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生活禅浅陈兵近几十年来,面对种种挑战和社会人心的种种问题,不少大德在探索应机弘法的路途中,共同认识到浓缩了印度佛学精髓、最具中华文化风格的祖师禅,是最当现代人机宜的法门,佛教振兴之机,端在禅宗。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教之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

  • 标签: 生活禅 祖师禅 “生活化” “活” 生生不已 生活中
  • 简介:和西方“农夫与蛇”之类不同,我国先秦诸子中的寓言并非简单地属一种文学样式,而是藉隐喻作论说的手段,是一种高级的论说技巧。庄周所作后世道教尊为《南华经》的《庄子》一书,用寓言作论说的例子就特别多。他还专门撰有以《寓言》为题的文章,来申说此种手段:“寓言十九,藉外论之。”疏谓:“藉,假也,所以寄之也。人十言九信者,假托外人论说之也。”。既因为非以一己之主观论断,十言九信,说服力强,更因为往往非就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特别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兹以《庄子》寓言一则,小于下。

  • 标签: 《寓言》 《庄子》 文学样式 先秦诸子 主观论 说服力
  • 简介:佛教的“转成智”,是一种通权达变、灵活变通的智慧思想。比如从人生的“苦”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予以承担,并且从中解脱出来,转苦得乐。现代成功心理学的“挫折、失败正是成功的机遇”;“贫穷是发愤图强的催化剂”;把学习的艰苦和压力当作磨炼心志的甘露,开发学习潜能等。这就是转成智。佛教的“转成智”,与现代心理学的转视法异曲同工。

  • 标签: “转识成智” 学习潜能 成功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 异曲同工 催化剂
  • 简介:朱熹在其复杂的一生中,不仅与皇族,而且与诸多士族及民间宗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次应邀为谱牒撰写序跋。本文首先对朱熹何以重视昭穆制度略加索隐,并试析昭穆习俗根源于官制;其次,从朱熹《婺源茶院朱氏世后序》对自身籍贯的认定,以及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互证,辨析朱熹籍贯为福建建阳;第三,阐发史事四则以佐证,初步认定《林氏世系总纪》为朱熹所作。

  • 标签: 谱牒 籍贯 世系 朱熹 文献资料 皇族
  • 简介:多数唯识学经论中,皆说心由八种构成。如《人楞伽经》卷九谓“心意识八种,俗故相有别”——从世俗谛而言,心有八种。但有些佛经中于八之外还说涅檠心、真、如来藏、阿摩罗等为清净离染的真常心,它究竟是第八所转,还是八底层的最深心灵构件第九,或是心的体性,是一个中国佛教界直到今天尚有争议的重大问题。

  • 标签: 中国佛教 唯识学 如来藏 俗谛 心识 意识
  • 简介:宗教的发展经历民族或国家的宗教和世界性宗教阶段,“钦定”现象在文本宗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过程中较为普遍,呈现出相似特征。为了争夺翻译垄断权和意识形态控制权,宗教权力机构和统治集团往往组织并资助宗教经典翻译,确立宗教文本的诠释原则和诠释标准,颁发“标准文本”“权威文本”“钦定本”等进而广泛传播。本文拟在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符号暴力的基础上,揭示符号暴力的“误”效应在宗教“钦定”译本权威建构过程中的运作机制,指出宗教文本翻译的“钦定”现象是通过“误”效应实现符号权力的合法性和社会秩序的再生产。

  • 标签: 宗教文本 “钦定”现象 符号暴力 “误识”效应 符号权力
  • 简介:<正>整个宋明儒学的基本精神是确认人性,并进而通过对存于人性中的天理与人欲之张力的处理,以重建儒家人的哲学.刘宗周是宋明儒学的殿军,他三易其稿的《人》是宋明儒学的最后写本.这个写本不仅是对以往思想的简单总结,更是直面阳明心学之后晚明思想所出现的裂变所作出的回应,宋明儒学的最终归结便于这种自身的推进发展中完成.然就笔者所见,除吴宓于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讲授“文学与人生”课程时将《人》列于“应读书目”(吴宓文学与人生》第4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表现出特别的重视外,少有学者对刘宗周这一自认为最重要的著作作专门讨论.本文在借晚明儒学内外的问题以说明刘宗周《人》的性质之后,细论《人》,期望能展示出来明儒学人学最终归结的精神旨趣.

  • 标签: 刘宗周《人谱》 宋明儒学 心性本体 功过格 王阳明 人的哲学
  • 简介:韩镜清老师于2003年1月17日舍报往生,享年92岁。为了纪念韩老,在这里不自量力介绍一点儿自己理解的韩老关于能相和所相问题的思考,以供大家继续探讨。

  • 标签: 能相 所相 大乘佛法 三性 别识 名相
  • 简介:李广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323页,267千字。本书以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佛学史为背景,对太虚大师的唯识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太虚佛学思想研究的一部全新力作。全书正文共十二章,另有引言、结语和附录。作者在对太虚思想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分别从“融贯的唯识学”、“新的唯识学”和“应用的唯识学”三个层面论述了太虚的唯识学思想。

