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思维视觉引导教学在麻醉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以本院思维视觉引导教学实施时间(2019年3月)为界限,将实施前进行麻醉实习的56名实习生纳为对照组,将实施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入组的61名实习生纳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培训2个月及6个月时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麻醉操作用时、一次性麻醉穿刺成功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及职业态度变化,比较两组培训6个月后的自我评价。应用SPSS 18.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培训6个月时,两组实习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麻醉操作用时、一次性麻醉穿刺成功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较培训2个月时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实习生培训6个月时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基础知识、理解记忆、病例分析、突发事件处理)及职业态度评分(行为、语言、积极主动性、应变能力)较培训2个月时明显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培训6个月时的自我评价(学习效率、学习氛围、学习能力、自信度、满意度)得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思维视觉引导教学可有效提高麻醉临床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思维视觉引导教学 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 职业态度 自我评价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数字化的老年视觉评估系统。方法:该系统由VC++和计算机视觉库OpenCV设计开发完成,数据库采用MicrosoftSQL2005。结果:该系统包括中央视野、色觉和实物辨别能力三大评估平台,以及系统维护和数据存储和查询等功能。结论:该系统能够对老年人的视觉进行较精准的评估,可以为老年眼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 标签: 数字化 视觉评估 眼部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①云南景谷特大洪涝灾害7月31日,云南省救援人员正在营救泥石流中的被困民众。7月30日23时至31日6时,云南省景谷县境内突降单点暴雨。引发特大泥石流洪涝灾害。

  • 标签: 视觉 洪涝灾害 云南省 救援人员 泥石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引导的Unity放疗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临床试验入选24例患者,按治疗部位分为头颈组、胸腹组、盆腔组、脊柱组和肢体组,总共384个治疗分次。在无外置激光的情况下进行摆位,统计在线治疗流程中不同阶段所需时间和每个分次的配准误差。每周利用MR几何形变模体检测MR图像几何形变大小。并利用ArcCheck对参考计划、在线计划及离线计划进行剂量验证。结果头颈组、胸腹组、盆腔组、肢体组、脊柱组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29.1、27.6、26.6、25.6、32.0 min。5个组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头颈组(0.08±0.06)、(0.16±0.13)、(0.08±0.05) cm,胸腹组(0.23±0.18)、(0.50±0.47)、(0.12±0.1) cm,盆腔组(0.25±0.19)、(0.32±0.25)、(0.11±0.09) cm,肢体组(0.46±0.38)、(0.26±0.26)、(0.13±0.07) cm,脊柱组(0.33±0.30)、(0.34±0.23)、(0.08±0.06) cm。在中心区域MR几何形变大小在0.3 mm以内,直径500 mm的球体区域内形变大小在2.1 mm内。所有参考计划、在线计划、离线计划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7.92%、97.84%、94.58%。结论MR引导放疗具有较大临床应用潜力,但MR引导的Unity放疗系统流程较为复杂,各部门的协同性对治疗的影响较大,还需进一步优化。

  • 标签: 摆位误差 恶性肿瘤/MR引导放射疗法 Unity加速器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TTB视觉比色机械训练系统对受试者比色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TTB系统对102名受试者进行每周1次、共3周的视觉比色训练,记录每次TTB训练的成绩及时间,计算每次TTB测试的比色效率值.在训练前后均随机选29色Vita3D-Master比色板的5个色标进行比色测试,计算比色平均色差及单项色彩因素选择正确率,做为培训前、后比色能力测试成绩.结果:TTB测试比色效率逐渐提高,三次测试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比色能力测试中所选色片与目标色片的平均色差小于培训前比色平均色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培训后受试学生对单项色彩因素选择正确率均高于培训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视觉比色机械培训可提高受试者的色彩识别能力.

