间共有43位患者应用了冷沉淀,共输冷沉淀62次,总用量为633单位,平均每次应用10.2单位,输注次数最多的为4次,每次输注量最多的为18单位,最少的为2单位,足量输用后,患者的凝血能力均得到改善。结论血液成分冷沉淀的输注对改善患者凝血能力低下有重要作用,不足是许多临床医生对冷沉淀还缺少认识,还需对其作用及用法用量进一步掌握,以提高科学、合理应用冷沉淀水平。

  • 标签: 冷沉淀 凝血因子 凝血能力低下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量输血后输入冷沉淀对患者凝血异常的应用。方法对我院9例大量输血患者分别在输入冷沉淀前后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结果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增加。结论对大量输血后并发凝血异常的患者及时输注冷沉淀,可提高血循环中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含量,缩短凝血时间,纠正凝血异常。

  • 标签: 冷沉淀 大量输血 应用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12临床应用冷沉淀情况,了解冷沉淀临床使用量、增长率及其合理性,为冷沉淀的制备及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提供依据,进一步规范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冷沉淀。方法:利用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对西京医院6年临床应用冷沉淀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冷沉淀用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2015年比2010年增长了91.1%,不符合输血指征21.15%。结论:冷沉淀使用量逐年上升,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救治,但使用前没有评估较常见,医生仅凭经验输注。故应加强临床输注冷沉淀的监管及合理使用的培训,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成分输血 合理用血
  • 简介:目的了解冷沉淀中凝血因子的活性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确保临床输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份冷沉淀,采用凝固光学检测法,经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冷沉淀中部分凝血因子的活性及PT、APTT,并进行分析。结果检测FⅡ、FⅤ、FⅦ、FⅦ、FⅨ的活性(%)分别为5.40±0.11、7.35±0.35、5.27±0.40、165.42±32.55、108.50±2.96,PT、APTT(s)分别为15.20±0.25、14.01±5.54。结论进行冷沉淀中凝血因子活性和PT、APTT的检测,有利于确保临床合理使用冷沉淀

  • 标签: 冷沉淀 凝血因子 检测
  • 简介:摘要冷沉淀是一种重要的成分血,随着对冷沉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笔者就近年来关于冷沉淀制备与使用的研究作一综述,为冷沉淀的制备与临床输注提供参考。

  • 标签: 冷沉淀 血液制备 凝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