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联检对肝病的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联检对肝病的评估

董永康

董永康(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宜兴214200)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2-0200-01

【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对病情变化的指导意义,为临床上对肝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8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岩藻糖苷酶(AFU)、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进行检测。结果各型肝病患者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各型肝病患者肿瘤标志物和生化指标的变化不同程度反映了肝脏的受损情况,对各型肝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生化指标肝病

为探讨肝病患者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肝病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岩藻糖苷酶(AFU)、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进行检测,现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208例标本均为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间住院病人,病例均选自传染科病区肝病患者,男166例,女42例,年龄16-72岁,平均46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传染病诊断标准,其中急性肝炎74例,慢性肝炎86例,肝硬化30例,肝癌18例。

1.2方法全部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在罗氏e601化学发光仪上检测,生化指标均在AU2700生化仪上检测,试剂盒均购于上述仪器的配套试剂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2结果

208例肝病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种肝病患者AFP、CA-199、AFU、AST、ALT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肝癌患者AFP、CA-199、AFU升高最为明显,与其他肝病相比指标有显著性差异;AST、ALT在急性肝炎患者中升高最明显,与其他肝病相比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急性肝炎时,ALT增高幅度较大,有的甚至达到2000U以上,AST也明显升高,但相比之下,ALT比AST升高更明显;慢性肝炎时,ALT、AST中度升高,但AST又比ALT升高明显,肝硬化和肝癌时,ALT、AST轻度升高,但AST也比ALT升高明显。

3讨论

甲胎蛋白(AFP)是胚胎干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糖原蛋白,主要在胚胎期由肝脏实质细胞和卵黄囊细胞合成,目前仍是公认的早期诊断的筛查原发性肝癌的指标,本文18例肝癌患者中有14例AFP升高,且多数在200以上,而30例肝硬化患者中有11例AFP轻度升高。另外,本文部分急性肝炎(18/74)AFP呈一过性轻度升高,是肝细胞受病毒感染后的急性反应,是肝细胞坏死后再生的标志,是新生肝细胞的返祖现象,是肝炎预后好的表现[1],而且AFP与ALT同步升降,大多数在30天左右下降至正常范围。免疫组化研究表明,在肝细胞癌中主要是肝癌细胞本身产生AFP,在肝炎或肝硬化,AFP存在于具有卵圆细胞或过渡细胞特征的增生细胞的胞浆内,在肝增生过程中AFP还存在于胆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内[2]。

岩藻糖苷酶(AFU)为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属溶酶体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各器官及体液中。在肝病中升高有三种情况:(1)AFU与转氨酶同步升高,经保肝治疗后可降至正常水平,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呈平等关系;(2)一过性升高,转氨酶正常者可能与肝再生有关;(3)AFU持续高值或进行性升高者,可能是恶性病变的标志[3]。可能是肝癌细胞内岩藻糖基的转移增加所致。

糖类抗原199(CA-199)是从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糖蛋白,作为消化道肿瘤的标志有重要价值。研究发现,在肝硬化和肝癌中CA-199的水平也有升高,近年来对于其在肝硬化和肝癌中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关注。本文有部分急性肝炎病例CA-199升高(8/74),可能与肝细胞再生有关。

由于ALT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内,而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细胞受损时,ALT首先游离出来,所以在急性肝炎时,虽有肝细胞损伤,但肝细胞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而当慢性肝炎时,肝细胞线粒体也受到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中释放,升高幅度超过ALT。在肝硬化或肝癌时,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严重的破坏,ALT和AST均升高,但AST高于ALT。

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果肝炎不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等恶性病变危及生命。我们认为肝病患者应作以上肿瘤标志物和生化指标的联检,并作动态观察,以利于鉴别和判断病情变化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银石.668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甲胎蛋白含量的观察.江西医药,1994,29(4):232.

[2]殷正丰,刘洪,胡韪等.肝硬变病程中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变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临床肝胆病杂志,1994,10(3):103.

[3]曾维政,蒋明德,邓桂英等.血清α-L-岩藻糖酶对肝癌的意义.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