  • 标签: 视觉比色 比色训练 色差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双通道视觉光学质量分析系统(OQAS)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择93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于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月应用双通道OQAS评价患者视力情况以及点扩散函数(PSF)、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MTF截止空间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OQAS值OV100%、OV20%和OV9%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视力情况明显改善,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3个时间点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31,P<0.05)。治疗后,患者OSI、PSF和OV9%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2,F=9.102,F=5.029;P<0.05);而在MTFcutoff、SR、OV100%、OV20%的比较中均无差异。MTF为5cpd和10cpd时,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3个时间点的MTF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29,F=4.039;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分别在5cpd、10cpd和15cpd的MTF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29,F=6.921;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应用双通道视觉分析系统能够较好的评价患者的视觉质量,能够客观上反映患眼的像差、散射和衍射等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通道视觉分析系统 视觉质量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常规FS-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9─10月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接受屈光手术的近视及散光患者60例(120眼),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组(TOPO-G组)30例(60眼)和常规FS-LASIK组30例(60眼)。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术后1周、3个月的等效球镜度(SE)、柱镜度,以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像差、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Q值及角膜变异指数(ISV)等。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TOPO-G组术后1、3个月UCVA均高于FS-LASIK组(t=-2.915,P=0.004;t=-3.377,P=0.001),余时间点2组间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术后3个月SE大于TOPO-G组(t=2.004,P=0.047)。术后3个月,TOPO-G组柱镜度为0的眼数百分比高于FS-LASIK组(76% vs. 51%,χ2=8.154,P=0.004)。术后3个月,FS-LASIK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均方根值(RMS)值高于TOPO-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6、-2.133、-2.088,P<0.05)。TOPO-G组在低空间频率(5 cpd)的MTF值高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9,P=0.044),余空间频率MT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PO-G组ISV值低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3,P=0.036)。2组间SR值与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FS-LASIK相比,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术后视力和角膜表面规则性更好,视觉质量更佳。

  • 标签: 角膜地形图 近视 波前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视觉系统的发展过程涉及了从基本的视觉功能到复杂的视知觉整合的逐步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视觉刺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新生儿视觉系统的发展过程出发,详细探讨了早期视觉刺激对其发展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视觉刺激,如高对比度图像、运动刺激和面部表情等,都对新生儿视觉能力的促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地,研究表明,在早期阶段进行适当的视觉刺激可以加速新生儿视觉系统的成熟,对其后续认知和感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长期的积极影响。了解早期视觉刺激的重要性,为婴幼儿提供合适的视觉刺激环境,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 标签: 新生儿 视觉发展 早期刺激 认知 感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生产的发展趋势,激光加工领域引入了视觉定位技术下的激光打标系统,它可以较好地避免人为定位误差,降低激光打标定位成本,实现对多个工件的快速、稳定而准确的定位。要基于机器视觉定位技术的前提下,研究激光打标工件定位系统的软硬件搭建与实现,较好地满足激光加工生产的现实需求。

  • 标签: 机器视觉技术 激光打标 工件 定位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弱视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6~2018.12期间收治的弱视患儿10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仅使用常规综合治疗)和观察组(50例,使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视力为(1.19±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视觉诱发电位差异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弱视患儿的视力水平,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 儿童弱视 遮盖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儿童弱视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6~2018.12期间收治的弱视患儿 10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50例,仅使用常规综合治疗)和观察组( 50例,使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视力为( 1.19±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7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视觉诱发电位差异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弱视患儿的视力水平,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 儿童弱视 遮盖疗法
  • 作者: 李振江 李成强 李玉坤 王玮 刘希军 朱健 李宝生 卢洁 尹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物理技术科,济南 250117,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胸部放疗1病区,济南 250117,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胸部放疗5病区,济南 250117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MR引导下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可行性,并对有无磁场环境下剂量学差异进行分析。方法前瞻性的入组3例SBRT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应用MR引导加速器放疗。治疗计划分别应用有磁场模型和无磁场模型进行优化和剂量计算,同时在常规加速器进行患者备用计划的制备。比较有无磁场模型剂量的分布差异。同时对靶区覆盖度、计划通过率、治疗时间进行描述,并比较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和有磁场模型下执行计划的复杂度等差异。结果3例患者分次治疗时间为(36.67±6.11) min,在线自适应计划平均时间为(14.4±1.7) min,患者基本耐受。治疗前计划的γ通过率(3%/3 mm)平均为98.9%,疗中在线计划γ通过率(3%/3 mm)为98.5%,靶区覆盖度达99.1%,满足临床需求。有磁场情况下肺部低剂量区剂量略低于无磁场情况,但肋骨和皮肤剂量因磁场存在略高于无磁场计划。在线自适应计划的机器跳数略高于参考计划,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机器跳数在相同靶区覆盖度情况下明显低于MR加速器计划。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无不良反应,近期疗效均为部分缓解。结论在考虑磁场影响情况下可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治疗计划,证明MR加速器引导的肺癌SBRT放疗具有可行性,但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流程较为复杂。

