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采用三个典型的随机性认知任务(点分布认知,一维分布认知,二维分布认知)系统考察了7~14岁儿童随机性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随机性认知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动态变化,7~10岁表现出上升趋势,而11~14岁表现出下降趋势。点分布认知的发展在7~11岁为缓慢上升,至12~14岁保持稳定。一维分布认知的发展在7~10岁为缓慢上升,在ll岁开始迅速下降,至13~14岁趋于稳定。二维分布认知的发展在7~14岁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11岁是随机性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

  • 标签: 发展 随机性认知 点分布认知 一维分布认知 二维分布认知
  • 简介:随机支持模型试图以假设支持为随机变量的方式描述主观概率的校准。采用随机配对的60个中国城市户籍人口的比较任务验证了该模型对初中、高中和大学生的适用性。研究还表明青少年主观概率校准的发展特点:青少年的正确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主观概率判断(信心)不同年龄有显著差异,大学生信心最强,其次是初中生、再次是高中生;大学生主观概率判断的极端性最强,其次是初中生,再次是高中生;青少年的主观概率校准是过度自信的。

  • 标签: 随机支持模型 主观概率 校准 青少年
  • 简介:临床试验中,当存在有效治疗方法时,采用安慰剂对照试验是否合乎道德,是近年来生命伦理学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认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反对者低估了临床研究方法学和伦理学的复杂性,忽视了安慰剂对照试验的适用范围。方法学或科学上的必要性是安慰剂对照试验道德合理性的首要条件。安慰剂对照试验如果符合合理的风险/收益评估比以及"合理可得"或"可持续"标准,在缺乏检测敏感性的研究领域,在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是可以得到伦理辩护的。

  • 标签: 临床试验 安慰剂对照 伦理辩护
  • 简介:我的姥姥是一位慈祥可敬的回族老人,她的大半生都生活在旧社会。姥姥无常的时候享年84岁高龄。当时我还很小,朦胧中只记得,姥姥是一位满头白发体态瘦弱的老人。有关姥姥的故事,我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的。

  • 标签: 回族 伊斯兰教 生活经历 马本斋
  • 简介:4月,春光明媚,正是京城千年古刹法源寺花事最浓的时节,进入寺宇,嚣尘顿失。清代以降,法源寺便以花木幽胜著称,而丁香又最被世人所称道,寺因此赢得了”香刹“之美誉。每逢花开季节,王公显贵、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拜佛赏花,吟咏高歌,佳话不断。丁香花,多为白色,亦有紫色者。盛开之际,或轻白如绢,或紫意嫣然,如片片彩云挂满枝头。

  • 标签: 法源寺 丁香 光明 美誉
  • 简介:十二、五世纪以降道教法次的逐步形成与道教仪式的发展趋向五世纪以前来源不同的各种道教传统基本上只是各自发展,或仅在小范围内互有交流。大约从五世纪开始,以古灵宝经为先导,道门内部产生了凝聚联合的意识。古灵宝经率先融合多种道教传统,“三洞”、“三乘”、“三十六部尊经”等具有凝聚联合意识的术语概念都是最早由古灵宝经提出的。由于古灵宝经出世不久即“风教大行”,这些术语概念也很快在其它道派中流行开来。“三洞”说标志着南方三皇、上清、灵宝三大经派的联合,大约南朝齐梁时形成的“七部”说标志着更大规模的联合。

  • 标签: 道教仪式 古灵宝经 史纲 发展趋向 传统
  • 简介:为什么面试之后久久收不到通知?为什么录取的总是和自己不相上下甚至硬件条件还不如自己的其他求职者?不少人在求职落败时都有这样的困惑。又到面试季,做足面试的准备,知己知彼去“迎战”,再掌握一些实用“面经”,可能会帮你不再输于面试

