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安神补脑液长期灌胃给药对大鼠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及严重程度,提供毒副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程度,确定无毒反应剂量,以评价安神补脑液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为拟定临床试验剂量及观察指标提供参考。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神补脑液低、中、高剂量组(2.5、5、10mL/kg)和溶剂对照组(灌服同容积蒸馏水2mL/100g),每组60只,雌雄各半,每天给药1次,每周给药6d,连续26周。观察大鼠的外观行为、体重、摄食量,并分别于给药第13、26周末及四周恢复期结束进行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等各项指标检测及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长期连续灌胃给予安神补脑液,对动物一般状态、行为活动和外观体征无明显不良影响;各剂量组的摄食量、体重、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给药3个月、6个月对动物各脏器组织位置、重量和脏器系数无不良影响,但部分脏器重量有所增加,各组动物脏器系数在正常范围内;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安神补脑液高剂量组动物未见明显与给药相关的异常病理改变和毒性改变,恢复期停药后未见延迟性毒性,因此,中、低剂量组动物各脏器组织无需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论安神补脑液长期用药对大鼠未见明确的毒性反应,停药后亦无延迟性毒性反应,预期拟定的临床用药量为安全剂量。

  • 标签: 安神补脑液 长期毒性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ionHDACi):丁酸钠(SodiumButyrateNaB)腹腔连续给药对BALB/C小鼠体重增长及器官发育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3周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丁酸钠组和对照组);丁酸钠组腹腔注射丁酸钠(NaB)1.2g/Kg·d,连续21天;对照组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1天后,测量体重;行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组织以及小肠组织器官,做石蜡切片,HE染色两组比较有无器官损害。结果:1.丁酸钠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动物体重增长良好,平均增长11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HE染色见丁酸钠组:心肌细胞无变性,坏死,无炎性细胞浸润,无肉芽组织形成;脾脏红、白髓结构清晰,脾窦无扩张,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无扩张,充血,未见纤维化,肺泡无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无变性坏死,肾间质未见水肿;脑细胞周围间隙和小血管间隙无增宽;肠道纤毛上皮排列整齐,肠壁无出血,坏死,无渗出;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细胞无水肿,无胆汁淤积。未发现上述器官的病理变化。结论:丁酸钠长期腹腔给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丁酸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毒性
  • 简介:就现代双向发酵工艺替代传统杂菌发酵工艺,运用于毒性成分分别为生物碱、内酯物质、苷类化合物、毒蛋白、马兜铃酸、蒽醌、鞣质和重金属8类毒性中药炮制减毒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综合论述。

  • 标签: 双向发酵 毒性中药 减毒 新途径
  • 简介:Huntington病(HD)是一种由HD基因中的CAG重复扩增导致的遗传性神经变性性疾病。谷氨酸盐受体的过量刺激所致的兴奋毒性细胞损害可能是PD的发病原因之一。HD转基因小鼠模型对兴奋毒性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HD动物模型,这些模型有不同的遗传背景,不同长度和类型的转基因表达启动子,不同长度的CAG重复序列和/或HD基因。另外,还有转基因和基因敲除等制作方法的区别。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对兴奋毒性的敏感性。作者建立了一种HD转基因大鼠模型,并研究了其对兴奋毒性的敏感性。该模型的转基因片段启动子为HD基因启动子,含22%大鼠HD基因和和51个CAG重复序列。受试动物为3和18个月龄的HD转基因大鼠,和野生型同窝鼠。在动物单侧脑纹状体内注入谷氨酸类似物喹啉酸。注射后7天后取脑组织检测病变情况,用Fluoro-Jad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神经蛋白NeuN。

  • 标签: 转基因小鼠模型 大鼠模型 敏感性 HD 毒性 兴奋
  • 简介: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连续缺觉一周扰乱700多个对健康至关重要的基因。从而影响人体生物钟、新陈代谢、免疫反应、抗压能力等,意味着睡眠不佳可能对长期健康有广泛影响。

  • 标签: 健康 基因 人体生物钟 研究人员 新陈代谢 免疫反应
  • 简介:从连续26年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中的玉米和小麦根围采集土样,从中鉴定出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真菌5属19种,包括Glomus属11种:G.caledonium,G.constrictum,G.eburneum,G.ebuaizatum,G.hyderabadensis,G.mossese,G.sinuosum,G.tortuosum,G.versiforme,G.spl,G.sp2;Acaulospora属2种:A.excacata,A.sp;Gigaspora属2种:Gi.margarita,Gi.sp;Scutellospora属3种:S.cerradensis,S.coralloidea,S.pellucida;Archaespora属1种:Ar.leptoticha。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 长期定位施肥
  • 简介:联苯苄唑(Bifonazole)属于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棒状杆菌亦有效;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相当于1%氢化可的松霜。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评价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1%联苯苄唑霜(美克)治疗足癣的长期疗效,并与2%硝酸咪康唑霜(达克宁)和1%特比萘芬霜(丁克)进行对照。

