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组蛋白乙酰抑制(HDACIs)作为一种新型靶向药物,它通过调节染色质和某些非组蛋白乙酰状态,调控基因的转录,并发挥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近期临床试验发现,HDACIs对某些类型肿瘤,尤其是血液恶性肿瘤有良好疗效。本文主要在血液恶性肿瘤的组蛋白乙酰及靶向乙酰抑制治疗进展方面进行介绍。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血液恶性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组蛋白乙酰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参与了机体病理、生理水平的多方面调节。组蛋白乙酰转移组蛋白乙酰活性共同决定了组蛋白乙酰水平。组蛋白乙酰抑制可以提高组蛋白乙酰水平,从而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我们建立了非同位素法高通量筛选组蛋白乙酰抑制的模型,筛选了约二百种化合物,发现三种能够抑制组蛋白乙酰的化合物。实验证明,它们能在细胞水平促进组蛋白乙酰,并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初步体内实验表明,化合物H9能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新结构的组蛋白乙酰抑制可能具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高通量筛选 抗肿瘤活性 初步观察 结构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 简介: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组蛋白在被乙酰修饰后可引起结构的改变,影响与DNA的结合,组蛋白乙酰抑制通过抑制组蛋白乙酰而发挥生物学作用,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参与了免疫应答的许多过程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本文从组蛋白乙酰抑制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对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在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组蛋白 器官移植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手段之一,但其仍存在辐射剂量高、正常组织不良反应大,以及肿瘤细胞的放疗耐受等缺点。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放疗增敏剂以提高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一直是放疗研究的热点。组蛋白乙酰抑制(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是一类表观遗传学修饰剂,除了其固有的抗癌特性外,还能调节肿瘤细胞对电离辐射和紫外线辐射敏感性。本文在查阅文献基础上,重点阐述了HDACIs增强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不同分子机制以及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 标签: 放射治疗 放疗增敏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选择性杀伤作用
  • 简介:摘要目前针对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方案较少且疗效有限。组蛋白乙酰抑制(HDACi)可以通过靶向抑制组蛋白乙酰(HDAC)活性,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HDACi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复发难治NHL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现就HDACi治疗NHL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蛋白激酶抑制剂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组蛋白乙酰修饰为表观遗传学转录调控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组蛋白乙酰水平由组蛋白乙酰(HAT)与组蛋白乙酰(HDAC)共同调控。多发性骨髓瘤(MM)为一种恶性浆细胞肿瘤。近年,研究发现HDAC在MM中过表达,并且伴HDAC过表达的MM患者预后较差。HDAC抑制(HDACi)治疗MM的疗效已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为颇具潜力的MM治疗药物。笔者拟就HDACi在治疗MM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表观基因组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近几十年来淋巴瘤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往往令人失望。研究发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与组蛋白乙酰改变有关。组蛋白乙酰抑制可提高淋巴瘤细胞组蛋白乙酰水平,通过细胞周期抑制、诱导凋亡及免疫调节等机制发挥抗淋巴瘤作用。然而单用组蛋白乙酰抑制取得的治疗效果有限,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复发难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出很好的疗效。对含组蛋白乙酰抑制治疗方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进行总结可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淋巴瘤 表观遗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类白血病,其标准诱导化疗方案为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药物的"7+3"方案,诱导缓解后,可采取大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巩固化疗。但是,部分患者经标准诱导化疗不能达到完全缓解(CR),而部分达到CR者最终复发并进展为难治性AML,因此化疗对其疗效有限。老年及体能状态不佳患者通常无法耐受标准诱导及巩固化疗的不良反应,其疗效更差。随着精准诊断及靶向治疗的发展,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有望改善AML患者的预后。组蛋白乙酰抑制(HDACI)通过表观遗传学修饰,调控靶基因及蛋白表达,从而影响AML细胞增殖、凋亡及耐药,但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小,在AML靶向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拟就HDACI治疗AML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探讨HDACI在AML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预后 表观遗传学调控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调控,如组蛋白乙酰修饰,是决定干细胞分化方向的重要机制。组蛋白乙酰抑制(HDACi)通过影响不同亚类的组蛋白乙酰(HDAC)活性,提高组蛋白乙酰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以及沿神经元、心肌和造血等细胞谱系的定向分化。HDACi类小分子化合物在体细胞重编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替代致癌因子c-Myc和Klf4,促进体细胞克隆。研究显示,HDACi的效应与药物剂量、细胞类型和细胞分化状态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阐述了HDACi在干细胞分化和体细胞重编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所涉及的分子通路进行讨论,有助于揭示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关键分子机制,优化干细胞定向分化诱导策略,对干细胞诱导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干细胞 细胞分化 重编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选择性组蛋白乙酰(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所致记忆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40只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Sham +生理盐水(saline)组、Sham + NaB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 saline组及CCI + NaB组。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方法建立小鼠CCI模型。