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室噪声对诊室血压测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能提供近30 d内家庭自测血压数据、且符合入组标准的869例,按照就诊时诊室噪声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55 dB)分为2组,比较诊室内血压值与家庭自测血压值的差异(|△SBP|),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诊室噪声超标组(>55 dB)诊室收缩压及|△SBP|均明显高于诊室内噪声达标组(≤55 dB)[(144.04±21.58)mmHg比(140.06±18.11)mmHg,P=0.003;(13.44±14.67)mmHg比(9.52±12.19)mmHg,P<0.00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诊室噪声达标与|△SBP|相关(OR=0.648,95%CI:0.494~0.850)。结论诊室内噪声是否达标影响诊室内收缩压测量与家庭自测收缩压值间的差异。

  • 标签: 噪声 诊室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值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骨密度检测的围绝经期妇女987例,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421例和绝经组566例。测定两组腰椎1-4正位、右髋骨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BMD值、T值。结果绝经前组腰椎1-4、右髋骨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大转子部位的BMD值均高于绝经组(P<0.05);绝经前组腰椎及右髋部各部位的B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腰椎1-4、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腰椎及右髋部各部位的B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腰椎1-4、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但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间的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绝经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BMD测定,尽早了解骨量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标签: 围绝经期妇女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压采用汞柱式血压计行不同测量的方法,及血压测量受不同判断标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内科患者92例,采用不同的血压测量和判断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左、右上肢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存在差异;不同状态听诊胸件的位置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常选用右上肢行血压测量,舒张压应以消失音为准,袖带位置需准备,其它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压值 测量方法 判断标准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眼压(IOP)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眼前节参数变化与IOP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6—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接受SMILE手术患者141例(258眼)的资料。根据剩余基质床厚度(RST)分为3组,分别为A组(280 μm<RST≤320 μm)、B组(320 μm<RST≤360 μm)、C组(RST>360 μm)。采用Pentacam测量眼前节形态参数,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IOP,Corvis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不同时间点参数的变化。数据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线性相关、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除前房角(ACA)外,各组术后CCT、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等眼前节形态学参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第一压平时间(A1T)、角膜硬度参数(SP-A1)降低,变形幅度(DA)、峰距(PD)、水平方向Ambrosio相关厚度(ARTh)增加;组间比较A组中△A1T、第一压平速率的变化量(△A1V)、△DA及△PD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OP与|SE|、术前IOP、△CCT、△ACD、△ACV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ACA无相关性(P>0.05);A组中△ACD、△ACV与△A1T、△SP-A1、△ARTh呈正相关,与△DA呈负相关(P<0.05);3组分别建立△IOP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而得出术后IOP的校正方程:A组IOP术后校正值=IOP术后测量+0.572×IOP术前+15.759×△ACD-2.401(调整后R2=0.55,P<0.001);B组IOP术后校正值=IOP术后测量+0.471×IOP术前+0.54×SE-1.099×△CV-3.551(调整后R2=0.50,P<0.001);C组IOP术后校正值=IOP术后测量+0.553×IOP术前+0.304×SE-4.013(调整后R2=0.38,P<0.001)。结论:SMILE术后ACD、ACV变化与△IOP呈正相关关系,RST在280~320 μm范围时,IOP的测量需要考虑前房参数变化的影响。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眼压测量 剩余基质床厚度 眼前节参数 角膜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entacam系统校正眼压的准确性。方法用NCT为患者测量眼压,用Pentacam系统的5种眼压校正方法对NCT值进行校正,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CT值低于Pentacam校正值,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各组眼压值之间呈正相关;CCT与NCT、Kohlhaas呈正相关,与Ehlers呈负相关(P<0.05),与Dresden、Orssengo/Pye和Shah之间无相关性;NCT受CCT影响最大,各种方法与CCV均无相关性。结论Pentacam系统对NCT值的校正结果可靠、真实。

  • 标签: 非接触式眼压计 Pentacam分析系统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冬季与夏季口温和腋温测量变化,并探讨两者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女生,分别测量冬季与夏季同一时间(0600)口温和腋温。结果冬季与夏季口温与腋温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温高于腋温0.2~0.4℃”或“口温高于腋温0.3~0.5℃”之定义不能一成不变地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体温 口温 腋温
  • 简介:目的探讨暖箱中俯卧位新生儿胸部或腹部皮肤温度测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新生儿外科2009年1月住院,置暖箱内的患儿50例,测量胸部、腹部皮温与腋温对照。结果测得的腋温为(36.78±0.31)℃,与胸部温度(36.73±0.28)℃比较,t=0.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腹部温度(36.67±0.31)℃比较,t=0.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暖箱中俯卧位新生儿可用测量胸腹部皮肤温度代替腋温。