  • 标签: 足癣 联苯苄唑 硝酸咪康唑 特比萘芬
  • 简介:美国德州拉斯市贝勒大学医学中心的RobertPerrillo及其同事在AmJGastroenterol上报告,在肝炎B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中,经60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后可产生较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其应答率比通常使用的48周标准治疗方案高。

  • 标签: 治疗方案 聚乙二醇 干扰素Α 乙肝 Robert E抗原
  • 简介:【背景】当前农药品种及其使用量日益增多,测试农药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成为农药环境安全监测的重要途径。【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和药土法分别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螺螨酯、螺虫乙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2,4-D二甲胺盐等9种农药对家蚕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分级,评价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螺螨酯、螺虫乙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2,4-D二甲胺盐对家蚕的LC50(96h)分别为2.05×10-3、8.59×10-4、2.79、250.48、11.52、272.18、2.50、1.93×10-2和534.47a.i.mg·L-1,对蚯蚓的LC50(14d)分别为11.05、6.29、〉100、〉100、〉100、〉100、99.13、115.31和〉100a.i.mg·kg-1干土。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和戊唑醇对家蚕"剧毒",氰氟虫腙、螺虫乙脂和苯醚甲环唑对家蚕"高毒",其余农药对家蚕均为"低毒";阿维菌素对蚯蚓为"中毒",其余农药对蚯蚓均为"低毒"。【结论与意义】9种农药对家蚕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存在差异,为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农药 家蚕 蚯蚓 急性毒性
  • 简介:目的研究氧氟沙星对昆明系小鼠胚胎和胎鼠发育的影响,确定其是否存在生殖毒性和致畸性.方法①雄鼠分别灌服各剂量氧氟沙星,连续10d,末次给药24h后与母鼠合笼,在妊娠第三天取胚胎,记录各剂量组胚胎发育率.②孕鼠妊娠零天给药,分别经口灌服高、中、低剂量[36、72和360mg/(kg.bw)]氧氟沙星溶液,连续给药3d,在妊娠第三天收集胚胎,记录胚胎发育率.③孕鼠妊娠零天给药,分别经口灌服各剂量氧氟沙星溶液,连续给药10d,在妊娠第16天取出胎鼠,记录胎鼠体重、胎盘重、活胎数、胎鼠外观畸形和内脏畸形等指标.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雄鼠服用高剂量组360mg/(kg.bw)氧氟沙星对着床前胚胎发育影响显著(P<0.05),而中等剂量和低剂量组对着床前胚胎发育的影响不显著(P>0.05).雌鼠服用不同剂量氧氟沙星对着床前胚胎发育影响不显著(P>0.05).氧氟沙星对受孕鼠的活胎数和吸收胎数均无明显影响,给药组的活鼠体重、胎盘重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药物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外观畸形和内脏畸形,也不存在剂量和效应关系.结论孕鼠服用不同剂氧氟沙星对昆明系小鼠胚胎和胎鼠发育无明显的影响,表明氧氟沙星对雌性鼠不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致畸性;但雄鼠服用高剂量氧氟沙星对着床前胚胎发育影响显著.

  • 标签: 氧氟沙星 生殖毒性 致畸性 发育影响 小鼠胚胎 着床前
  • 简介:瑞典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InternalMedicine)上报告说。长期服用维生素C片可能会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

