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经过药剂驯化10代后,从对ZJ0712)敏感的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graminisf.sp.tritici3个菌株中获得3个抗药突变体,突变体的抗性指数均大于80,且其抗性能够通过无性繁殖稳定遗传。室内接种试验发现,突变体的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明显差异。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cytb基因的第143位密码子均由敏感菌株的GGT(丙氨酸)突变成了GCT(甘氨酸)。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对存在较高的抗性风险,该药剂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抗性治理措施,以延缓抗性发生。

  • 标签: 小麦白粉病菌 苯醚菌酯(ZJ0712) 抗药性 抗药突变体
  • 简介:ZJ0712,2-[2-(2,5-二甲基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是我国自行创制的高效广谱杀菌剂。为评价该药剂10%SC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药效评价。经室内检测,该药剂对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1.79和5.47μg/mL,对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0.34和45.15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白粉病在10~20g/hm^2、对霜霉病在37.5~150g/hm^2剂量下防效分别为85.79%~91.33%和86.70%~90.18%。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

  • 标签: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ZJ0712 室内毒力 田间药效 白粉病菌 霜霉病菌
  • 简介:为明确在草莓采果期使用百清、腈唑和吡唑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了残留试验及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和风险评估。在保护地条件下用75%百清WP400倍液[有效成分含量(下同)1250g/hm^2)]、40%腈唑SC4000倍液(66.7g/hm^2)和25%吡唑EC1000倍液(166.7g/hm^2)处理草莓,果实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39.2、3.4和3.8mg/kg;半衰期分别为3.76、3.39和4.06d。采用风险商方法进行评估,喷施百清后7d内的草莓对2—4岁儿童以及1d内对18~30岁女性的风险都是不可接受的(风险商为1.2~4.6);而喷施腈唑和吡唑后0~7d内的草莓对2~4岁、18~30岁和60~70岁人群的风险都很低(风险商分别为0.003~0.07和0.02~0.36)。因此,建议草莓中腈唑和吡唑的最高残留限量值设定为2mg/kg,安全间隔期均定为3d;而百清则不宜在草莓采果期使用。

  • 标签: 草莓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百菌清 腈菌唑 吡唑醚菌酯
  • 简介: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利尔”)吡唑近日获得了欧盟等同认定,预示着海利尔的吡唑原药产品已经敲开了欧盟市场的大门,可以在欧盟各国进行销售。

  • 标签: 吡唑醚菌酯 欧盟市场 大门 原药
  • 简介: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丙烯酸丁(BA)的共聚物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温度响应型吡唑微囊。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该微囊的形貌、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表征,同时采用透析袋法探讨其释放性能,并以斑马鱼为试材测定其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吡唑微囊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4μm,包封率为78.30%,载药量为15.66%。吡唑微囊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性特征,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28.2℃,当环境温度高于28.2℃时能够快速释放活性成分,而低于该温度时其释放行为受到抑制。吡唑微囊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h)值为有效成分4.48mg/L,较吡唑原药的提高了90倍以上,因此能够显著提高吡唑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

  • 标签: 温度响应型微囊 吡唑醚菌酯 N-异丙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丁酯 乳液聚合法 透析袋法
  • 简介: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农”1经过数年的研究开发,于2016年在中国农业部获得吡唑原药登记证(登记证号:PD20160316)。为适应国际市场准入要求,公司已经完成了吡唑原药的全套GLP报告,如:五批次全分析、理化性质、急性六项,另加致突变两项(即AMIS和微核)等,可满足各主要市场的登记提交要求。

  • 标签: 醚菌酯 原药 吡唑 浙江 品质 登记证号
  • 简介:报道了新型QoI类杀菌剂(试验代号Y5247)的生物学特性。在含50μg/mL水杨肟酸(SHAM)旁路氧化专化性抑制剂的AEA培养基上,该杀菌剂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及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4、0.009、0.016和0.023μg/mL;其抑制辣椒炭疽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448和0.019μg/mL。对防治小麦白粉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EC50值分别为0.991和1.823μg/mL。其在小麦叶片上内吸输导性差,但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良好的粘着性、耐雨水冲刷和较长的持效期。用有效成分为25μg/mL的药液喷雾处理的麦苗,14d后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其防效仍达72.48%。

  • 标签: 苯噻菌酯 小麦白粉病菌 内吸输导性 持效期
  • 简介:为实现有效兼治橡胶树的白粉病和螨类为害,研制得到15%阿维菌素·吡唑·三唑酮热雾剂配方。通过对3种有效成分的饱和溶解度试验,根据溶剂的溶解性能及热雾剂的闪点、黏度等因素,筛选确定了主溶剂和助溶剂;根据添加表面活性剂后药液的理化性质,筛选出适宜的表面活性剂;结合制剂其他相关性能指标测定结果,最终确定了15%阿维菌素·吡唑·三唑酮热雾剂的最优质量分数配比为:阿维菌素5%,吡唑5%,三唑酮5%,三甘醇54%,二甲基甲酰胺21%,表面活性剂500~#4%、600~#3%、700~#3%。理化性质及贮存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该15%阿维菌素·吡唑·三唑酮热雾剂外观透明,闪点高,黏度低,发烟量大,产品冷贮及热贮质量稳定,达到热雾剂的相关建议技术指标要求,可考虑用于田间橡胶树白粉病和螨类的兼治。

