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性下腹横切口缝合方式进行改良的探讨。结论我妇产科对女性下腹横切口缝合方式的改良在临床实践中既达到了为女性患者获得美观、经济的实用价值,又可适当提高临床医师的手术技巧,同时也适时地缩短了皮肤和皮下脂肪全层缝合的手术时间,故深受众多女性患者的好评,因此作为一种临床经验是值得临床广大工作者的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女性 下腹部横切口 缝合方式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右下腹慢性炎症性肿块了解诊断并治疗。方法作者于1987-2015年共手术治疗右下腹慢性炎症性肿块72例进行总结分析。结论通过积极诊断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果作者通过对右下腹慢性炎症性肿块72例手术治疗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体征时,应尽早就医,及时完善相关检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诊治,能够减少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几率,同时促进疾病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右下腹部 炎性肿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椎管麻醉在下腹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腹手术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术前0.1g/kg舒芬太尼+0.05mg/kg咪达唑仑辅助麻醉,观察组给予术前0.1kg舒芬太尼+0.05mg/kg咪达唑仑,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肌松效果以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镇静效果满意率93.8%,对照组满意率56.3%,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松效果满意率90.6%,对照组患者满意率56.3%,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牵拉满意度81.3%,对照组牵拉满意度46.9%,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适剂量的舒芬太尼符合咪达唑仑辅助椎管麻醉在下腹手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镇静、肌松效果明显提升,术中牵拉满意度提升。

  • 标签: 舒芬太尼 咪达唑仑 椎管麻醉 下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微小量布比卡因脊麻(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80岁以上高龄下腹以下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A组缓慢注入重比重混合液0.6~1.2ml,,平卧调整麻醉平面在T8以下。B组注入布比卡因混合液1.5~2ml。结果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阻滞范围扩散最高T8,完全满足手术要求。A组和B组麻醉前后HR、BP、CVP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 标签: 微小剂量 布比卡因 脊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麻醉于小儿下腹手术及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诊断的100例下腹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1ml/kg骶管给药,参照组患儿给予0.3%罗哌卡因加以0.5%利多卡因,实验组患儿施以0.2%罗哌卡因加以0.5%利多卡因,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膀胱恢复情况。结果通过研究对比,实验组优良率为,参照组有优良率为,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排尿时间上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浓度罗哌卡因注射液骶管麻醉对小儿下腹手术作用基本相同,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酌情使用。

  • 标签: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骶管麻醉 小儿 下腹部手术 术后疼痛
  • 简介:目的研究静吸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下腹及下肢手术切皮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09—2015-08间收治的行下腹及下肢手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均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静吸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对照组行静吸全麻。比较分析2组患儿的入室前(T0)、切皮时(T1)、停药后5min(T2)各时间点心率(HR)及舒张压(DBP)情况及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儿入室前(T0)、HR、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皮时和停药后5min观察组患的HR、DBP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下腹及下肢手术切皮时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短,恢复快。

  • 标签: 骶管阻滞 静吸全麻 婴幼儿 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全麻下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对照组患者未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观察组患者行B超引导下的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h、6h、8h、12h、24h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19±0.7)分、(2.13±0.6)分、(2.29±0.5)分、(2.26±0.4)分、(2.17±0.5)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h、6h、8h、12h、24h的Ramsay镇静评分不明显(P>0.05)。结论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实施B超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 标签: B超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全麻 妇科腹部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腹肌痉挛多发生在夏季,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时,由于大量水、盐丢失,体内代谢失凋,加上疲劳.可引起腹直肌痉挛性疼痛。此外,大运动量锻炼时,破坏了均匀的有节奏的呼吸,使吸氧量下降,造成体内缺氧,导致呼吸肌疲劳,隔肌疲劳后减弱了它对肝脏的按摩作用,导致肝脏淤血肿胀引起腹痛。

  • 标签: 跑步 大运动量 呼吸肌 疲劳 吸氧量 肝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声技术对右下腹急症患者进行检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对220例右下腹疼痛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急性阑尾炎119例,超声表现为管状或腊肠样低回声,诊断正确率93%,其中伴周围脓肿26例,超声表现为右下腹不规则非均质含液性包块。右侧输尿管结石18例,宫外孕破裂13例,急性盆腔炎16例,急性肠炎23例,卵巢囊肿蒂扭转5例,右下腹淋巴结炎8例,不全肠梗阻6例,黄体破裂4例,肠道肿瘤3例,右下腹腹壁炎性改变3例,右侧服股沟斜疝2例,超声表现各有其特点。结论超声检查对右下腹急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 标签: 右下腹急症 超声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右下腹痛B超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所接收的急性右下腹痛患者100例,对每位患者的B超检查资料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对B超检查资料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急性右下腹痛B超临床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90%,在阑尾炎方面的符合度为73%,比较低,出现的漏诊和误诊病例比较多。结论急性右下腹痛B超临床诊断很有价值,不过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上效果不理想,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急性右下腹痛 B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癌性腹痛(Cancerousabdominalpain)的临床效果,为治疗癌性腹痛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癌性腹痛患者临床资料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实施腹腔神经丛毁损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3例患者接受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术后第1周、第3周、第7周、第11周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吗啡用量。结果治疗前以及术后第1周、第3周、第7周、第11周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吗啡用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w疼痛缓解率为95.65%(22/23),术后第3w疼痛缓解率为86.96%(20/23)。结论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癌性腹痛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CT引导下 腹腔神经丛毁损术 癌性腹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普外科50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的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自理能力时间、手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服务满意度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术后护理 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