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心衰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提取慢性心衰患者的证侯要素,采集心衰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心功能等相关信息,对各证侯要素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心功能中分布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共提取病位类证素5种,分别为心、肺、肾、脾、肝,出现频次合计576次,构成比39.61%,在各级心功能中出现频次构成比由大到小排列均为心>肺>肾>脾>肝,其分布构成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病性类证素12种,其中气虚、阳虚、阴虚、痰浊、水饮、血瘀是心衰的基本病性要素,按各证素出现频次所占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列为气虚234次(26.65%)、痰浊159次(18.10%)、血瘀131次(14.92%)、水饮106次(12.07%)、阴虚105次(11.96%)、阳虚69次(7.86%),6种基本证素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心功能心衰患者中的分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心衰病情的发展,心衰的病位是动态变化的,其由心→心肺→心肺脾肾。心衰的证候多为虚实夹杂,出现以痰浊、水饮、血瘀等实证类证素占比例增大时,病情相对较轻;而以气虚、阴虚或阳虚等虚证类证素占比例加大时,病情多较重。通过分析慢性心衰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可为慢性心衰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及参考。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证候 证候要素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收治患者病种季节分布规律,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急诊科 2014年 1月 1日至 12月 31日收治的 769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时间排序,第 4季度收治患者比重最高;按疾病系统排序前三位依次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结论 急诊患者人数和病种季节性分布明显,可根据患者分布规律,合理排班,以期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急诊  病种  季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糖异常人群的分布,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血糖异常相关疾病预防和控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海周浦医院所有空腹血糖检测数据,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该医院空腹血糖检测总标本数为5.13万,高血糖检出率为24.3%,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攀升,尤其36岁以后年龄段,高血糖检出率显著增长;低血糖检出率1.4%,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且主要分布在35岁以下人群和66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检出率高达73%,说明相当一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高血压患者高血糖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表明高血压与高血糖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36岁以上人群(尤其男性)应定期检测血糖状况,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高血糖相关疾病的发生;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长期监测血糖状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就医习惯,定期服药控制血糖水平,防范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高血糖检出率 低血糖检出率 人群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衡南县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衡南县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95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9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以痰液为主,占64.21%(61/95),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10.52%(10/95)。病区来源以ICU检出率最高,占13.68%(13/95));其次为神经外科,占9.47%(9/95)。在检测的18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1(61.11%),且同时对3类以上药物耐药的为38株,占40%。耐药率最高为哌拉西林(68.7%),其次为头孢噻肟(65.2%)、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60.3%),耐药率最低为头孢酮/舒巴坦(6.6%),其次为米诺环素(28.9%)。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多来源于呼吸道标本,以ICU、神经外科和呼吸科为主,且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临床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布、耐药性,为接下来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将在我院中所收治的70例肺炎链球菌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给予专用药敏卡对其进行检测。结果70例肺炎链球菌患者中,其中来自儿科的有,来自痰液标本的有71.43%,分布在冬季的有42.85%,以及0至6岁之间的儿童有45.71%。两组根据季节分布进行比较,P小于0.05,差异不具有可比性。探查70例肺炎链球菌患者对于药物的耐药性,其中耐药率最高的是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次之,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则为0;探查70例肺炎链球菌患者对于药物的敏感性,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厄它培南、万古霉素、氯霉素等均处于80%以上。儿童组分离菌株对于左氧氟沙星相比于成人组的耐药率较低,P小于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70例肺炎链球菌的来源是痰液,主要分布在儿科、以及冬季,患者年龄大部分处于0至6岁这个阶段,其中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厄它培南、万古霉素、氯霉素等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患者具有一定效果。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临床分布特征
  • 简介:目的观察表观健康人群血脂含量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分析血脂与载脂蛋白的相关性,为建立血脂参考范围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贝克曼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701名20~60岁的表观健康体检者进行TC、HDL-C、LDL-C、TG、LP(a)、ApoAI和ApoB的测定,同时收集年龄和性别信息,对数据进行趋势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脂四项随年龄呈单向变化(P〈0.01),TC、LDL-C和TG血清含量随年龄递增,HDL-C随年龄递减,在男女分层和总人群中,血脂含量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一致。血脂四项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TC、LDL-C和TG血清含量高于女性,HDL-C含量低于女性。相关分析发现,TC、LDL-C和ApoB呈强的正相关(r〉0.7,P〈0.01),HDL-C与ApoAI也存在强的正相关(r〉0.7,P〈0.01)。结论表观健康人群具有血脂增龄现象,血脂含量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临床建立参考范围时应考虑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同时发现载脂蛋白与血脂含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载脂蛋白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脂蛋白 载脂蛋白 血脂增龄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 3年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分布和病原属性,为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 726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 78.1%)为主,排列在前 5位者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当前临床感染性细菌分布的重要特征是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逐渐代替传统致病菌成为主要病原菌,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 标签: [] 临床感染 病原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西安市离退休老年人群常见疾病分布,为有效防治老年全体常见疾病、提高老年群体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4个社区238名离退休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常见疾病分布情况。结果本次调查的238名离退休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疾病前5种依次是高血压(39.50%)、心脏病(29.83%)、骨质疏松(15.12%)、良性肿瘤(13.91%)和糖尿病(13.87%)。结论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常见病以慢性疾病为主,在推行我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同时,需要正确引导人们加强锻炼,改善饮食结构,增强健康意识,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人群 常见疾病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囊癌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及CT、MR影像表现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胆囊癌腹部淋巴结转移患者CT、MR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壁厚型、结节型、肿块型分别有19例、15例、7例。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低密度;MR影像学特征表现为T1WI序列上见低信号,T2WI序列上见高信号,DWI序列上随b值升高信号增高。结论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情况通过CT、MR影像扫描均能准确反映出来,胰头后方、腹腔动脉干周围、门腔间隙、腹主动脉周围、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是胆囊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部位。