造模术后15~28 d Sham+NaB组小鼠和CCI+NaB组小鼠每天给予NaB(300 mg/kg)腹腔注射,Sham + saline组和CCI+saline组小鼠则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14 d及28 d分别采用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检测小鼠运动能力,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及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检测疼痛行为,Y迷宫检测记忆功能。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小鼠海马及脊髓背角组织测定HDAC活性,取小鼠海马测定BDNF及PSD95的表达水平。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给予NaB治疗后,小鼠PWT,PWL,Y迷宫自发交替正确率的组别×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21.07,6.98,15.92,均P<0.05)。术后14 d,与Sham+saline组相比,CCI + saline组及CCI+ NaB组小鼠PWT[(0.83±0.30)g,(0.25±0.22)g,(0.24±0.11)g;均P<0.05]、PWL[(14.97±4.02)s,(5.99±1.51)s,(6.87±0.90)s;均P<0.05]、Y迷宫自发交替正确率[(71.57±2.80)%,(56.96±0.60)%,(62.86±4.94)%;均P<0.05]均较低。给予NaB治疗后,与CCI + saline组相比,CCI + NaB组小鼠PWT[(0.22±0.13)g,(0.62±0.23)g;P<0.05]及PWL[(5.62±2.00)s,(8.82±2.13)s;P<0.05]、Y迷宫自发交替正确率[(56.54±7.50)%,(66.35±8.20)%;P<0.05]较高,海马[(173.40±7.38)%,(122.70±8.40)%;P<0.05]及脊髓背角[(153.40±10.58)%,(111.40±11.40)%;P<0.05] HDAC活性低,海马BDNF[(0.65±0.06),(0.87±0.43);P<0.05]及PSD95 [(0.70±0.40),(0.87±0.04);P<0.05]表达较高。结论HDAC抑制NaB可以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所致记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DAC活性、上调海马BDNF及PSD95表达有关。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记忆损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丁酸钠 海马
  • 简介:组蛋白乙酰组蛋白修饰的一种,其主要调控植物基因表达过程,组蛋白乙酰转移(Histoneacetyltransferases,HATs)和乙酰(Histonedeacetylases,HDACs)协同作用参与调控组蛋白乙酰修饰;HDACs主要参与植物的形态发育和应对冷,干旱,抗病等胁迫过程。最新的研究表明,HDACs也和各种染色质重塑因子和转录因子共同参与阻遏发育中的转录过程。文章对最近几年关于植物组蛋白乙酰(HDACs)参与上述生物学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新功能的挖掘和应用研究以及HDACs调控机制的详细阐明奠定基础。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生物学功能 基因表达 激素途径
  • 简介: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抑制FK228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抑制作用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Westernblot分析细胞蛋白乙酰水平、细胞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FK228能够使细胞内蛋白乙酰水平增高,乙酰组蛋白H3积累,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如雄激素受体、HER-2、Raf-1、Akt、CDK4等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被清除。结论FK228能够同时阻断对细胞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多条细胞信号通路,从而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发挥抑制作用。

  • 标签: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 前列腺肿瘤 细胞信号通路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FK228
  • 简介:摘要全身麻醉药对发育期大脑具有潜在神经毒性作用。组蛋白乙酰抑制(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HDACIs)可通过提高细胞内组蛋白乙酰修饰,重塑染色质结构,调节基因转录表达。大量基础研究发现,HDACIs能够减轻七氟醚、异氟醚、丙泊酚等多种全身麻醉药致发育期大脑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有望成为治疗新靶点。文章就HDACIs在全身麻醉药致发育期脑神经毒性中的保护作用,以及调节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转录因子活性、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降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促进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纠正神经网络电活动紊乱等可能的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寻求相关神经保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麻醉药,全身 神经毒性 组蛋白乙酰化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组蛋白乙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受细胞能量代谢影响并可调控细胞代谢,参与β细胞发育与凋亡、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过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针对该靶点进行对糖尿病治疗进行探索,但仍处于初期阶段。

  • 标签: 组蛋白乙酰化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癌组蛋白乙酰1(histonedeacetylase1,HDAC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胰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DAC1的表达,并分析胰腺癌HDAC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胰腺癌HDAC1mRNA表达指数为2.60(0.42—12.81),癌旁组织为1.02(0.19—3.58),两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01)。胰腺癌HDAC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为(56±26)%,癌旁组织为(6±6)%,相差显著(P=0.000)。以阳性细胞率平均值56%为界,高表达(≥56%)18例,低表达(〈56%)12例。胰腺癌HDAC1高表达和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胰腺癌HDAC1高表达提示肿瘤可能已属晚期,预后不良。

  • 标签: 胰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 简介:组蛋白乙酰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器官构建及逆境胁迫和激素信号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基因组范围内,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辣椒的组蛋白乙酰(HDAC)基因家族的各成员、分布及结构和功能等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辣椒HDAC家族包含14个蛋白质,分为3个亚族,其中RPD3/HDA1成员最多,为10个;HD2具有3个成员,SRT2仅有1个成员;其主要分布在8个染色体上,且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辣椒HDAC基因成员与拟南芥家族具有相似分类.在辣椒HDAC结构域中包含18个重要的基序,同组中的HDAC成员蛋白序列的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基本一致,且各亚族成员的氨基酸保守结构域组成特异,表明这些基序的存在对HDAC蛋白功能的执行是必需的.分析辣椒发育过程中HDAC各成员表达谱数据发现,CaHDA1在果皮和胎座成熟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升高,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辣椒后期果实的发育过程.这将为辣椒HDAC家族基因的深入研究和功能解析提供实验参考依据.

