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时下,乡镇人员分流工作正在全省如火如荼地进行。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是减轻农民负担和财政压力的治本之策,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乡镇机构改革朝着“小政府、大服务”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这次改革浪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对乡镇分流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安之以路,使其各得其所,为乡镇分流人员“找好马、扶上马、送一程”。绝大多数乡镇分流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存在对乡镇人员分流工作简单从事、对乡镇分流人员不负责任不重视再就业安置的现象,或一“分”了之,或一“流”到家,或一“补”了结。这样,

  • 标签: 分流人员 乡镇人员分流 发展乡镇企业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再创业
  • 简介:犬的寿命通常只有10~15年,经过培训的工作犬2岁左右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一般8~9岁就因年老体弱不能胜任工作而要退役,也就是要"退休"了。退休后的工作犬该如何度过余生?自2012年5月,东方网和《城市导报》报道上海市退役工作犬去向问题开始,工作犬的退役安置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 标签: 安置问题 工作犬 退役 工作岗位 上海市 退休
  • 简介:大沙坝水库工程建设征地涉及4个镇9个村,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1011人,搬迁安置人口870人。农村移民安置是水库建设成败的关键,根据工程特性和移民概况,结合水库淹没和建设征地影响分析结果,对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移民安装规划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既能满足移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又能创造宜居环境。

  • 标签: 大沙坝水库 建设征地 移民安置 规划设计
  • 简介:文章在分析我国煤矿现有固定照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采用大功率长间距照明、小功率多盏灯同时照明及照明边界确定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求解的方法,从理论上得到了这几种情况下的合理灯间距,对避免井下因照明不足引发安全事故及巷道照明节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煤矿巷道 节能灯 优化安置
  • 简介:为研究坡地物质迁移的重要过程,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透水状况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坡地的初始产流时间比半透水和完全透水坡地提前5-7min,且土壤侵蚀总量大于其余两者土壤侵蚀量之和;在二次降雨条件下,不透水坡地的土壤侵蚀剧烈,土壤侵蚀量大于其他2种状况之和的5倍;在首次降雨过程中3种不同透水状况的径流养分浓度变化表现一致,仅在降雨75min后开始呈现差异;二次降雨过程中径流养分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存在不透水底层或人渗速率低的犁底层坡地,具有潜在的严重土壤侵蚀与磷钾流失趋势,尤其在初始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为合理配置坡地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和控制养分流失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降雨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透水状况 物质迁移
  • 简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水文条件对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及氮和磷养分流失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2个施肥水平(低肥和高肥水平),4个水文条件(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一个降雨强度(60mm/h,历时60min)。结果表明: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3.1和1.7倍,同自由下渗相比,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HPO4-P的浓度和流失量有显著增加;低肥水平条件下,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和壤中流+降雨地表径流中,NO3-N的浓度分别是0.88、58.90、698.41和87.80mg/L,对应水文条件下地表径流中,HPO4-P的浓度分别是0.252、0.322、0.811和0.383mg/L,高肥水平条件下,径流中的NO3-N和HPO4-P的浓度也有相同的趋势;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27~39和1.3倍,壤中流+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100~114和1.5~1.7倍,同时,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泥沙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也比自由下渗条件下显著增加。

  • 标签: 水文条件 紫色土 壤中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 简介:运用定位监测研究了雷竹林不同垦复方式(块状垦复、沿等高线带状垦复和全垦)下地表径流量和氮素养分流失状况。结果表明:垦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表径流,与未垦复林地相比,块状垦复减少幅度最大,平均减少23.49%;带状垦复次之,减少18.93%;全垦减少幅度7.52%。就土壤中全氮养分的维持而言,块垦效果优于带垦,带垦好于全垦;不同垦复方式对土壤中铵态氮含量的维持有一定差异,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垦复方式径流中的泥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全垦〉未垦复(对照)〉带垦〉块垦;块垦和带垦分别较全垦减少泥沙流失10.60%和8.02%,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十分明显。

  • 标签: 雷竹林 耕垦方式 林地垦复 地表径流 氮素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