  • 标签: 胆囊癌 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 CT MR影像表现
  • 简介:目的掌握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急性腹痛患者的分布,为制定有效的临床诊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因各种原因首次在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治疗的急性腹痛患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2~2015年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急诊科共报告急性腹痛患者256413例,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腹腔器官急性炎症(45.98%)、急腹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疼痛(34.51%)、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9.93%);急性腹痛的诱因主要有不洁饮食(93821例,占36.59%)、不规律饮食(57360例,占22.37%)和既往病史(25975例,占10.13%)。结论患者发生急性腹痛的原因复杂,与个人卫生以及饮食习惯等关系较为密切,预防急性腹痛的发生应以避免诱因、加强卫生宣教为主。

  • 标签: 急性腹痛 急诊 门诊 急性炎症 牵涉性疼痛 全身性疾病
  • 简介:目的调查某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为预防和控制儿童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入住该儿童医院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并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分离病原菌、送检标本种类、医院感染情况等。结果2011—2015年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A)阳性患儿911例(1108份阳性标本),其中MRSA阳性患儿494例(599份阳性标本),MRSA例数分离率为54.23%(分离率为54.06%);不同性别MRSA例数分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MRSA例数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穿刺液、分泌物、脓液MRSA分离率分别为68.97%、66.00%、55.81%、54.47%。SA检出率从2011年的0.61%上升至2015年的1.40%,MRSA分离率从2011年的21.74%上升至2015年的75.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MRSA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1年的0.198%,分别上升至2015年的2.697%、2.119%,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0.05)。结论该儿童医院住院患儿MRSA分离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逐年上升,急需加大监管力度,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消毒隔离,遏制MRSA在医院环境中的产生和传播。

  • 标签: 儿童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症状分布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170例,按《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2013版)》中的诊断和鉴别流程对患儿进行病因初步诊断,随访15、30、90d最终确诊,分析病因构成情况和症状分布。结果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病因明确诊断率为94.1%,病因不明率为5.9%。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是学龄前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上述3种病因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反流性咳嗽和过敏性咳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个月~〈3岁婴幼儿期原因不明的比例明显高于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月~〈3岁婴幼儿期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6岁儿童中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率明显高于感染后咳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后加剧、湿性咳嗽、干咳在各病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活动后加剧、干咳为主,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以湿性咳嗽为主,感染后咳嗽各症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病因以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为主,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性咳嗽;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存在对应的主要症状特征,可为早期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咳嗽 学龄前儿童 病因构成 症状分布
  • 简介: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医疗环境中的分布点。方法分别于2016年4月25日、8月29日对某院检出CRKP的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前随机采样,采样类别主要为物体表面和医疗器材。分析CRKP的分布点。结果外科ICU、呼吸ICU、急诊ICU分别采样90、41、56份。外科ICU和呼吸ICU标本中未检出CRKP;急诊ICU检出CRKP6株,检出率为10.71%。2016年4月份采样103份,检出CRKP6株,检出率为5.83%,高于2016年8月份CRKP检出率(P〈0.05)。不同标本类别、负责人类别CRK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加强重点科室如急诊ICU的环境清洁消毒,减少CRKP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CRKP 环境采样 清洁消毒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中医肺病门诊胸痛患者病因,以及其症候分布点的临床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中医肺病门诊收治的胸痛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胸痛产生的原因,以及症候分布点,进行了研究。结果经分析得知,中医肺病门诊胸痛患者的主要病因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其主要涉及心血管、呼吸、消化、风湿关节等多科。其中医症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病因与症候分布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其病症确诊有着显著作用。结论胸痛患者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其原因多为综合性的原因导致的,因此需要与其中医症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患者胸痛的原因,确定其具体的病症,以此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诊疗依据。

  • 标签: 中医肺病 胸痛 病因 症候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中医证侯分布点及证型演变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肺炎患儿1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小儿肺炎的中医证侯分布点及证型演变特点。结果发病年龄、季节和小儿肺炎的中医证侯分布存在相关性,而病原体和小儿肺炎的中医证侯分布则没有相关性。结论在小儿肺炎的疾病发展中,中医证侯表现为动态发展的过程,这样在不同的时段中医证型也具有各种的特点。

  • 标签: 小儿肺炎 中医证侯分布特点 证型演变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细菌分布点及耐药性。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患者痰液做细菌培养,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药敏,观察患者呼吸感染中的细菌分布点以及耐药性。结果10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79株病原菌,阳性率为79.00%,其中占据细菌比例最多的为革兰阴性杆菌,有52株,占65.82%,之后为格兰阳性球菌17株,占21.52%,真菌11株,占13.92%。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利奈唑胺等药物有较高敏感性。革兰阴性杆菌对对舒巴坦/头孢哌酮、莫西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有较高敏感性。结论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细菌分布点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是病情严重以及肺功能差患者发病的主要致病菌,因此严密监测细菌耐药性对临床合理用药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肺炎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病原分布点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3月收治的76例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f分析76例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致病菌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总计分离出135株病原菌,格兰阴性杆菌36株,格兰阳性菌14株,巨细胞病毒15株,结核分支杆菌15株,真菌感染55株,其中,47例患者存在两种以上的病原感染。结论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格兰阴性杆菌,多存在两种及其以上的病原感染,耐药性也相对较明显。

  • 标签: 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 病原特点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