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多层螺旋CT在基层的普及运用,血管三维成像在临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一些细微的解剖结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中韧带,以及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即中韧带综合征,对中韧带及其相关综合征的认识有利于在工作中区分正常与异常,了解中韧带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中弓韧带 中弓韧带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选择颧骨颧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56例经“颧+隐蔽附加”切口复位内固定颧骨颧骨折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论“颧+隐蔽附加”切口的术式是可行的,与“头皮冠状”切口相比它提供了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相对风险较低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颧弓 骨折 切口
  • 简介:经典的直丝矫正器是美国正畸学家LawrenceAndrews于1970年推出的一种源于方丝矫正器的新型矫正器,严格地说,它是美国“A”公司生产的Andrews矫正器的商品名,而不是矫正器的一个分类,但由于这一矫正器明显的内在优势,吸引了美国众多正...

  • 标签: MBT直丝弓 矫正器 矫正技术 后牙倾斜度 转矩角 第二前磨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生理性支抗控制的其中一层含义是支抗控制的结果要符合牙列生理健康,而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建立生理性殆曲线是符合牙列生理健康的要求之一。1生理性殆曲线的概念和意义1890年,Spee第一次将骀曲线的概念引入口腔医学领域,后人将此曲线命名为Spee曲线(thecurveofSpee)。

  • 标签: Spee曲线 生理性 直丝弓 牙合 生理健康 支抗控制
  • 简介:目的评价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正治疗中个体化丝和横腭联合应用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选择18岁8个月至25岁6个月安氏Ⅰ类错(牙合)女性患者24例,分析个体化丝和横腭联合应用加强支抗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结果Ptm-6与So-6AP虽有增大(P〈0.05),但支抗磨牙的前移量不到拔牙间隙的1/5;6-PP、MP-FH及ANS-Me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支抗磨牙在垂直方向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水平方向上无支抗磨牙的舌向倾斜及近中舌向扭转。结论个体化丝和横腭联合应用能有效地稳定支抗磨牙。

  • 标签: 安氏Ⅰ类错(牙合) 个体化弓丝 横腭弓 支抗
  • 简介:颧骨颧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部分,常因遭受外力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其中尤以颧骨折多见。本文分析了我科15年来收治的此类病例104例,总结了对不同类型骨折所采用手术方法及其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年龄16~58岁。女性11例,男性93例。25岁以下45例,40岁以上17

  • 标签: 颧骨颧弓骨折 治疗 临床资料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解剖了解颧韧带的形态结构及位置数据。方法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杭州医学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医生团队在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解剖20例中国人半面冷冻新鲜标本,逐层解剖显露颧韧带,观察相邻组织结构及层次关系,测量不同层次及起点的尺寸及拉力参数。参考13篇颧韧带相关论文,结合解剖数据,得出颧韧带的认知及描述。结果颧韧带在颧区域皮肤和皮下组织间呈均匀致密垂直于皮肤分布的纤维组织结构,横径2.0~2.5 cm,外侧缘距离耳屏3.5 cm;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深层分为大小两束,分别距离耳屏4.0、6.5 cm;在颧前端下缘骨膜表面可见大束韧带起始部,纵轴平行于颧,位于颧大肌起点外侧,拉力最大可达28 N;在颧大肌起点内侧可见小束韧带起始部,纵轴平行于颧骨下缘,大小束之间有细小散在的韧带。结论颧韧带包含大小两束,分别起自颧和颧骨下缘,具有特定的解剖规律,不同层次的结构表现和位置参数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解剖 面部 韧带 骨皮韧带 颧弓韧带
  • 简介:龙舟牌正畸丝和弹簧龙舟正畸丝是由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超弹性和高的形状回复能力。回复力是一种柔和持久的力,使牙齿的移动既有效又舒适。龙舟正畸丝具有显著的挠性,允许直接结扎在各种错位牙上,而下会使丝受损。它表面的光滑性能很好地降低摩擦力,...