  • 标签: 肾结石 风险 服用 内科 研究人员 维生素C
  • 简介: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在带给人们巨大福祉的同时,其潜在的生态毒性效应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并在大量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本文首先从粒径、表面特征、溶解性、吸附性能、催化活性、光学特性和暴露途径方面,论述了影响纳米材料生态毒性的各种可能因素,其次综述了纳米材料生态毒性的作用机理,包括氧化胁迫、配位效应、遗传毒性、机械损伤和遮光效应等,最后分析了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态毒性 影响因素 毒性机理
  • 简介:[背景]烟蚜茧蜂是控制烟蚜田间种群的重要寄生蜂.施用化学杀虫剂防治烟蚜及其他害虫时,也会对烟蚜茧蜂产生毒性,影响对烟蚜种群的自然控制效果.了解杀虫剂对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可为田间选择合理施药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用试管药膜法和饲喂法测定了5%阿维菌素、5%啶虫脒、10%顺式氯氰菊酯和10%吡虫啉对烟蚜茧蜂成蜂的毒性,并在烟蚜茧蜂各虫期使用亚致死浓度药剂处理,研究这些杀虫剂对其羽化的影响.[结果]阿维菌素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最强,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87.78%和94.44%;吡虫啉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最弱,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41.11%和61.11%;啶虫脒(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81.11%和86.66%)、顺式氯氰菊酯(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64.44%和67.78%)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居中.在寄生蜂卵期用药,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可显著降低当代成蜂羽化率;在幼虫期用药,4种杀虫剂均显著降低了成蜂的羽化率;在蛹期用药,4种杀虫剂对成蜂的羽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在寄生蜂幼虫期使用阿维菌素会使雌蜂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其余3种杀虫剂对雌蜂比例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在烟蚜茧蜂成虫期使用这些杀虫剂,死亡率均较高,因此在成蜂较多时应禁止使用杀虫剂.

  • 标签: 杀虫剂 烟蚜茧蜂 虫期 毒性
  • 简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善管理、懂技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实验技术队伍。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搞好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关键。

  • 标签: 高校 实验室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中国 素质培养 政策
  • 简介:【目的】为持续有效防控白背飞虱,研究云南东部白背飞虱种群对常用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稻茎浸渍法测定白背飞虱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期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5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防治效果。【结果】与敏感种群比较,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对滇东白背飞虱种群的LC50分别为0.208、0.459、0.608、3.108、1.256mg·L-1,抗性倍数分别为2.2、10.4、5.6、6.5、5.3倍;白背飞虱对噻虫嗪无抗性,对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为低水平抗性,对噻嗪酮为中等水平抗性;5种杀虫剂药后1、5和10d对白背飞虱种群的田间防控效果均有显著差异。除了吡蚜酮外,其他药剂的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以吡虫啉和噻嗪酮的持续期较长,药后10d仍在90%以上;噻虫嗪和吡虫啉药后1和5d的防效达90%以上;吡蚜酮药效在供试药剂中防效最低,在64.88%~77.82%之间。【结论】滇东师宗白背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为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均为低水平抗性,对噻虫嗪无抗性,田间防控效果以吡虫啉和噻嗪酮为最好。建议滇东稻区可以使用吡虫啉和噻嗪酮药剂防控白背飞虱,注意控制吡蚜酮的使用次数与用量。

  • 标签: 白背飞虱 杀虫剂 敏感性 防效
  • 简介:本文概述了实验动物的分类、特点及其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在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实验动物的重要性已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合理地选用实验动物对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医学研究 实验动物
  • 简介:小型猪在解剖、生理和营养代谢等方面与人类相似,是人类医学研究的理想模型动物。然而,由于小型猪(尤其是我国自行培育的小型猪)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配合,成为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操作的不规范,也常常引发动物的应激反应,并造成实验数据变异增加。以下结合本实验室的应用经验,介绍小型猪的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 标签: 实验操作 操作技术 小型猪 模型动物 人类医学 营养代谢
  • 简介:目的建立棕背的实验室繁育方法,测定棕背生长和繁殖数据,为开展棕背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峰林地的野生棕背引入实验室,于大型硬壁式啮齿动物负压隔离器内进行人工饲育、繁殖,测定棕背生长和繁育数据,评价棕背实验室繁育效果。结果棕背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实现人工饲育、繁殖。妊娠率54.55%,平均妊娠期为20.4d(18~22d);一个繁殖期内平均繁殖2.9次,最高繁殖次数为7次,远远超过自然条件下所统计到的繁殖次数(1~4次);平均窝产仔数(4.3±1.22)只,单窝最高产仔数为8只;幼仔离乳率94.8%,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结论实现了棕背的实验室繁育,测定了棕背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生长和繁育数据,为棕背实验动物化打下了基础。

  • 标签: 棕背 繁育 实验动物化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结核病的主要病原,全世界约有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尽管该病原可感染并引起许多动物疾病,但人类是其中心宿主。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及宿主对本病原的保护性和免疫病理学反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非常必要。本文阐述了结核病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及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实验模型的合理应用将促进我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从中获取的资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动物模型 组织培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