  • 标签: 新生儿 体温 腋温 胸腹部皮温 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定量CT(QCT)对腰椎的骨密度进行无创性测量,查找出发生椎体压缩性改变时QCT测量骨密度值范围,从而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应用西门子CT的骨密度测量软件及体模,对60岁以上女性存在自发性压缩性骨折的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统计出骨密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体重<40kg组,通过定量CT(QCT)所测出的平均骨密度数值为16.9±15.2mg/ml。体重>40kg组,通过定量CT(QCT)所测出的平均骨密度数值为27.7±13.3mg/ml。结论骨质疏松是引起椎体自发性压缩性改变的主要因素,而体重越大椎体越容易发生自发性压缩性改变。所以60岁以上女性,应注重骨密度检查,提早预防因骨质疏松而导致椎体压缩性改变和脊柱畸形的形成。

  • 标签: QCT 骨密度测量 骨质疏松 压缩性改变
  • 简介:摘要补法是中医重要的治法,属于“八法”之一。其可以分为直接补法和间接补法,直接补法即缺什么补什么,而间接补法是依据中医特有的基础理论确立的,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运用1、阴阳互济;2、五行相生;3、资其化源;4、精气血津液相生;5、“以通泻为补”。若能灵活运用间接补法,不仅能达到补虚的目的,而且避免了直接补法的弊端,还体现了整体观和治病求本原则。

  • 标签: 治法 间接补法 理论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患者肝脾CT测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ATB-DILI患者作为ATB-DILI组,其中轻度32例,中度25例,重度16例;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ATB-DILI组与健康对照组均行CT诊断,比较两组CT测量,包括肝CT值、肝与脾差值、肝/脾比值;比较ATB-DILI组中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CT测量、肝功能异常率;比较ATB-DILI组中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治疗前后肝CT值和肝功能异常率。分析肝脾CT测量改变和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结果ATB-DILI组肝CT值、肝/脾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肝与脾差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DILI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肝CT值、肝与脾差值、肝/脾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肝CT值、肝/脾比值低于轻度、中度患者,肝与脾差值高于轻度、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DILI重度患者肝功能异常率为43.75%(7/16),高于轻度、中度ATB-DILI患者的6.25%(2/32)、12.00%(3/25),P<0.05。治疗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肝CT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肝CT值和肝功能异常率呈负相关(r=-0.641,P=0.007)。结论ATB-DILI患者CT测量呈异常表达,肝CT值、肝/脾比值较低,肝与脾差值较高,并与病情程度、肝功能异常率密切相关,且肝CT值和肝功能异常率呈负相关,临床可据此实施疾病诊疗和预后评估。

  • 标签: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CT测量值 肝功能异常率 相关性分析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新生儿皮肤遮盖与暴露部位经皮胆红素测量与血清总胆红素值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皮肤遮盖部位、暴露部位各两处实施经皮胆红素测量,同时对其实施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比较患儿不同部位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和血清总胆红素值测定结果的区别。结果:经四次测量可见,暴露部位A处、B处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均显著低于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遮盖部位的C处和D处,经皮胆红素测量和血清总胆红素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接受光照治疗时,皮肤遮盖部位(特别是胸骨第2肋正中央)的经皮胆红素测量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检测结果更加接近,可以作为便捷诊断的可靠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经皮胆红素测量值 血清总胆红素值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动态多回波序列(multi-dynamic multi-echo,MDME)不同带宽对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测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3种具有不同T1、T2及PD的体膜[脑灰质(gray matter,GM),白质(white matter,WM),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分别行7组不同带宽(19.23 kHz~100.00 kHz)的MDME序列扫描,每组序列扫描9次。使用MAG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ilation)软件分别测量GM、WM、CSF的T1、T2及PD值。组内之间的差异程度用组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组间的差异程度用组间CV表示。每组GM、WM的T1差异性及T2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D差异性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测量所得T1、T2及PD值最大组内CV分别为2.09%,8.73%,10.61%;最大组间CV分别为1.36%,2.85%,3.72%。每组内GM与WM的T1值以及T2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接收带宽在19.23 kHz~100.00 kHz变化时,T1、T2测量不受带宽影响。当带宽低于50 kHz时,PD测量可重复性减低。