  • 标签: 肺肿瘤/磁共振引导放射疗法 肺肿瘤/自适应放射疗法 肺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视觉显示终端(VDT)引起受检者视觉疲劳的差异和对视觉健康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纳入30名受检者,男7名,女23名,年龄23(23,25)岁,等效球镜度(-3.86±2.71)D,受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的顺序先后观看类纸护眼屏及电视屏幕的视频,所有受检者在相同环境相同视角下观看视频30 min,观看前后分别填写视疲劳量表,测量调节、集合、融合等视觉功能指标并记录瞬目次数。观看视频前后各观测指标数据的比较根据数据正态性选择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及Wilcon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结果:观看2种屏幕后所有受检者的瞬目频率增加,看近的单眼、双眼正相对调节能力提高。观看类纸屏及电视屏前受检者的瞬目频率分别为15.7(11.8,17.3)、16.9(13.1,19.4)次/min,观看2种屏幕后分别为18.9(12.7,20.1)、20.4(15.3,21.9)次/min,2种屏幕观看后都较观看前瞬目频率明显增加(Z=2.82,P=0.01;Z=-2.27,P=0.02),但2种屏幕间无差异;观看类纸屏后视疲劳量表评分较观看前明显降低(P=0.02)且明显低于观看电视屏后(χ2=5.57,P=0.01),而观看电视屏前后量表评分无显著变化;观看类纸屏后看近水平外隐斜度数较看屏幕前增长明显(F=2.87,P=0.049),且明显大于观看电视屏后(P=0.049);观看类纸屏后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相较观看电视屏后更低(χ2=2.99,P=0.03),但观看2种屏幕前后无明显差异;观看2种屏幕后,受检者右眼、左眼及双眼的正相对调节能力(PRA)都较观看前增加(F=11.01、5.01、10.00,均P<0.05),同时观看类纸屏后的双眼PRA较观看电视屏更高(P=0.02)。观看类纸屏后近眼位负融像破裂点,远眼位正融像恢复点较看屏幕前均有增加(P=0.02、0.04),观看电视屏后各融像性功能参数无明显改变。结论:短时间、中等距离观看VDT可引起视疲劳感受及部分双眼视觉功能指标变化;不同类型的VDT可对人眼的视觉功能产生不同影响,观看电视屏比观看低蓝光、无频闪的类纸护眼屏可能更容易引起视疲劳。

  • 标签: 视觉显示终端 视觉功能 视疲劳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瓦里安OBI引导系统的千伏级锥形束CT (KV-CBCT)、千伏级平面成像(KV-planar)、兆伏级电子射野影像装置(MV-EPID)3种图像系统的综合性能,探索3种系统在鼻咽癌每日图像引导放疗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利用人体仿真头颈模体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分别进行KV-CBCT、KV-planar、MV-EPID扫描和配准,方差检验3种图像引导系统的摆位误差、配准时间、额外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等。结果KV-CBCT、KV-planar、MV-EPID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00±5.43)/(-0.02±5.49)/(0.02±5.58)、(0.04±5.49)/(0.02±5.56)/(0.02±5.54)、(0.02±5.22)/(0.11±5.34)/(-0.04±5.33) mm (P=0.999、1.000、0.989);平均耗时分别为(200±45)、(120±36)、(115±42) s;额外辐射剂量由低到高分别为KV-planar、KV-CBCT、MV-EPID;图像质量由低到高分为MV-EPID、KV-planar、KV-CBCT。结论3种图像引导系统均可满足鼻咽癌图像引导放疗的要求,综合3种总体性能建议在鼻咽癌每日图像引导中1次CBCT+4次KV-planar/周、EPID作为备用系统的图像引导策略。此方案充分利用CBCT的高图像质量、KV-planar的低辐射等优势,实现鼻咽癌体积变化的定期检测和高精度放疗实施。

  • 标签: 机载图像系统 摆位误差 仿真头颈模体/图像引导放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