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药鉴定中药学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在中药鉴定学理化鉴别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中,通过整合优化理化鉴别实验内容,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化学分析技术,加强对中药鉴别综合技能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中药专业学生对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运用.

  • 标签: 中药鉴定学 理化鉴别 实验改革
  • 简介:摘要中药库房是医疗机构药剂科的重要部门之一,中药鉴定中药库房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工作。因为中药来源很多,具有复杂的种类,相似相近误用的很多,使假掺杂的也多,验收入库、储存保管上也存在有一定难度。这不仅会对中药饮片质量真伪优劣造成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在中药库房管理中运用中药鉴定,是保障中药饮片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主要针对中药库房管理中运用中药鉴定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中药库房管理 中药鉴定 作用 真伪优劣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有关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中药特征图谱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优越性显而易见,特别是在鉴定准确性上远超传统方法,且不受药品形态影响,鉴定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准度有保证。结论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提高鉴定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特征图谱技术 中药 鉴定 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传统文化在国家和社会中地位的提高,中医中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更多的被应用于医疗保健当中,而中药由于类别众多,需要特殊的保存,在中药库房管理中中药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科学合理的中药鉴定方法能够有效保存中药,实现中药保存与管理的优化配置。本文将针对中药库房管理中中药鉴定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在于促进中药管理的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医疗事业。

  • 标签: 中药保存 库房管理 中药鉴定
  • 简介:摘要在中药材的临床应用和制药过程中,中药材的鉴定技术对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药鉴定技术的种类和特点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中药鉴定技术,通过各种不同的鉴定方法,人们可以提高对药材的认识,从而了解药材的品质和特性。本文通过对有关中药鉴定技术的相关研究,综述此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应用。

  • 标签: 中药 鉴定技术 研究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鉴定中应用传统经验鉴定法的效果,希望给中药材的有效鉴定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择柴胡、车前子、麝香、黄柏、杜仲等14味中药材进行研究,将中药材等分成两等分,对应现代组与传统组,现代组主要应用显微理化法、粉末鉴定法、组织鉴定法等对所选药材进行鉴定,传统组则采取味觉、视觉、触觉、水试、火烧等方法进行药材鉴定,观察两种鉴定方法的准确率。结果传统组鉴定准确率为92.86%,现代组鉴定准确率为78.57%,两组相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传统经验鉴定法的鉴定结果同现代技术的鉴定价值相似,但传统经验鉴定法的操作更简单且鉴定成本也更低,可以在基层医院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传统经验鉴定法 中药材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中药材的真伪鉴定方法。方法选取本院中药房常见的32种中药材,运用传统鉴定方法(传统组)与现代显微技术(现代组)进行真伪鉴定,对比两种鉴定方法的运用效果,观察指标包括鉴定准确率与鉴定时间。结果现代组的鉴定准确率(100.0%)高于传统组(90.6%),现代组总鉴定时间与平均鉴定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运用现代显微技术鉴定常见中药材真伪的准确率高于传统鉴定方法,但传统鉴定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势,日常工作中建议将二者结合,先行传统方法鉴定再行现代显微技术鉴定,以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率,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常见中药材 真伪鉴定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中药材红娘子180g、土鳖虫180g以及细辛180g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经典物理化学技术、X射线衍射法以及光谱——色谱联合应用技术进行中药鉴定,对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典物理化学技术对于红娘子、土鳖虫以及细辛的鉴定准确数量分别为16(80.00%)份、17(85.00%)份和15(75.00%)份;X射线衍射法的鉴定准确数量分别为17(85.00%)份、17(85.00%)份和16(80.00%)份;光谱——色谱联合应用技术的鉴定准确数量分别为18(90.00%)份、19(95.00%)份和19(95.00%)份。与光谱——色谱联合应用技术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进行鉴定,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经典物理化学技术、X射线衍射法以及光谱——色谱联合应用技术中,光谱——色谱联合应用技术的准确率最高,值得进行应用及推广,以更好地保障中药质量。

  • 标签: 现代分析技术 中药鉴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芍的产地、性状、理化鉴定及其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对中药川芎从有效成分含量、生产地区、采集时间等方面进行鉴定,并随机分为甲组(西医治疗)和乙组(西医联合中药川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高于甲组(70.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同产地川芎因其采收时间及性状不同药物中所含有效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有效成分含量最好的产地为四川。川芎在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中效果显著,且治疗过程中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川芎 鉴定 治疗 效果
  • 简介:中药鉴定是高职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直观性等特点,传统的中药鉴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显著不足。文章对目前高职院校中药鉴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中药鉴定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高职 中药鉴定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天麻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因为其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导致其产量有限。目前在中草药市场中天麻严重供不应求,从而导致很多在市场上存在很多以假乱真或者以次充好的情况。基于此,本文对天麻的分布情况、天麻的外观形态、天麻物理化学性质的鉴定方法以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麻在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 标签: 天麻 鉴定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安全用药效果。方法于2016年11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03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选取四川、云贵、东部以及东北四个地区所产出的川芎,并针对性的分析有效成分。常规组采取西药维生素C与E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川芎进行治疗。探讨不同地区的中药川芎检定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地区每克川芎的丁基苯肽、藁本内酯、阿魏酸成分分别为四川川芎0.34mg、12.18mg、1.30mg;云贵云芎0.55mg、9.68mg、2.66mg;东部东芎0.43mg、11.41mg、2.68mg;东北抚芎0.67mg、7.98mg、1.26mg。实验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四川川芎的药理成分较高,川芎的活血化瘀功效突出,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川芎 中药鉴定 临床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试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鉴定的常用中药11味,将其各取1分,根据不同的鉴定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取分子鉴定方法进行中药鉴定)与研究组(采取水试法进行中药鉴定)。评价两组鉴定准确率,以及鉴定成本与平均鉴定时间。结果研究组鉴定准确率90.91%与对照组100.00%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鉴定成本与平均鉴定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试法在中药鉴定中应用效果显著,且具有操作简便、用时短、成本低等优势。

  • 标签: 水试法 中药鉴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中药鉴定中采取传统经验鉴定法对准确率的影响,且评价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且研究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常用的20种中药材涉及的资料,均开展传统经验鉴定法(实验组)、现代显微技术鉴定法(参照组),比较且研究实验组与参照组中药鉴定的鉴别准确率。结果实验组经传统经验鉴定法分析的中药材鉴别准确率95.00%对比对照组采取现代显微技术分析的中药材鉴别准确率100%,P>0.05,统计不展现数据对比差异。结论将传统经验鉴定法、现代显微技术鉴定法用于中药鉴定中均存在一定作用,但传统经验鉴定法因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得到应用。

  • 标签: 传统经验鉴定法 中药材鉴定 应用效果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细胞级粉碎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我院选取川贝母、云芝、西洋参、天麻与三七5味中药,每种各取1kg,将剂量分配好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细胞级粉碎技术对该组中药进行粉碎,对照组采用常规粉碎技术对组内中药进行粉碎,待两组中药均完成粉碎工作后对两组中药粉碎颗粒细化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药在接受细胞级粉末碎后细化质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细胞级粉碎对中药细化有着很好的效果,细化后药效成分不受影响且更易人体吸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中药 细胞级粉碎 中药药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