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佝偻病患儿代谢生化标志进行检测,研究佝偻病患儿的代谢情况。方法对91例佝偻病患儿与29例健康患儿应用ELISA法检测代谢生化标志,并根据患儿病情将佝偻病患儿分为严重组与轻度组。结果佝偻病患儿的脱氧吡啶啉、碱性磷酸酶、钙素与25-羟维生素D3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情严重组患儿的脱氧吡啶啉、碱性磷酸酶、钙素的含量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佝偻病患儿的钙素与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升高,表示患儿骨细胞功能活跃,脱氧吡啶啉的含量升高表示患儿的吸收功能较高,这三项指标与佝偻病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

  • 标签: 佝偻病 生化标志物 骨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脱氧吡啶啉 5-羟维生素D3
  • 简介:摘要转换对于防止骨骼疲劳损伤和维持机体矿物质平衡至关重要,转换失衡是多种骨骼疾病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转换生化标志(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是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或酶类,本指南介绍BTMs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在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折风险预测、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转换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正常成熟骨骼代谢主要是以重建的形式,即吸收和形成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而该过程中的吸收和形成分别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介导。转换加速是代谢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细胞活动耦联的中断伴随转换加速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血清或尿液中的生化标志丢失率和骨折风险相关,这对于高风险患者的确定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特别关注转换生化标志在药物功效的临床试验和量测量的补充这两方面的应用。有针对性地运用生化标志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骨质疏松症治疗,疗效的临床监测。虽然生化标志有各种各样的变异性,但已其无创性、易重复性和及时性的优点而被广泛运用。

  • 标签: 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检测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癌症骨转移患者血浆钙调节激素的含量变化与骨转移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生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癌症骨转移患者46例、非骨转移患者31例、正常健康人38例血浆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钙素(BGP)和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肿瘤非骨转移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总Ca、P、ALP、PTH和BGP无差异,C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增高(P〈0.01);肿瘤骨转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浆总Ca、ALP、PTH、CT和BGP显著性增高(P〈0.01),血P显著性降低(P〈0.01);肿瘤骨转移患者与非骨转移患者组比较血浆总Ca、ALP、PTH、CT和BGP均显著性增高(P〈0.01);血P显著性降低(P〈0.01)。骨转移组随着转移病灶数量的增加,血Ca、ALP、CT、BGP和PTH的含量有上升趋势。结论血浆钙调节激素和生化标志对癌症的骨转移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钙调节激素 骨生化标志物 癌症 骨转移
  • 简介:在29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有 19例血中α-肌动蛋白升高,  表1可能成为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    标志         病理生理和/ 或生化作用         相对分子质量        临床用途 C反应蛋白(CRP)        急性相蛋白           115 000- 140 000        感染标志 血栓前体 蛋白(TpP)  促使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蛋白质       >,有学者[11]在10例AMI患者中发现所有早期标本(发病1.5~4 h)FABP都升高而CK-MB仍在正常范围

  • 标签: 心肌损伤 损伤生化 标志物
  • 简介:在29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有19例血中α-肌动蛋白升高,有学者[11]在10例AMI患者中发现所有早期标本(发病1.5~4h)FABP都升高而CK-MB仍在正常范围,心肌缺氧时FABP在血中升高

  • 标签: 心肌损伤 损伤生化 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初诊甲亢患者药物治疗对患者骨密度和代谢标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初诊甲亢患者68例(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骨密度和代谢标志。结果:治疗后,患者骨密度高,量减少发生率低,代谢标志水平改善好,与治疗前对比,P<0.05。结论:给予初诊甲亢患者药物治疗,能提高骨密度,促进代谢标志的改善,值得借鉴。

  • 标签: 初诊 甲亢 药物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测定在脊柱脆性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骨质疏松脊柱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骨质疏松组,同时设立匹配的无脆性骨折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otal-PINP、β-CTX,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TotalPINP、β-CTX数据经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渐进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质疏松组Total-PINP、β-CTX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群中,血清内转换产物水平低,可以提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严重,转换明显降低,易发生脆性骨折。

  • 标签: 脆性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 简介:摘要为更好地对毒品进行控制并使用镇静、镇痛类可导致成瘾性的药物。毒品本身以及其衍生物可作为毒品滥用人群生物样品的检测标志。本文对生物样品中毒品代谢标志检测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多种常见毒品血液、尿液中检测的方法以及各种常见毒品的检测标志以及分辨方法。

