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天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学术界多数人相信天属于人格神,具有超越性。其实不然。中国古人所讲的天原本指苍天,即物质之天。由于中国古人相信万物有灵,以为天有生命,因而有天神。这便是所谓的人格之天或宗教之天。这个所谓的人格神或宗教之天与人类同在一个星球,因而没有超越性。又因为古人相信天生万物,天因此决定宇宙万物的生存。这便是主宰之天。但是,天的主宰者地位在宋代被逐渐削弱。天的自在性、自然性与自足性使其成为天性、天理的修饰词,从而获得了自然之天、义理之天的意义。多数人以为这些天是不同的。其实,这些内涵都是苍天所具有的意义。天即苍天。

  • 标签: 超越性 主宰
  • 简介:《管子》一书,经历代学者考证,应是战国时期乃至秦汉时人所作。由于历史原因,里面存在许多错误,这就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困难。郭沫若称是书:"简篇错乱,文字夺误"、"号称难读",故此集十数家之考证,成《管子集校》。但是其《集校》有的只列前人校注而不做取舍,有的虽有选择然仍有可商榷之处,而且《管子》一书自身还有很多难点没有涉及。因此我们以尹知章注、郭沫若《集校》为底本,参以他书,对一些问题作重新讨论。

  • 标签: 管子 郭沫若 校诠
  • 简介:当代西方政治理论普遍认为自由的民主制度若要避免堕落,除必要的制度的设计(如三权分立和两院制立法机构等)外,还需要有公民美德和公共精神.然而,两百多年前的康德认为正义国家的产生不需要以公民美德为前提,甚至“一个恶魔的民族也能建立共和国”.康德此语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内容作为支撑.只有将这些作为支撑的内容揭示出来,康德“一个恶魔的民族也能建立共和国”的断言才会脱去其突兀的表象.

  • 标签: 康德 恶魔的民族 共和国 公民美德 历史目的论
  • 简介:有关《老子》10章“载营魄抱一”的诠释,是老学史上的一段公案。它曾被古人视为“谜语”“隐语”,人们对它有着五花八门的解释,诸如魂阳魄阴、魂在肝魄在肺、神载魄抑或魄载神、形神相守不离等等,不一而足。

  • 标签: 《老子》 老学史 公案 古人
  • 简介:初章就是初学入门的第一章,故名初章。三论宗初章是用来论证和区别是自性义还是缘起义的一种方法。佛教各个宗派皆讲二谛,真俗二谛,有时也叫有无二谛。但三论宗与他们所讲有所不同。此不同之处用初章义一鉴别,则一目了然。了解了初章也就明白了“缘起性空”、“中道”,同时也显示出了三论宗圆融无碍的义理。所以“初蕈义者,破自性之利器,彰缘起之假名,八中道之要轨,显无碍之圆融”。

  • 标签: 二谛 自性 中道 有无 宗派 圆融
  • 简介:读了2003年第3期《台州佛教》署名隆盎,题为“伏惑事一心不乱是往生的最低条件”一文,使我获益匪浅,钦佩不已。对一心不乱鞭辟入理的解,扫尽了有关一心不乱念佛往生的种种误解、歧见,诚为近时以修学念佛法门一盏指路明灯。

  • 标签: 佛教 教义思想 性格修养 三昧事
  • 简介:《名实论》中,公孙龙以"物"和"实"为阐述其思想的初始概念,强调对"具体可感之物的实"的认知和推断必须满足"位其所位"的要求。这一"名实论"和庄子、荀子及墨家学派的皆有不同,具有非常独特的哲学意蕴。

  • 标签: 《名实论》
  • 简介:传统的之符合论面,临一个问题:由谁来判别一个命题是否符合事实?为从“上帝之眼”回归人类之眼,普特南提出内在实在论,以区别于外在实在论.这里进而提出关于“”的内在符合论,以区别于传统的外在符合论:其关键在于把事实看作语言性的,并将语言性事实的观点分为外延等同论和内涵等同论,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角度看,内涵等同论和外在符合论处于两个极端,而外延等同论和内在符合论则处于中道,并且是二位一体的。在哲学史上,这两种符合论和两种等同论的要素贯穿于弗雷格、罗素、塔斯基和普特南等人的“”理论之中。

  • 标签: 符合论 等同论 实在论 语言性事实
  • 简介:即便在今天,不少读者尚认为鲁迅先生只是个金刚怒目的战斗者,严肃紧张有余而活泼和蔼不足,他的文章也像匕酋、像投枪,充满“战斗的气氛”。这种看法并没有错,却不全面。其实,鲁迅在生活中是个极有趣味的人,看到这一点,将帮助我们认识什么才是许广平所讲的那个“十足的鲁迅”。

  • 标签: 鲁迅 滋味 许广平 战斗
  • 简介:  写生是一种训练手段,它被看作通往艺术圣殿的阶梯,是每个学画者的必经之路.因此很多人把写生与习作等同起来,认为写生是基本功的训练,登不了大雅之堂,因此也就被人们遗忘了,很少有人关注它.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艺术愈加多元化,写生的意义也应该有所变化,写生的目的是为了创作打基础,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更应该将它提升为创作的一种训练方式,是一种由境到心境的转换过程.……

  • 标签: 境心境 真境
  • 简介:荀子天人哲学新──兼论人在荀子天人哲学中的价值问题王杰人的价值问题是"人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荀子天人哲学思想的剖析来论述"人"在荀子天人哲学中的价值问题,从而从一个思想侧面反映中国传...

