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2例罕见且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的U尖锐金属食管异物的病例,均于全身麻醉下行硬质食管镜检查术取出异物,但均出现气管食管瘘,处理后恢复正常;2例患儿随访1年均无异常。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空心无缝,内径为0.4~0.6mm(也可用注射针头替代);直径0.4~0.5mm的不锈钢丝;钛镍成品弓丝,直径0.35~0.4mm;银合金焊片,熔点760℃;焊媒。2、器材:焊枪、细丝钳、平头钳、片切盘,牙钻机等。3、方法:...

  • 标签: 钛镍丝 “+” 钛镍弓丝 细丝钳 平头钳 不锈钢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置舒适的护理。方法47例深静脉置的患者,常规护理(敷料为纱布)23例,使用U形敷贴护理24例。结果常规护理患者中2例感染,20例患者诉不舒适,U形敷贴护理的患者无人感染,未诉不适。结论使用U形敷贴护理便于观察、美观及更加舒适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舒适护理 U形敷贴
  • 简介:在临床上正确的卧位与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临床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疾病的影响,住院危重患儿常因病情的需要取半坐卧位。半坐卧位为抬高床头30~40°,摇起膝下支架5~10°。目前国内的儿童病床功能、规格不一,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取半坐卧位的体位要求,而且患儿的自律性差,摇高床头取半坐卧位时经常容易下滑.

  • 标签: U型体位固定器
  • 简介:加装“U”曲的FRⅢ矫治器的应用李小杰,杨平临床上FRⅢ功能性矫治器较广泛的用于替牙期反的矫治。为增加可调性,我们将原FRⅢ矫治器(以下简称FRⅢ)进行了改进。即在常规制作FRⅢ矫治器中,上颌唇挡支持丝上加装"U"或"Ω"曲,在下颌唇弓作成双曲唇弓...

  • 标签: 矫治力 口腔正畸 双曲唇弓 功能性矫治器 替牙期 安徽蒙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眉上缘切口眼睑匝肌U形悬吊并连续线矫治上睑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上睑松弛患者,根据不同矫治手术将其纳入A组与B组,每组46例,A组运用传统去皮重睑术矫治,B组运用眉上缘切口眼睑匝肌U形悬吊并连续线矫治,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眼睑肿胀、瘀斑、睑缘炎、结膜炎)以及美容效果。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3%)低于A组(17.4%),P<0.05;B组美容效果的总体满意度(95.7%)高于A组(80.4%),P<0.05。结论眉上缘切口眼睑匝肌U形悬吊并连续线矫治上睑松弛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患者对美容效果基本满意,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眉上缘切口眼睑匝肌U形悬吊 连续埋线 矫治 上睑松弛
  • 简介:我科自1992年至1997年。对47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行单U或双U胰床灌洗引流,效果满意,现将灌洗引流的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35例,女性12例,年龄18~69岁,平均43岁。入院24小时内全部手术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治愈37例(78.72%),死亡6例(12.7%);术后并发胰腺脓肿2例,胰漏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灌洗引流 U管 引流管 坏死性胰腺炎 灌洗液
  • 简介:目的探讨U引流在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1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行U引流姑息治疗病例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1患者术后U均引流良好,术后黄疸均消退,营养状况改善。1例存活11个月,7例存活1年,3例存活2年。结论加强U术后护理,保持其引流通畅,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出院指导,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存活期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胆管癌 U管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U固定法的应用及其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慢性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静脉留置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U固定,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的天数、凝血、松动脱出、渗液回血、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更长,在凝血、渗液回血、松动脱出上都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也更少。结论采用U法固定留置针,能够保留的时间比较长,降低并发症、减少患者重新穿刺的次数,同时优质的护理措施的实施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U型固定 技巧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小腿U+后托石膏治疗单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腿U+后托石膏治疗单踝骨折75例,男47例,女28例。年龄13~63岁,中位数58岁。左踝31例,右踝44例。内踝25例,外踝50例。受伤至手法复位小腿U+后托石膏治疗时间1小时至8天,中位数1天。治疗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至1年,中位数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周,中位数5周。均无并发症发生。骨折后3月,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1评定疗效优52例,良23例,差0例。结论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小腿U+后托石膏治疗单踝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者踝部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踝 骨折 U型+后托石膏 中医正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U石膏外固定在克雷氏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就诊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随后采用U石膏实施外固定,并采用改良后的shea功能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通过对70例患者治疗后随访得知,所有患者骨性愈合情况良好,有效率较高。结论通过手法复位联合U石膏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并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锻炼,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法简单方便,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 标签: 手法复位 U型石膏 克雷氏骨折
  • 简介:1982年以来,我们采用经肝U胆道灌洗式引流治疗胆源性肝脓肿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2—68岁,病程最短11日,最长半年。脓肿位于肝右叶15例,左叶2例,脓液量150—850ml,脓培养16例,15例大肠杆菌生长,1例未生长。血培养15例,13例大肠杆菌生长,2例未生长。除1例由胆道蛔虫引起外,余16例均为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全组病例均行B超定位,经腹一期引流。操作方法剖腹探查明确肝脓肿及胆道梗阻部位,切开胆管清除结石或蛔虫,以大弯血管钳或Bake’s扩张器循经右(左)肝直通脓腔,沿脓膜肝组