  • 标签: 正畸 龙舟 弓丝 螺旋弹簧 形状记忆 记忆合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硅胶假体隆眉术在治疗面上部轮廓低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一中心行硅胶假体隆眉术的女性求美者资料,纳入标准:眉骨低平、眼球突出或上睑臃肿。排除标准:额部曾行注射类手术或有注射物残留,眉骨区手术史,肿瘤史,甲状腺功能抗进或外伤史。根据眶上缘及眉区域解剖特点,在双侧眉尾下缘设计小切口,长度约7 mm,眉区域骨膜下剥离出与所雕刻假体大小合适的腔隙,并置入雕刻好的硅胶假体。雕刻假体时注意假体有效部分为下缘,厚度2~7 mm;假体中部为最上端,对应眉毛的内1/3处。假体两侧各设有1个小孔,允许术后组织长入。眉尾处假体与骨膜缝合固定,眉头处油沙钉打包缝合外固定。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随访时拍摄照片并进行分析。术后满意度根据李克特5分量表由求美者、手术医师及非医学专业人员分别评分,数据以M(P25,P75)表示。应用SPSS 21.0软件采用多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2例求美者,年龄(25.1±3.1)岁(20~32岁)。手术均顺利完成,共置入硅胶假体84个,置入假体厚度(下缘)为(4.53±0.77) mm(2~7 mm)。所有求美者表情正常,均无包膜挛缩、伤口裂开及神经损伤。1例发生极少量血肿,术后1~2周自行吸收;1例在术后6个月发生无菌性炎症,最终行假体取出。随访(9.0±3.2)个月,范围6~18个月,除4例对外观轮廓不满意,接受再次手术外,其余求美者均得到了较满意的术后效果,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获得了更立体的眉和面上部三维轮廓,随访时面部容貌立体和谐。术后满意度评分:求美者为4.60(4.38,4.85)分(2.5~5.0分),手术医生为4.85(4.70,4.90)分(4.2~5.0分),非医学专业人员为4.80(4.66,4.90)分(3.7~5.0分)。3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978、P=0.007)。其中,求美者满意度与手术医生满意度(H=9.978、P=0.009)、非医学专业人员满意度(H=9.978、P=0.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医生满意度与非医学专业人员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9.978, P=1.000)。结论硅胶假体隆眉术能有效地重塑面上部轮廓,提供更精致、更具有立体感的面型,是隆眉术的首选。

  • 标签: 弹性聚硅酮类 突眼 额骨 眉毛 整形外科
  • 简介:深覆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上下颌牙弓垂直关系的异常,如何矫治取决于诊断、治疗计划及矫治器的选择,其总的矫治机制可分为前牙压低、后牙伸长、前牙唇倾、手术四种方法,不同的错类型应选择不同的矫治机制。对于伴有垂直生长型以及凸面型、长面型、唇间隙过大或上唇过短...

  • 标签: 压低力 阻力中心 前牙 压低辅弓 技术实现 第一磨牙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直丝与方丝矫治技术矫正II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评价。方法选取50例经直丝或方丝矫治技术治疗结束的患者,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直丝组咬合关系比方丝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直丝组平均疗程缩短4个月。结论应用直丝技术疗程短,矫治结果优于方丝技术。

  • 标签: 直丝弓矫治器 方丝弓矫治器 II类错 畸形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丝与方丝矫治技术矫正II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口腔科收治的II类错畸形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颗,对照组给予方丝矫治技术,观察组给予直丝矫治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畸形改善程度和两组的治疗疗程。结果经过矫正后,观察组的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治疗疗程为(22.3±2.8)个月,对照组的平均治疗疗程为(27.1±3.2)个月,观察组的治疗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直丝矫治技术矫正II类错畸形临床效果满意,且治疗疗程短,优于方丝矫治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直丝弓矫治技术 方丝弓矫治技术 II类错畸形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40-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疼痛是上颌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预防或缓解患者在上颌扩治疗期间的疼痛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中有关扩治疗引起疼痛的产生机制、特点、影响因素和干预方法的进展,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疼痛 上颌扩弓
  • 简介:由上颌后牙颊向错位而下颌后牙位置正常所形成的正锁,交互牵引法及附有双U形曲的改良唇弓活动矫治器各有其缺点。我们采用改良腭进行矫治,经临床10例观察,效果良好。一、材料与方法1、支抗牙的确定及改良腭的制作(附图)。在制作改良腭前,首先根据正锁?..

  • 标签: 正锁 矫治后 支抗牙 颊向错位 腭弓 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