  • 标签: 职场新人 “面” 硬件条件 知己知彼 求职者 面试
  • 简介:研究目的在了解服刑人员出监焦虑情绪状况的基础上,探讨服刑人员出监焦虑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广东省粤西某监狱筛选出刑满前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服刑人员,再用随机抽样法筛选出200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随机访谈20名服刑人员和10名管教警察。结果服刑人员出监焦虑显著高于常模,出监焦虑与自信心、聪慧性、情绪稳定性、焦虑感显著正相关,并且自信心与情绪稳定性对服刑人员出监焦虑形成在统计学上具有预测意义。结论服刑人员出监焦虑较为普遍。帮助服刑人员塑造自信、稳定的健康人格.降低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是当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 标签: 服刑人员 出监前焦虑 人格特质 个性倾向 相关研究
  • 简介:<正>安德遗址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城西南约7公里处,北距花园乡3公里,西距博兴县刘耿村1.5公里。遗址地势较高,呈台状。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500米,总面积约300000平方米。1981年安德村民吴革昌盖房用土时,在村南门外发现了三件陶器,经专家鉴定,是龙山文化时期的素面磨光黑陶壶、黑陶

  • 标签: 遗址 龙山文化 博兴县 东营市 山东省 陶器
  • 简介:职务犯罪主要包括贪污贿赂和渎职两类犯罪。根据2003年4月全国69例职务犯罪案例研究,探讨与职务犯罪构成要件相关的多种因素,分析职务犯罪人的需要和动机心理,认识我国当前职务犯罪趋势和职务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说明预防和抵制职务犯罪的自我和社会两大因素,提出从源头上预防和克服职务犯罪、构建职务犯罪预防整合体系的见解。

  • 标签: 职务犯罪行为 贪污贿赂 渎职 动机心理 预防机制
  • 简介:张宇初天师在《道门十规》中说到的最后一条规戒,即第十条规戒,主要是讲“宫观修葺”方面的问题。做一个道士,不论是出家的,或者是在家的,都离不开宫观。一个道士,没有宫观的时候要想尽办法建造宫观,有了宫观的时候又要煞费苦心的管理好宫观,宫观破旧了又要千方百计去修葺宫观。然后,

  • 标签: 宫观 道教文化 张宇初 修葺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罪犯李某还有四个月就刑满释放了,随着出监日期的临近该犯出现了紧张、失眠、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头疼、感到左小腿及右胸有麻木和胀疼感等躯体症状。社会行为表现为经常顶撞警察、人际关系较差。心理测试结果显示该犯目前处于焦虑状态。经过分析该犯处于焦虑状态是由于其认知出现偏差所致。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对该犯进行了五次心理咨询后,该犯的焦虑状态有了一定的改善。

  • 标签: 刑释前 焦虑情绪 认知疗法
  • 简介:一般意义上的党际交流就是指不同国家政党之间开展的交往活动,包括访问、参会、互致信函等多种形式。作为国际政治主体的一种动态行为,它体现了政党之间互动的出发点、内容、过程及结果。党际交流不同于政党外交。政党外交是主权国家政党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间关系而展开的对外交往活动。党际交流的外延要比政党外交大得多。党际交流泛指一国政党与他国政党进行的一切形式的往来活动,交往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关系,交往对象可以包含他国非法政党,交往方式不受外交礼仪、外交原则限制。

  • 标签: 党际交流 建国前 政党外交 经验 中共 交往活动
  • 简介:“自”类语词可分为一般观念性与观念-思想化两类。诸子时期观念-思想化“自”类语词具有重要的思想内涵,却乏人问津,亟待从观念史、思想史的视域进行研究。殷商时期,盘庚使用否定性与肯定性“自”类语词,反思、批判人的存在状态,并要求人充分且合理地行事;西周时期,周人尤其是周公主要使用否定性“自”类语词,从消极方面限制自我、主体性,提示出存在状态、生命活动的转向,周人也使用肯定性“自”类语词,在积极方面的限制下将自我、主体性充分展开;春秋时期,语词趋于成熟,更加注重对人的种种限制,“自-他”关系、自我反思与克制、实现转向等内容较以往更加明确;诸子时期“自”类语词的特例反映了拟人的思维与观念以及言说方式。要之,诸子时期观念-思想化“自”类语词乃是先贤们对人的存在状态的认识、反思、批判的结晶,其追求合理性,体现了人的理性精神。

  • 标签: 前诸子时期 观念-思想化“自”类语词 存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