  • 标签: 太虚大师 佛学思想 唯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 力量
  • 简介:“过(恶)”思想是刘宗周《人》核心话题之一。《人》将人的“过(恶)”划分为“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和“恶”诸形态,并深刻阐发它们的产生缘由及思想实质。从现象言,《人》关注人生存世界中具体的“过(恶)”的形成与危害;而其实质,则是探索意义世界中“本心”的客观性和常在性,是对人性本质的理性把握。

  • 标签: 《人谱》 “过” 迁善改过“本心”
  • 简介:另一个充分说明中国音乐受到禅宗“简约”之风影响的例子,是古琴减字的出现。中国古琴谱的出现,可能很早。明代朱权刊行《新刊太音大全集》,原为宋代田芝翁编《太古遗音》,其中辑录唐人论琴及指法资料多种,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明代袁均哲曾为其补注。其中谈到古琴谱的来源时说:

  • 标签: 古琴减字谱 简约 中国音乐 历史价值 琴谱 明代
  • 简介:陆王心学之所以自宋明理学中产生,有着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性。但就思想根源上看,程颢的“仁”思想,直开心学一派源流。他从天人一体的人生境界及心理合一的道德修养工夫上体认“理”,开辟了理学中心性合一的本体论和直觉体认方法论的先河。它依据孔子之“仁”,上承先秦《易传》的“生生之化”,及《中庸》的性理合一思想,吸收了张载《西铭》万物一体的伦理本体意境,与“大心”说为学方法的直觉倾向,将理学之“理”看作人性与物性、知觉与性理贯通的伦理本体,并由本体而推及方法,论述了伦理本体与实践道德的统一关系。而这正是陆王心学所始终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理” 万物一体 心学 伦理本体 天地万物 程颢
  • 简介:去西域时,古丝绸路上的一切,都深深感染震憾着我,那沙漠戈壁,那雪山草原,那残墙老城,那石窟楼台……至今想来,犹在眼前。但最令人难忘的,也最值得珍贵的,是我见到了西北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系著名的佛学教授多仁布切,天堂寺的第六世朵什活佛。他写的《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一书,我认为是如今浩如烟海的佛学书籍中最好的一本。在北京大学宗教学系研究生班与我共同研究佛教文化的甘肃省佛学院副教授科才·慈智木陪同我拜会了多教授。就长期以来学习研究藏传佛教中有关问题我向他请教,以下是我们的问答。

  • 标签: 解疑 学习研究 西北民族学院 研究生 最值 爱心
  • 简介:  随着社会对艺术学专业人才需求的转变,高校的艺术学教育也处在一个发展变革时期,如何利用通教育的优势理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艺术学人才,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对通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通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通教育模式,逐步变革高校的艺术学教育,以求获得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

  • 标签: 中的通识 加强高校 教育问题
  • 简介:1995年四川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Ⅰ式)是太极八卦盘,其纹饰内涵包括老子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生成序、河图洛书、十月太阳历、阴阳合历、二十八宿、干支、节气、大衍数等几乎所有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和数理;木胎漆盘与江淮流域各省出土的双耳S形圆图(即老子太极图)证实宋、明之际易学图书学的兴起与道家易学、道教易学传出有关,邵雍先天图、刘牧河图洛书、周敦颐太极图及阴阳鱼太极图均源自道家、道教,道家易、道教易源头在,它们是有别于、、儒家易传承关系的另一易学传承系统;木胎漆盘的出土和读对易学史和中国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绵阳 西汉 木胎漆盘 纹饰 太极图 易学
  • 简介:陈常燊(以下简称“陈”):江老师,您好!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国内学术前沿。以您的硕士论文《罗素的意义理论》为发端,历经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英美与欧陆哲学比较、中西哲学比较到近几年的哲学拓扑学研究,您长达30年多年的哲学思考之旅,在哲学的中心与边缘之间、历史与前沿之间不断变换论题。请问其间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什么?能否为我们给出几个关键词将您数十年的哲学运思串联起来?

  • 标签: 分析哲学 学术前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访谈录 中西哲学比较 教授
  • 简介:在严歌苓的小说中,知识分子一直是一个较为特殊而作者又十分偏爱的群体.近些年来严歌苓也一直着力于对自身家族史与祖辈的探寻.《陆犯焉》一书可谓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小说围绕知识分子陆焉展开,向人们展现了20世纪独有的政治面貌与人生际遇,也细致地描绘出主人公细腻的心理变化.

  • 标签: 知识分子 困境 挣扎 严歌苓 《陆犯焉识》
  • 简介:由黄怀信先生主著、其数位学生参与的《汉晋孔氏家学与“伪书”公案》一书,是一部以汉晋时期的孔氏家学为切入点,对相关“伪书”问题进行反思、辨证的新著。该书是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列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并于2011年4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汉晋时期 伪书 家学 孔氏 公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简介:生命,到底有没有一个极限?中国自古以来就把"残"与"废"两个字连接在一起使用,好像残者即废,无可救药.难道残者就是废人吗?在我认识的许多伤残孩子中,就有这种观念,因着身体上的缺陷而自卑自怜,自怨自叹,甚至自暴自弃.我总喜欢介绍几位残障者基督徒,如何从生命的主、全能的上帝那里得着生命的秘诀,靠着那加力量、凡事都能做的神,克服了种种障碍,奏响了一曲上帝为我们而写的生命乐章.

  • 标签: 基督徒 生命 乐章 残障 极限 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