  • 标签: 肝脓肿 灌洗治疗 肝管 肝右叶 操作方法 左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U固定技巧的护理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6例静脉留置患者随机进行分组,为参照组(n=28例)与实验组(n=28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固定以及护理,实验组患者U固定技巧以及对应护理,对两组静脉留置患者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参照组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实验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故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U固定技巧以及对应护理应用在行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U型固定技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架在轴节类器械使用中的作用。方法抽取同质污染的手术剪刀和止血钳各120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剪刀、止血钳均各60把)。实验组将器械轴节打开用U架穿起来每个U架上穿15把器械,使U架与器械成45°角左右,每筐放两个穿好器械的U架;对照组将器械轴节打开90°角一次平铺放于清洗筐内(同样每筐摆放30把),然后将器械连同清洗筐一起摆放在清洗架上,置于美国STERIS多舱清洗机内进行清洗。结果实验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9.17%,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5)。结论U架摆放与传统方法相比清洗质量更好,对减少器械损耗,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U型架 清洗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手法复位结合U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4年5月共采集我院急诊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3例,共124例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分别予以手法复位固定,其中实验组采用采用U石膏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掌侧或背侧石膏托固定,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基于PRWE评分的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腕关节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U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稳定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 标签: 手法复位 U型石膏 外固定 桡骨远端稳定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U回肠新膀胱术后尿动力学特征表现及尿控效果。方法12例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原位U回肠新膀胱术后,术后随访3~36个月,测定单次排尿量、尿流率、残余尿、储尿期回肠膀胱感觉、顺应性、稳定性、容量及排尿期回肠膀胱内压,回顾性分析尿流动力学检查及B超结果。结果本组12例,年龄53~65岁,平均58岁。白天控尿良好11例,夜间控尿良好10例,总控尿能力良好10例。单次排尿量250~450mL。残余尿量0~50mL,平均30mL。最大尿流率17~22mL/s,平均19.4mL/s。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新膀胱尿流曲线为间断或低平尿流曲线。储尿期回肠膀胱感觉减退,稳定性较好。新膀胱容量270~410mL,平均374.6mL。储尿期膀胱内压9~18cmH2O(1cmH2O=0.098kPa),平均15.4cmH2O。顺应性31~39mL/cmH2O,平均35.4mL/cmH2O。排尿期最大膀胱内压33~46cmH2O,平均39.7cmH2O。排尿期均为腹压协助排尿。结论原位U回肠新膀胱储尿囊压力低、控制排尿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尿流分流手术。

  • 标签: 原位回肠新膀胱 尿动力学 尿流改道术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Y 静脉留置针延长S固定法与U+高举平台固定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宜昌市妇幼保健院 2019年6月-2019年10月127例患儿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266例次,随机分为S组和U组,每组133例,分别采用S固定法和U+高举平台固定法进行固定。比较2组堵、意外拔、脱、压力性损伤等发生率; 观察记录留置针留置时间,评价2组患儿的舒适度。结果2组堵、意外拔、压力性损伤等发生率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U+高举平台组脱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与S固定法比较,静脉留置针的延长采用U+高举平台固定,留置针坚固、不易脱落,减少非正常拔的发生率,并能有效防止皮肤压疮,避免管道牵拉,增加患儿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Y 型静脉留置针 延长管S型固定 U型固定 高举平台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引流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胆总管探查术后42例患者T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42例患者均如期拔除引流管,患者状态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T引流的护理方法探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

  • 标签: T型管引流 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