  • 标签: 生物样品 毒品代谢标志物 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肿瘤标志生化指标对病情变化的指导意义,为临床上对肝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8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岩藻糖苷酶(AFU)、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进行检测。结果各型肝病患者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各型肝病患者肿瘤标志生化指标的变化不同程度反映了肝脏的受损情况,对各型肝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生化指标 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碱性磷酸酶及无机盐等代谢标志在胫腓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9例,入院第二天采空腹血,检测代谢标志。然后分别在入院四天、一周、两周时采血检测。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代谢标志均升高,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碱性磷酸酶均在第二周达到峰值,钙磷镁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代谢标志在胫腓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持续升高,在第二周达到峰值,变化显著(p<0.05),无机盐无显著变化(p>0.05),各种标志浓度变化具有规律性,为以后进一步研究代谢标志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打基础。

  • 标签: 骨钙素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骨碱性磷酸酶 钙磷镁 胫腓骨 骨折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碘膳食干预人群血清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招募38名健康志愿者,全部为女性,年龄 > 20岁。采用进食富碘食品(海带)的方式进行人群膳食干预,连续干预11 d。通过尿碘检测评价干预效果;并采集外周血,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MSMS)分析干预前后血清代谢产物,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并进行扰动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干预前后人群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29.48、795.94 μg/L。共筛选出20个血清差异代谢生物标志并进行了物质的化学结构鉴定。甘油磷脂代谢通路、色氨酸代谢通路、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换通路与高碘膳食密切相关(影响值 > 0.1)。结论人群高碘膳食干预后,有明显的外周血差异代谢产物,这些差异代谢产物有可能用于群体碘营养评价的生物标志;高碘摄入对人体的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产生了影响。

  • 标签: 高碘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患儿基因型与代谢标志微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例患儿作为GS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获取两组的基线资料、代谢标志(包括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降解产物、25羟维生素D)、高分辨外周定量CT指标(体积骨密度、微结构指标);同时采集外周血样进行检测,明确其基因型和变异类型。结果GS组体积骨密度、几何学及微结构参数均优于健康组(P<0.05)。有9例患儿携带SLC12A3基因变异,而10名健康者均未查见SLC12A3变异。结论GS患儿的遗传表型受多种变异类型的相互作用,但高频变异基因导致的表型并无特异性,此外基因变异类型与骨骼微结构存在一定的关系。

  • 标签: Gitelman综合征 基因型 骨代谢标志物 骨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获得性肥大综合征(SAPHO)患者的血清转换生化标志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2例北京积水潭医院风湿免疫科经治的SAPHO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2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转换生化标志水平,并对血清转换生化标志与病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和秩和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2个以上独立样本结果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变量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2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观察组血红蛋白[128(122,140) 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9(125,154) g/L](U=306.5,P<0.05),但血清ALP水平[75.00(66.00,85.75)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56.00(48.50,63.25) mmol/L](U=153,P<0.01)。血清转换生化标志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52.51(41.72,86.11) ng/ml]、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57(0.39,0.72) ng/ml]、N-端钙素(OC) [(20±8) 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91(28.97,42.80) ng/ml,0.34(0.27,0.49) ng/ml,(15±4) ng/ml](U=183,P<0.01;U=223,P<0.01;t=3.180,P<0.01),2组25-羟维生素D3 [25-(OH)V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3(12.25,19.23) ng/ml,16.72(11.74,20.92) ng/ml](P>0.05)。血清转换生化标志与有无脊柱、、关节受累无关。不同关节受累数目分组结果显示,患者血清O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4,P<0.05),且关节受累数目越多,OC值越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P1NP (r=0.805)、β-CTX (r=0.460)与OC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1)。观察组血清tP1NP、β-CTX、OC、25-(OH)VD3水平与年龄、病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关(P均>0.05)。但β-CTX与CRP呈正相关(r=0.392,P<0.05),OC与ESR呈正相关(r=0.475,P<0.05)。结论SAPHO综合征患者血清tP1NP、β-CTX、OC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β-CTX和OC水平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炎症的严重程度,OC水平与患者关节受累数目相关。

  • 标签: 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 炎症 骨转换标志物
  • 简介:我国卒中患病率由1993年的0.40%上升至2013年的1.23%,呈持续增加趋势。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学以及影像学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常规生化检查对其诊治可作为辅助。随着对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反映缺血性卒中特定病程变化的生化标志被发现,其中涉及高危缺血性卒中人群的筛查、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预后的评估等,因此,缺血性卒中相关生化标志具有预防、指导治疗的重要价值。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生物学标志物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