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近日,在西班牙工作的儿子给我发来一段视频,说了一件趣事。不久前马德里举办一场午睡大赛,吸引百余人参赛,数千人观看。裁判根据选手入睡时间、睡姿和服装搭配等因素进行打分,冠军得主可获得1000欧元奖金。从视频上看,选手们躺在沙发床上酣睡入梦的神情与姿态,着实惹人捧腹大笑。

  • 标签: 幸福感 慢生活 服装搭配 西班牙 马德里 视频
  • 简介:本研究参照广告效果评估的研究方法,考察标签位置(上,下)和标签内容(新款,秒杀,热销)对35名女性被试浏览网店服装图片过程中眼动特征以及主观购买意愿的影响。早期眼动指标(首次注视时间)和晚期眼动指标(注视时间比和注视次数比)均表明,标签位置受到标签内容的调节;晚期眼动指标(注视时间比和注视次数比)表明,标签内容也受到标签位置的调节。主观购买意愿表明,标签内容为新款和热销时,被试购买意愿显著高于秒杀情况。以上结果说明在浏览网店服装时,服装标签内容和标签位置共同调节女性被试对服装图片的加工过程,但调节方式在加工早期和加工晚期并不完全相同。

  • 标签: 网购 标签位置 标签内容 眼动
  • 简介:当前,关于道德规范问题的探讨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共产主义的实现并不依赖任何道德规范性理念,而是基于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因为任何道德理念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不同的时代会接受不同的道德与价值观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从不同的立场、地位出发,会拥有各自的特殊的道德观念;而无产阶级为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也会提出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从单纯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讲,深入探讨道德规范问题是必要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道德规范 历史必然性
  • 简介:研究考察了被试的移情特质以及权力启动后,对个体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通过对250名被试进行移情能力测试和高低权力启动后,让他们在道德两难情境中做出选择。结果表明:在低移情被试组,无论是启动高权力还是启动低权力,被试都呈现出以规则导向为主的道德判断;对高移情被试,启动高、低权力后,两者在道德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不显著。研究揭示了权力是调节移情和道德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量,这为我们合理看待社会道德冲突,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移情 权力感 道德思维方式 规则导向 结果导向
  • 简介:传递生物体运动信息的生物运动在工作记忆中有着独立于一般视觉客体的存储空间。尽管研究发现电子游戏训练可提高工作记忆(如一般视觉客体)容量,但尚未有研究探讨游戏训练对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Kinect体游戏训练,首次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实验中控制组被试与实验组被试均先后做两次生物运动记忆实验,但实验组在第一次实验后进行为期14天的体游戏训练。结果发现,尽管生物运动工作记忆绩效在后测时较前测有显著上升,但是游戏训练并未显著提高实验组的记忆绩效,说明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并不受体交互游戏训练影响。

  • 标签: 体感游戏 生物运动 工作记忆训练
  • 简介:立足于探讨大学生的手机成瘾与孤独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并验证了自我和谐在手机成瘾和孤独的中介作用,为对手机成瘾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了研究性的支持。采用手机成瘾问卷、UCLA孤独量表和自我和谐问卷,通过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得出结论:手机成瘾与孤独程度呈正相关;自我和谐程度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自我和谐程度直接影响手机成瘾。

  • 标签: 手机成瘾 孤独感 自我和谐
  • 简介:【目的】调查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现状,探讨安全对服刑人员人际信任和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人际信任在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劳教人员社会适应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安全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随机选取河南省某监狱7个监区服刑期均在10年以上的服刑人员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04份,有效问卷366份,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安全对人际信任显著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65,p〈0.01),对社会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341,p〈0.01),人际信任在安全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结论】提高服刑人员安全能够显著提高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性并影响人际信任水平。

  • 标签: 服刑人员 人际信任 社会适应 安全感
  • 简介:以59家科技型创业企业368名知识员工为被试,从新型员工—组织关系模式下个体认知的视角,探讨了企业真实创新预览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关系,以及知识员工之企业可雇佣性责任的中介作用。PLS-SEM分析结果表明:(1)企业真实创新预览对知识员工的企业可雇佣性责任各维度、可雇佣型建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员工的企业可雇佣性责任各维度中,基于角色内胜任力提高、基于角色外能力提升2个维度对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企业真实创新预览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基于个人生涯发展维度对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影响不显著,其在企业真实创新预览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之间也不起中介作用。

  • 标签: 可雇佣型建言 真实创新预览 企业可雇佣性责任感 知识员工 科技型创业企业
  • 简介:运用情绪智力问卷、主观幸福问卷、获益支持问卷以及情绪劳动策略问卷对400名服务行业员工进行施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探讨获益支持及情绪劳动策略在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服务行业员工情绪智力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员工情绪智力,获益支持、情绪劳动策略及主观幸福之间两两相关;(3)获益支持与情绪劳动策略在员工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之间起中介作用。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获益支持 情绪智力 情绪劳动策略 服务行业员工
  • 简介:郭秀艳(以下简称"郭"):各位学者、同学们,大家好!感谢大家能够在这样风雨交加的天气里准时赶来。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不公平与人的社会行为"。不公平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人们发现公平准则被破坏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且公平和正义是许多学科都有所涉及的重要议题,

  • 标签: 不公平感 青年学者 社会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 沙龙 行为反应
  • 简介:孝道在儒家伦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解释儒家对"孝"这一品质的道德期许是厘清儒家伦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孔子看来,只有出自道德情感和正确感受的道德行为才是道德的。安乐哲和罗思文先生采用儒家角色伦理诠释《论语》中的"孝",将"孝"视为家族的、社会的角色,并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仅仅运用角色伦理说明儒家孝道,不仅会束缚人的情感和道德能力,而且会面临绑架道德的风险。从德性伦理学的视阈阐述"孝"的道德力和规范力,能更加准确诠释儒家孝道的合理内核,显现儒家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孔子 德性 道德情感 角色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