  • 标签: 辣椒 组蛋白去乙酰化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11(HDAC11)抗乙肝病毒(HBV)的体内效果和毒性。方法选取4~6周龄雄性C57BL/6 (H-2b)小鼠,通过尾静脉高压水注射法建立HBV体内复制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方式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仅给予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处理;模型组,仅注射HBV复制质粒;HDAC11低、中、高剂量组,在注射HBV复制质粒的同时分别给予2.5、5.0、10.0 μg/只小鼠剂量的HDAC11过表达质粒。于注射后第1、4、7、10、14天采集小鼠眼眶静脉血,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分析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的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Real-time PCR)分析血清中HBV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组织中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水平。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给药后第1天,HDAC11低、中、高剂量组的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165.99±50.35)比(238.69±31.99) IU/ml,t=3.498,P<0.01],[(89.92±34.55)比(238.69±31.99) IU/ml,t=8.937,P<0.01],[(26.56±19.45)比(238.69±31.99) IU/ml,t=16.027,P<0.01]。给药后第4天,HDAC11中、高剂量组的HBsAg水平仍显著低于模型组[(164.86±67.99)比(242.78±20.42) IU/ml,t=3.104,P<0.01],[(70.78±44.76)比(242.78±20.42) IU/ml,t=9.889,P<0.01]。给药后第1天,HDAC11中、高剂量组的HBeAg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4.43±1.62)比(12.05±5.90),t=3.523,P<0.01],[(1.91±1.11)比(12.05±5.90),t=4.778,P<0.01]。给药后第4天,HDAC11低、中、高剂量组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4.64±2.60)×103比(3.11±1.63)×104 IU/ml,t=3.197,P<0.05],[(2.08±1.27)×103比(3.11±1.63)×104 IU/ml,t=3.541,P<0.05],[(3.41±2.30)×103比(3.11±1.63)×104 IU/ml,t=3.354,P<0.05]。肝组织中的HBcAg水平显著降低。给药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及动物体重等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HDAC11在体内具有显著的抗HBV复制的效果,且毒性较低。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乙肝病毒 表观遗传学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吸烟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炎症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它能增强抗炎基因的表达和减少炎症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但是糖皮质激素在COPD的治疗中对炎症效应细胞、细胞因子、蛋白等无抑制作用,相反,还延长了中性粒细胞的生存时间,这一现象被称为糖皮质激素抵抗。组蛋白乙酰(HDAC)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基因表达的核酶家族,主要作用是调节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而HAT和HDAC的动态平衡对炎症基因的转录活性和炎症反应程度的调节起关键作用。国内外学者对COPD、HDAC和糖皮质激素抵抗的相关关系作了大量研究,证明了糖皮质激素在一定程度上通过HDAC发挥其抗炎作用,而吸烟等因素引起的HDAC活性降低可能参与了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形成。COPD中的糖皮质激素抵抗,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氧化应激反应干扰了GR核移位,阻断了糖皮质激素-GR复合物与DNA的结合,从而限制了其炎症拮抗效应的发挥。而氨茶碱、N—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等能够活化HDAC,拮抗因HDAC表达降低而引起的糖皮质激素抵抗,为COPD的治疗寻找新的路径。但氧化应激是怎样作用于HDAC引起表达下调、HDAC/HAT失衡在COPD中的影响、各种炎症因子在HDAC/HAT失衡和糖皮质激素抵抗中扮演何种角色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皮质激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糖皮质激素抵抗
  • 简介:摘要组蛋白乙酰水平受组蛋白乙酰转移(HATs)和组蛋白乙酰(HDACs)共同调控,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存在B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异常及各亚型HDACs表达水平改变。组蛋白乙酰抑制(HDACIs)对多种自身免疫病及恶性肿瘤具有治疗作用。本文主要就组蛋白乙酰在自身免疫病B细胞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B细胞 自身免疫病 红斑狼疮,系统性 干燥综合征 系统性硬化症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