  • 标签: 荀子 人哲学 人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 价值问题 《天论》
  • 简介:卷中之一校者附言:本书上卷律诗十二首,为丹功之总论,以七言之律句,概括内金丹之全程。虽限于诗的体裁及篇幅,奥义较深,但已将小成中成至大成功法,作了系统的启示,读者若加以细心钻研,自可撮其大要。中卷共收绝句六十四首,探讨作者之意,系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所以在每一首里都有作者意图的重点,所以言关窍,言运神,言物质基础,言药物根源,言火候,言阴阳配合等,均较

  • 标签: 悟真篇 真铅 阴阳派 丹法 道藏辑要 丹经
  • 简介:美国有家社会调查机构,曾经搞过一项专题调查,内容是如果有三位名流——一位化学家、一位物理学家、一位政府官员同时落水,请问先救谁?答卷数以万计,主张各有不同。有人希望先救化学家,因为淹死化学家社会损失巨大;有人赞成先救物理学家,因为物理学家对人类进步所起作用甚大;还有人主张先救政府官员,因为他是民意代表。调查机构最终认定只有一张答卷符合当时情况,堪称最佳。答卷人是一个8岁小男孩,答案也很简单:谁离船近先救谁。

  • 标签: 物理学家 调查机构 政府官员 化学家 专题调查 人类进步
  • 简介:《悟篇》作者及其时代《悟篇》是道教内丹丹法主要经典,著录于《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及《四库全书》之中,著者为北宋张伯端,是继《周易参同契》之后的丹经。书中以诗词形式总结了宋代以前内丹的正

  • 标签: 悟真篇 丹法 参同契 内丹派 张伯端 阴符经
  • 简介:其四十八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壶内旋添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校:(一)延命酒《十书》《注解》《注疏》《讲义》均作“留命酒”。(二)收取《三注》作采取。(三)次序排列《注解》《注疏》均在诗后补充五首之内,《阐幽》排列在五十五首。注:(一)巧伪巧、偷巧而不实际;伪、旁门而图异端,此皆针对“须向家园下种栽”而加以告诫,恐读者误会为阴阳一派。

  • 标签: 悟真篇 阴符经 阴阳派 炼气化神 药自外来 金丹四百字
  • 简介:自然造化问题,是道家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子认为,自然造化,是“无为”而自成、自化。他主张“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大道取法自成;“万物将自化”(同上,三十七章),万物自行化生;“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同上,六十四章),大道辅助万物自然成长而不敢有所施为。庄子及其学派继承并推展了老子“无为而自化”的自然造化观。《大宗师》指出:“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否定有意志的

  • 标签: 自然造化 玄真子 道法自然 拟人化 重玄 真玄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通过改革开放以来,身为玉佛寺方丈、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的禅法师,在上海地区所从事的弘法利生活动,关心佛教教育、注重慈善事业、弘扬文化传统,为上海佛教事业之发展、逐步构建了上海地区“都市佛教”之发展形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弘扬近代佛教传统,重建人间佛教风骨。二十世纪以来,上海佛教可谓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中心。民国年间,是佛教由传统而近代的转型时期,同时也是得风气之先的上海佛教繁荣期。上海佛教一改其在传统佛教史上无甚地位作用的旧姿态,顺应时代之发展,一跃而居于近代中国佛教改革振兴的前列。第二,光大佛教文化构建文字弘法模式。上海佛教在大力发展佛教文化事业方面,

  • 标签: 佛教协会 上海 文化传统 中国 佛教文化 佛教教育
  • 简介:罗燚英在《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道教山岳形图由原始的山岳地形图衍化而来,当道教赋予其神学意义后就形成了道教独有的山岳形图。这些表面上形状相近的山岳形图所体现的道教神学意蕴却各有不同。人鸟山形图、五岳形图、酆都山形图分别对应道教之天界、地界和冥界,其神学功能也判然有别。其中人鸟山形图强调具有哲学本体和终极意义的“道”。五岳形图具有“正人天之分野”的神学功能,即协调人与天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酆都山形图所追求的“正人天之纽分”,则体现为生身得度、死魂受炼。

  • 标签: 真形 道教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 哲学本体 自然环境
  • 简介:《庄子·内篇》包含着丰富的修思想,包括把握修环境,包括要“无己”等等。《庄子·内篇》修方法的核心是“葆光”和闻“天籁”,庄子对这一方法有较为详细的披露,并对应用这一修方法达成的境界进行了说明。《庄子·内篇》的修方法对于修道而言意义重大,下面就尝试勾勒《庄子·内篇》修方法的相关方面。

  • 标签: 修真 庄子 内篇 相关方 无己 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