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药鉴定》是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为研究对象,以中药材的真伪优劣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三教改革的基础上,《中药鉴定》应顺应政策变化,将人才考核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使之更切合实际,契合教材变化。

  • 标签: 中药鉴定学 人才考核评价 专业教学
  • 简介:摘要:中药鉴定的应用 是我校药学专业大二上 学期开设的《 中药学与炮制技术 》 中的核心专业课程组成的重要部分,是 我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目标的重点 。由于课程涵盖范围广,内容庞杂且逻辑推理少,记忆东西多,学习中常会感到较枯燥,学生常伴有为难心理。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问题。

  • 标签: 中药鉴定学 情感教育 有效教学
  • 简介:【摘要】在中药学的课程体系中,药用植物中药鉴定技术的基础课程,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使药用植物更好的服务于中药鉴定技术,最终提高学生的中药识别、鉴定能力。

  • 标签: 药用植物学 中药鉴定 铺垫作用
  • 简介: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我国医药事业也在不断发展,这就需要对药品库房进行严格管理,尤其是中药库房,中药鉴定是在库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中药库房管理中,中药鉴定的实施,能够使中药入库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在用药时更具安全性,同时也能促进库房管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中药库房管理 中药鉴定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对《中药鉴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通过开展PBL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增设野外实地实习课程、增加中成药鉴定的课时、加强实验方法的综合性、引进中药鉴定新技术、加强实验教学教师的培训、建立以专业培养为核心任务的实验教学平台,优化实验教学,着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中药类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该给,PBL教学法,综合性实验
  • 简介:摘要: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医疗机构也频繁出现针对中药药材、中药饮片管理不善的问题,从而使得中药房管理出现混乱现象。因此针对中药库房不断提升中药鉴定技术水平,以此来促进中药房药材和饮片实现优化管理。本文主要针对中药房管理中中医鉴定技术的应用状况进行探讨。

  • 标签: 中药 鉴定 中药房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经验鉴定法和现代技术鉴定法对中药饮片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20种中药饮片各取一份,一份作为现代组,另一份作为传统组,主要包括乳香、黄柏、车前子、杜仲、海金沙、秦皮、白头翁、菟丝子、桔梗、龙血竭、漏芦、降香、藏红花、白花蛇舌草、石斛、苏木、牡丹皮、胖大海、葶苈子、青黛,逐一鉴定。结果:传统组采用传统经验鉴定鉴定后其药品的鉴定准确率达90.0%,错误率为10.0%,而现代组采用显微技术鉴定后其准确率为100%,无错误率,二者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鉴别中药材时不论是采用现代技术还是传统经验技术二者无太大差别,但由于传统经验鉴定法投入成本较小,操作便捷,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各大基层医院。

  • 标签: 传统经验鉴定法中药材鉴定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综合分析中药鉴定过程中应用不同现代分析技术的效果,包括光谱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X 射线衍射法、色谱法、广谱 - 色谱联合法以及经典物理化学法等。结果 在对不同种类的中药进行鉴定时,需采取一种最适的现代分析技术,并能获得比较高的鉴定准确率。 结论 在中药鉴定工作开展过程中,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如红外光谱法、X 线衍射法、色谱法等,能够确保中药鉴定的结果符合相关药典规定标准要求,提高中药鉴定结果的准确度,为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高效应用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质量的鉴定和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的重点,目前有很多高科技的方法被应用到中药鉴定中,例如显微鉴定、高效液相色谱以及分子鉴定等,但是这些高科技的鉴定方法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引进成本较高,因此传统中药鉴定方式被广泛关注,其特点是现代各种高科技方法不可比拟的。水试法是经典鉴定方法中比较科学的方法,利用中药在遇水之后的各种反应和变化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现阶段被逐渐应用到各种中药材的鉴定工作中。

  • 标签: 水试法 中药鉴定 实践研究
  • 简介:摘要: 中药紫花地丁是 比较常见的一种 传统中药中药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的 功效。根据《药典》 相关 规定,紫花地丁 主要 来源于堇菜科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但 是很多 地区在使用紫花地丁品种上 缺存在 混乱 现象。 目前对紫花地丁系统的鉴别 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鉴别 紫花地丁 以及药理作用 方法,为紫花地丁的质量评价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 的 依据。

  • 标签: 紫花地丁 鉴定方法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 针对外伤后骨折情况的鉴定鉴定者需要从法理临床出发,依靠自身工作经验,并通过三维重建、 CT 方式来对病人在外伤后有没有发生骨状况进行判断,但是病人发生外伤后其眼眶和胸腰椎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骨折情况,同时老年人的骨质密度降低,其受到轻微外力冲击后极易发生骨折情况,故而必须特别重视对其胸腰椎和眼眶的保护。本文主要分析法医临床鉴定外伤后骨折的具体应用。

  • 标签: 法医临床学鉴定 外伤性骨折 眼眶 胸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在法医临床鉴定外伤骨折的方式有很多,因此本文主要对法医在临床学上对鉴定外伤骨折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选自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 100例外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 100例患者分步采用影像检查和法医鉴定方法来对患者的受伤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 100例外伤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有 50例患者属于外伤性眼眶骨折,其中有 32例患者属于内壁骨折;单纯眶下壁骨折患者有 15例;眶内壁及眶下壁联合骨折患者有 3例。而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有 50例,其中椎体楔形改变伴有新鲜椎体骨折患者有 37例;缺乏新鲜骨折表象患者有 13例。结果:通过对外伤骨折患者进行法医临床鉴定方法,通过对患者病史、影像资料、受伤情况以及骨折情况来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提高患者就诊的准确度,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外伤后骨折 法医临床学鉴定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 : 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包括了《中药鉴定技术》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发展形势,老师和学生没有相应的互动,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还有老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必须要实行以兴趣为导向的多元化课程教学,以使学生的中药鉴定技术得到提高,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探究。