  • 标签: 阿维菌素 吡唑醚菌酯 三唑酮 热雾剂 橡胶树 白粉病
  • 简介:11月6日,山东省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9%吡唑微囊悬浮剂获批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推荐制剂用量为58~66毫升/亩,施用方法为喷雾。这是国内企业获批登记的首个水稻田吡唑产品,或可影响甚至打破国外企业在此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

  • 标签: 吡唑醚菌酯 微囊悬浮剂 水稻纹枯病 国内企业 生物科技 施用方法
  • 简介:据统计,2018年新增农药登记4,515个,相比于2017年,同比增长15.38%.农药登记类型仍以大田农药登记为主,植物生长调节剂表现岀强劲势头,悬浮剂在所有剂型登记中占绝对优势,可分散油悬浮剂、颗粒剂和微乳剂的登记数量较2017年有大幅提高。2018年中国农药登记数量及结构的变化,与新政的实施和市场的需求有密切的关系。瑞旭集团整理了2018年中国农药登记的数据,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企业今后的农药登记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农药登记 吡唑醚菌酯 中国 植物生长调节剂 油悬浮剂 登记工作
  • 简介: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将申请立项的290项行业标准计划项目予以公示,截止日期为2016年3月18日。有关方面如对拟立项标准项目有不同意见,可在公示期间填写《标准立项反馈意见表》反馈至工信部科技司。其中包括以下9项农药产品类化工行业标准,拟完成年限均为2018年。

  • 标签: 农药产品 化工标准 醚菌酯 化工行业标准 原药 吡唑
  • 简介:近日,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建议批准WinfieldSolutions公司的杀菌剂产品ConfineExtra的销售和使用。该产品含有活性成分磷酸钾盐和磷酸二钾盐(Mono-andDi—PotassiumSaltsofPhosphorusAcid),

  • 标签: 磷酸钾盐 杀菌剂 加拿大 产品 醚菊酯 右旋
  • 简介:合成了一系列含有α-氰基-间氧苯甲基的磷酸和磷酰胺,其化学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NMR确认,活体外试验表明它们对植物根癌病的病源土壤根癌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和A.vitis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含磷化合物对土壤根癌杆菌具有抑制活性属首次报道。

  • 标签: 硫代磷酸酯 硫代磷酰胺 合成 抑菌活性 土壤根癌杆菌 氰基-间苯氧基
  • 简介:通过浸果处理,研究了10%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采后芒果的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200和300mg/L的甲环唑处理后,经常温(25℃)和低温(13℃)贮藏的芒果均表现出发病率降低、好果率增加、转黄时间被推迟及果实失重率下降的现象;处理组芒果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及V。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表明使用10%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进行芒果保鲜处理,除可明显延长芒果贮藏时间并提高贮藏保鲜效果外,还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其中,200mg/L浓度处理的芒果防腐保鲜效果显著好于300mg/L的处理。

  • 标签: 苯醚甲环唑 芒果 防腐保鲜 贮藏品质
  • 简介:采用QuEChERS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了土壤中甲环唑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用乙腈提取土壤中的甲环唑,基质固相分散净化后,GC-MS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方法具有快速、简便、高效、灵敏等优点,甲环唑在0.005~0.5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9。土壤中甲环唑添加水平为0.01~0.5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74.2%~91.9%,相对标准偏差在4.59%~6.62%之间,检出限(LOD)为0.002mg/kg,定量限(LOQ)为0.005mg/kg。田间土壤消解动态试验表明:甲环唑在北京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7.4d,属于易降解农药。

  • 标签: 苯醚甲环唑 土壤 QUECHERS 气相色谱-质谱 消解动态
  • 简介:由交链格孢橘致病型(Alternariaalternatatangerinepathotype)引起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brownspot,ABS)是柑橘上的主要病害,目前主要采用杀菌剂防治。本研究以采自中国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发生区的54个交链格孢橘致病型菌株为供试群体,采用刃天青微平板法测定了病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对戊唑醇和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刃天青微平板法最佳体系中的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CM),刃天青终浓度为40μmol/L,孢子浓度为105个/mL。戊唑醇和甲环唑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范围分别为0.304~0.885μg/mL和0.367~0.873μg/mL,平均值分别为0.562和0.609μg/mL。正态分布检测结果显示:这2种药剂抑制交链格孢橘致病型群体的EC50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认为所得EC50值可作为病原对戊唑醇和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防治褐斑病和监测交链格孢对戊唑醇和甲环唑的抗药性奠定基础。

  • 标签: 刃天青微平板法 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 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 敏感性
  • 简介:为先正达公司1999年开发的新颖除草剂,于2001年最早报道,主要用于水稻田,对环境安全。2010年,先正达公司希望这个产品的推出能为公司第一年创造7亿日元(合830万美元)的收入。

  • 标签: 水稻田除草剂 产品 先正达公司 环境安全
  • 简介:白粉病是在许多重要农作物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较难防治的一种世界性病害。作为防治白粉病的优秀杀菌剂,酮在2018年8月19日已过中国专利保护期。

  • 标签: 白粉病防治 专利保护期 农作物 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