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调查,床旁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8月21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221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83%,例次现患率5.14%;下呼吸道(63.16%)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71%,预防、治疗用药的比率分别为32.27%、61.7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596例,病原菌培养送检率为56.21%(335例),病原菌检出率为15.52%(52例)。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呼吸道感染为医院感染主要感染部位,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理仍是今后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医院感染 横断面调查 现患率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静脉输液现状横断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医院静脉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14年9月16日和12月24日静脉输液现状横断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4年12月24日医院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导管维护欠佳、输液工具选择不合理、穿刺部位不正确、敷贴固定不规范等发生率与2014年9月16日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调查日规定时段医院静脉治疗输液工具选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针仍是主要输液工具,但是钢针的使用率由55%下降到48%,留置针的使用率由43%上升到49%。PICC及CVC使用率仅占1-2%。结论医院静脉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取得一定成效,仍需进一步强化。

  • 标签: 静脉输液 横断面调查 趋势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汗病各证候的影响因素,更好地规范小儿汗病证候诊断。方法以上海市5家医院的中医儿科符合汗病诊断的2~13岁患儿为研究对象,行5种证候(肺卫不固证、营卫失调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迫蒸证和气阳不足证)诊断。问卷调查汗病患儿的个人史、主要临床表现和饮食情况。分为2~5岁、~9岁和~13岁组。以Logisitic回归分析各证候的影响因素。结果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共收集313例汗病患儿,男171例(54.6%)。2~5岁组100例,~9岁组160例,~13岁组53例。肺卫不固证104例(32.2%),营卫失调证38例(12.1%),气阴两虚证65例(20.8%),湿热迫蒸证44例(14.1%),气阳不足证62例(19.8%)。12~5岁组气阳不足证占32.0%(32/100);~9岁组肺卫不固证占37.5%(60/160),~13岁组湿热迫蒸证占35.8%(19/53)。2小儿汗病5种证候与个人史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是影响肺卫不固证、气阳不足证小儿汗病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92(95%CI:1.074~4.073)和1.636(95%CI:1.086~2.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卫不固证汗出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3.212(1.067~9.665)和4.182(1.280~8.405),以整昼日和颈部汗出为主;营卫失调证汗出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310,95%CI:1.296~14.331),以前胸和手足心汗出为主;气阴两虚证在汗出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7.799(1.050~57.921)和4.978(1.086~7.414),以手足心汗出和上下半夜出汗为主;湿热迫蒸证在汗出部位、饮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9.925(1.106~14.366)和2.590(1.029~6.522),以肘部和腹股沟处汗出为主,喜食海鲜和油炸食品为主;气阳不足证在汗出季节、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冬季、白天出汗和项背部出汗为主。结论早产是影响小儿汗病肺卫不固证、�

  • 标签: 小儿汗病 影响因素 个人史 横断面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现状。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3月20日新疆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患者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学监测信息进行横断调查。结果实际调查132所医院6620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1.83%,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2.02%;社区感染现患率24.53%,社区感染例次现患率24.83%。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2.58%)高于二级医院(1.44%),而社区感染现患率(17.84%)低于二级医院(28.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科室分布中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现患率(14.91%)最高,社区感染中儿科组感染率较高。呼吸道、手术部位和泌尿道为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27%,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35.95%,15642例)高于三级医院(22.32%,5064例),三级医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59.40%,2224例)高于二级医院(53.59%,643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88.974、38.964,均P〈0.001)。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横断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新疆不同级别医院的感染现状,提示需加强感染目标微生物的监测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和评价,关注重点人群及重点部位感染风险管理。

  • 标签: 现患率 社区感染 横断面调查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下间隙的横断层解剖临床意义,为颞下间隙疾病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方法随机选择5例健康者(对照组)与5例成人尸头颈部(研究组)进行研究分析,详细观察颞下间隙的形状特点,进行解剖学研究,度量出其面积大小、长径大小以及横径大小。结果经过研究观察发现,颞下间隙的形状存在不规则的特点,研究组经冠图层面的面积与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分别是(1034.48±3.29)mm2、(10056.01±2.03)mm2,对照组经冠图层面的面积与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是(345.86±1.92)mm2、(356.64±1.74)mm2。两边的结构、颞下间隙相互对称,在面积、径长以及横径等方面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发现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能有效辨别出颞下间隙、咽旁间隙,在CT诊断等各种影像诊断中,茎突、翼外肌、翼突外(内)侧板对其具有积极的意义,解剖学研究的重要标志。结论在颞下间隙疾病的治疗中,颞下间隙断层解剖学研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颞下间隙 横断层面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横断法在微创开腹胆囊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急性期重症胆囊炎患者采用胆囊横断法完成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微创开腹完成胆囊切除286例,延长切口19例(6.2%),胆漏14例,胆道损伤1例。胆囊化脓坏疽87例(28.5%),Mirizzi综合征35例(11.5%),胆囊穿孔7例(2.3%),感染中毒性休克6例,胆总管探查23例(7.5%),手术并发症27例(8.9%),无死亡病例。结论微创开腹胆囊手术中,急性重症胆囊炎采用胆囊横断法切除胆囊较为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胆囊横断 微创开腹 重症胆囊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长治市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其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伤害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治市随机抽取11所小学,每所学校的四至六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利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得分P50为80分,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行为得分P50为94分。家长平日里是否教学生安全知识与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得分有关;家长交通行为与学生交通行为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除学生行为得分(OR=2.046,95%CI:1.518~2.759)外,父母自身的交通行为对发生车祸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长治市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严峻,家长责任重大。

  • 标签: 事故 交通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在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定中手功能的检查和评估一直是相应鉴定与研究中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本文从对手部损伤进行简析入手,对道路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定中的手功能评估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伤残等级评定 手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