  • 标签: 兴趣导向 多元化 中药鉴定技术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伤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部分药效。方法:采取小鼠扭体法研究重要伤痛膏对小鼠扭体反应及镇痛效果;采取小鼠耳肿胀法研究伤痛膏的抗炎作用;采取涂抹及注射用药探讨伤痛膏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相较于镇江膏,伤痛膏对小鼠镇痛、抗炎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善更显著,且大剂量用药效果更佳。结论:伤痛膏具有良好镇痛、抗炎作用,可用于软组织损伤治疗。

  • 标签: 中药 伤痛膏 软组织损伤 药效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松鼠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意义。方法2015 - 2018年,在云南鼠疫疫源地和非疫源地的5个调查点进行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对调查中捕获的松鼠,取其脾、肝、肠道标本,低温保存备用。取肠道标本磷酸盐缓冲液(PBS)增菌液,经0.22 μm滤膜滤过后加入到含有100 μl鼠疫疫苗株(EV76)菌悬液的LB液体培养基中,28 ℃、220 r/min恒温气浴振荡培养18~24 h,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噬菌斑的生长情况,电镜下观察鼠疫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同时取脾、肝、肠道标本进行鼠疫菌特异标志基因caf1检测。结果共捕获到10只松鼠,其中赤腹松鼠8只,珀氏长吻松鼠2只。共分离出4株鼠疫噬菌体,其中在赤腹松鼠分离出2株,在珀氏长吻松鼠分离出2株;家鼠鼠疫疫源地弥勒县和新平县各分离出1株,野鼠鼠疫疫源地剑川县和洱源县未分离出,非鼠疫疫源地永善县分离出2株。肉眼下观察,家鼠鼠疫疫源地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产生的噬斑为透明状,生长状态良好;非鼠疫疫源地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产生的噬斑为半透明状,生长状态欠佳。电镜下观察,噬菌体为较典型的肌尾噬菌体,噬菌体头部直径约40 nm,肌尾约120 nm,肌尾末梢可见尾丝簇。10份松鼠脾、肝、肠道标本caf1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云南松鼠中携带鼠疫噬菌体的比例较高,虽然鼠疫菌特异标志基因caf1检测均为阴性,但由于鼠疫噬菌体的存在,松鼠有可能成为鼠疫菌传播的一种载体。

  • 标签: 赤腹松鼠 珀氏长吻松鼠 鼠疫噬菌体 肌尾噬菌体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 进行课程说课,可提高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对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从 七方面来进行 《药用植物》说课。 课程说课是让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向对同行或专家阐述自己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把握,阐述自己对该课程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 1 】 。 本文从 课程设置、课程设计 等 七方面来进行 《药用植物》说课。

  • 标签: 药用植物学 说课 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伤残鉴定能够为案件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帮助相关人员对案件进行有效处理,因此作为法医临床鉴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保证伤残鉴定的准确性。本文将对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伤残鉴定进行研究,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最终达到提高法医临床鉴定中伤残鉴定整体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法医临床鉴定 伤残鉴定 鉴定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 脊髓损伤致大小便功能障碍 的法医学鉴定情况。方法 : 选择 脊髓损伤致大小便功能障碍 100 例患者 , 收治时间在 2017 年 3 月 -20 20 年 3 月 , 对 100 例 脊髓损伤致大小便功能障碍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对患者的损伤经过进行了解之后 , 借助 X 线、 CT 和 MRI 检查方式对患者的损伤程度进行鉴定。结果 :100 例 脊髓损伤致大小便功能障碍 患者的损伤类型有 : 颈椎段损伤、胸椎段损伤、腰椎段损伤、骶尾段损伤、复合损伤 , 分别例数有 :10 例、 15 例、 50 例、 5 例、 20 例 ;100 例 脊髓损伤致大小便功能障碍 患者的病情程度以轻伤 (70.00%) 为主。结论 : 脊髓损伤致大小便功能障碍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在法医学鉴定过程中要遵循公正和客观的原则进行判定。

  • 标签: 脊髓损伤 大小便功能障碍 伤残分析 法医学临床鉴定
  • 作者: 杨智冉 林育林 张珏 马茹 李曌 蒋茜 赵洪禹 杜雪梅 李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外科(北京市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培训基地)10003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 10003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外科(北京市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培训基地)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 1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恶性腹膜间皮瘤(MPM)原位人源动物模型(PDX模型),鉴定其生物特征,为研究MPM病理机制及探索诊治新技术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将术中MPM标本接种于BALB/c-nu/nu裸小鼠皮下,进行3次传代,稳定后取第4代皮下瘤制成瘤细胞匀浆,以100、200 μL剂量接种于裸小鼠腹腔,建立PDX模型,鉴定其生物性状。结果成功建立MPM裸小鼠皮下瘤及腹腔瘤模型,皮下瘤模型接种第20天成瘤,第20~29天为缓慢生长期,第30~57天为快速生长期。根据接种瘤细胞剂量(100、200 μL)及解剖时机(接种第14、69天)不同,腹腔瘤模型成功模拟了MPM临床早、晚期。MPM模型肿瘤组织HE染色为上皮样间皮瘤,肿瘤侵袭肝、脾、胰腺、肠系膜等脏器。免疫组织化学示Calretinin、细胞角蛋白(CK)5/6、WT1、Ki-67阳性。全外显子测序PDX模型及患者肿瘤组织分别发现26、36个较高频率基因突变,模型和患者共有基因突变21个。结论建立MPM的PDX模型,具备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的生物特征,可为后续的MPM研究提供技术平台。

  • 标签: 间皮瘤 模型 动物 外显子 全外显子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