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梗(MI)后心血管死亡率上升的机制包括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冠脉再栓塞.体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上升或交感神经兴奋可加重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心律失常的频率.β-受体阻滞剂能通过削弱交感神经活性所致的负面影响,阻滞MI后心脏结构重塑的病理过程,但β-受体阻滞剂同时也抑制左心室功能,成为促进MI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 心脏保护 心律失常 动脉粥样硬化破裂 心肌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泌尿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4.2±11.5岁)。以及实验组32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3.7±12.4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先予以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治疗,后对照组单独给予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M受体阻滞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即多沙唑嗪+索利那新联合治疗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服药治疗后的夜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直立性低血压、腹泻、排尿困难、逆行射精等。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夜尿次数、OABSS评分、IPSS评分均有所下降、最大尿素率有所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治疗有效。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对比(P<0.05)表示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总例数为9人,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8人,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方面考虑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5854P>0.05)。说明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结论α受体阻滞剂联合M受体阻滞剂对治疗前列腺增生,缓解其尿路梗阻现象,改善了排尿功能,同时缓解了膀胱逼尿肌的不稳定收缩。有效缓解了尿急及夜尿症状。疗效肯定,且副作用与单独用药差异不大,症状不典型并可缓解,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M受体阻滞剂 &alpha 受体阻滞剂 前列腺增生症
  • 简介:摘要β受体阻滞剂具有β受体阻滞作用,还兼有α受体阻滞、β2受体兴奋和直接扩张血管作用。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人们逐渐对其药品不良反应加以重视,β受体阻滞剂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其药理作用和与受体阻滞无关的一些反应有关,以心血系统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在临床应用中应合理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 简介:如果你患有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β受体阻滞剂不再是用于降低血压的一线用药。可降低心率的β受体阻滞剂通常用于心脏病发作,以及患有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齐的患者。但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β受体阻滞剂不再是第一线的用药。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 一线用药 心脏病发作 降低血压 心律不齐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β受体阻滞剂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β受体阻滞剂通过与细胞膜上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某些亚型(β1、β2、β3)竞争性结合,可逆性阻断多个器官中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产生的作用,对机体代谢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安全、廉价和有效的降压药物,可作为单一药物治疗或与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并且使β阻滞剂的不良反应减少,增加β阻滞剂的使用安全。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药理作用 高血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2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21)与观察组(21)。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以及强心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概率为90.48%,对照组有效概率为71.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生副作用,耐受性较好。结论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能使患者心脏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助于生存质量的提高,使心力衰竭的进程得以延缓。

  • 标签: 心力衰竭 &beta 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理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病对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我院初次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其中A组选用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B组选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比较A、B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压水平均有所改善,其中A组血压降至正常水平45例,占90%,患者心率减慢2例,占4%;B组血压降至正常水平35例,占70%,患者心率减慢10例,占20%,A、B两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明显优于美托洛尔。

  • 标签: 高血压 &beta 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全部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心律失常症状,我们对其采取扩冠、抗凝、抗心律失常等基础治疗,在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注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迅速缓解室颤症状,减少心梗、猝死事件的发生,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患者愈后提供有效保障。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心率失常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96例2017年4月-2018年4月心力衰竭患者。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心力衰竭纠正的时间、平均住院日数、心功能以及生存质量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常规药物+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效果好。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心力衰竭 心功能 生存质量 作用
  • 简介:目的通过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影响,探讨β受体阻滞剂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6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2组,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实验组加用倍他乐克,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分别测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脏指数以及A峰、E峰、峰值速度比、峰值充盈、充盈分数等。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尤以3个月后及舒张功能改善明显。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发挥作用可能是一种时间依赖性的生物学效应。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 心脏功能 倍他乐克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α1受体阻滞剂(哈乐)联合M受体阻滞剂(卫喜康)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合并下尿路症状(LUTS)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集的75位前列腺电切术后LUTS症状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25人,Ⅰ组盐酸坦索罗辛(哈乐),Ⅱ组哈乐和琥珀酸索利那新(卫喜康)以及Ⅲ组安慰剂,用药时间为三个月。观察用药前后各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指数(QOL)变化以及尿流动力学变化,尿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剩余尿量(Ru)。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单用哈乐治疗3个月后最大尿流率增加,残余尿量减少,IPSS评分好转,治疗前后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哈乐联合卫喜康治疗3个月后的最大尿流率也增加,IPSS评分明显下降,生活质量也改善。治疗前后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用药前后与Ⅱ组用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指数(QOL)变化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二者最大尿流率以及残余尿量变化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哈乐增加前列腺电切术后伴有下尿路症状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IPSS评分好转。哈乐联合卫喜康可增加前列腺电切术后伴有下尿路症状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使前列腺症状评分明显好转,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明显改善其下尿路症状。

  • 标签: 前列腺 下尿路症状 &alpha 1受体阻滞剂 M受体阻滞剂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老年女性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长期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经过尿动力学和临床诊断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229例老年女性患者。所有患者起始治疗阶段口服M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索利那新片10mg/d)1个月。经过OAB问卷调查和尿动力学检查后,上述患者被分成4个组。其中第1组59例患者继续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10mg/d,疗程为1个月;第2组51例患者接受骶神经电调节治疗1个月;第3组63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1个月;第4组56例患者接受口服安慰剂治疗。6个月后再通过OAB问卷调查和尿动力学检查了解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在第1组中经过总疗程2个月的初始和后续治疗后,临床和尿动力学结果表明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治疗效果至少维持了6个月。骶神经电调节的临床效果较差。第3组和第4组患者观察6个月后,患者的OAB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复发或加重。【结论】持续大剂量M受体阻滞剂对于减少老年妇女OAB的复发是有效的。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老年 女性 M受体阻滞剂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型房颤的作用效果。方法 于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型房颤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结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快速型房颤 β受体阻滞剂
  • 简介:阿片受体主要分3类:μ、δ和κ,每种受体都有各自的亚型.阿片受体在介导阿片效应过程中有相似的作用机理,并可通过相互作用扩大受体功能范围,例如,改变了与配体的结合特性,增加了新的信号传导系统,调节受体的内在化等.

  • 标签: 阿片受体 信号传导 二聚体 内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