  • 标签: 合成磁共振成像 T1弛豫 T2弛豫 质子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老年慢乙肝患者肝脏弹性测量的临床分析。方法应用FibroTouch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对老年慢乙肝患者肝脏弹性测量(LSM)进行测定,此次研究的患者为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168例老年慢乙肝患者,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老年慢乙肝患者肝脏弹性测量的影响。结果两组研究对比,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红素、白蛋白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BMI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比不合并脂肪肝组高,(LS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比不合并脂肪肝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相关系数比较,测得两组患者的弹性测量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呈正相关,与BMI呈负相关,进一步测得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弹性测量显著相关。合并酒精肝患者的脂肪衰减比不合并脂肪肝组患者的脂肪衰减严重。结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以降低老年慢乙肝患者的肝脏弹性测量

  • 标签: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老年慢乙肝 肝脏弹性测量值 临床分析
  • 简介:患者,女,29岁,因外阴红肿,脓性分泌物多2月余于1998年9月来我院门诊就诊。于2个月前出现白带增多,尿痛,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滴虫及霉菌均阴性,给予洁尔阴外洗后无明显疗效,且尿道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外阴红肿,否认非婚性接触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外阴明显红肿,见脓性分泌物多,无疣状增生及破溃。实验室检查:尿道分泌物淋球菌镜检

  • 标签: 家庭 间接传染 性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基于解剖测量的比格犬下颌前磨牙区口腔种植位点的确定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选择8只雄性比格犬作为研究对象,将下颌前磨牙也就是P1-P4拔除,对于前磨牙的牙根长度与颈部颊舌径实施测量,之后游离下颌骨,同时针对尖牙根尖和颏孔在下颌前磨牙区部位实施测量,对尖牙和颏孔范围外的前磨牙区种植安全区段的延期种植最佳植入位点的牙槽嵴顶宽度和管嵴距实施测量。结果即刻种植模型解剖测量结果表明,P1-P4压根的长度呈现出逐渐的增加的趋势,并且相较于近中根而言,P2、P3以及P4远中根的直径相对较大;延期种植模型相关解剖测量情况表明,尖牙根尖及颏孔定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种植区种植位点的管嵴距明确为H1、H2、H3,牙槽嵴顶宽度为W1、W2、W3。结论即刻或者延期种植位点中不能选择第1前磨牙(P1)位,选择颏孔远中点到第1磨牙的颌骨为延期种植安全区。在即刻种植或延期种植内,可以应用的种植体是直径为窄或者超窄、长度为短或者超短。

  • 标签: 解剖测量 比格犬 下颌前磨牙区 口腔种植位点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DR设备在不同管电压、源像距和模体厚度条件下入射表面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ESD)显示值与测量之间的相对偏差,为利用ESD显示值实时评估患者受辐射剂量大小和曝光参数适宜性提供依据。方法在2种管电压、2种源像距条件下,用3个厚度分别为5、10和20 cm的聚乙烯模体(表面积30 cm×30 cm)进行曝光实验。每次曝光后记录DR设备上的ESD显示值以及辐射剂量检测仪测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二者差异进行比较,并用公式计算ESD显示值相对偏差。结果在相同管电压和源像距曝光条件下,ESD显示值不受模体厚度影响,但测量随模体厚度变化;模体厚度10和20 cm时,ESD显示值均小于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2.203,P<0.05)。模体厚度越厚,显示值与测量的相对偏差越大,但只有模体厚度20 cm、源像距100 cm时的相对偏差>±20%。结论DR设备中ESD显示值可以用于评估受检者皮肤入射剂量,但要考虑受检者的体厚影响。

  • 标签: 数字X射线摄影 表面入射剂量 显示值 相对偏差
  • 简介:摘要近年来量值溯源是临床检验领域最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而所谓的量值溯源也就是指量值的计量学溯源性,是一种测量结果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与一定的参考标准相互联系的属性。目前来说,CAP认可、等级医院审评都对量值溯源提出了非常明显的要求和标准,而且在当今的临床检验领域,量值溯源可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而本文之所以选择量值溯源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研究来更好的把握量值溯源在临床检验结果中的作用与价值,而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对目前量值溯源在临床检验结果中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推动量值溯源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应用。

  • 标签: 量值溯源 临床检验 测量 不确定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