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建立了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中丙二醛(MDA)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检出限在0.0004μmol/g,测定下限为0.0016μmol/g,方法回收率在94%~104%之间,精密度(n=6)为2.7%~5.2%,准确度为3.8%。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适用于植物中丙二醛(MDA)分析。

  • 标签: 丙二醛 硫代巴比妥酸 分光光度法
  • 简介:近年来研究证明:氧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是休克、炎症、心力衰竭.肿瘤等疾病发病机理的因素之一。临床测定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国内外学者多采用TBA荧光法,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但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实验仪器价格昂贵,难以在基层推广使用。分光比色法对仪器要求不高,但实验中影响因素较多,难以保证测定结果的正

  • 标签: 血清丙二醛 脂质过氧化反应 氧自由基 血清脂质 临床测定 含量测定
  • 简介:以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减压贮藏条件下活性氧(O2^-与H2O2)与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膜透性对富士苹果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贮藏显著地抑制了富士苹果的软化衰老,降低了活性氧(O2^-与H2O2)的生成速率、丙二醛(MDA)的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有效地保持了果肉硬度,从而延缓了果实的衰老。在整个贮藏期间,O2^-的生成速率、H2O2及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都呈上升趋势,且都与富士苹果硬度下降呈显著负相关。

  • 标签: 丙二醛含量 减压贮藏 含量富士
  • 简介:摘要: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其含量是一项重要的分析指标。含量的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在FeCl3存在的条件下,乙醇中的脂肪族与MBTH进行络合反应生成一种蓝绿色稠合阳离子,该阳离子的最大吸收波长是620nm,故在620nm条件下测定试样对光的吸收程度,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处理系统得出相应数据,最后通过计算得出乙醇中含量。该方法的准确度高,相对误差小,精密度高。而且所用试剂均无毒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化验员免受化学试剂的伤害。

  • 标签: 乙二醇 脂肪族醛 FeCl3 MBTH
  • 简介:对接种马铃薯Y病毒后烟草叶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后5天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略有降低,10天以内其活性变化不大,20天后,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升高约14.12%,30天后,其活性又急剧下降,约降低32.30%,接种后叶片内的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说明马铃薯Y病毒侵染烟草的过程中伴随着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变化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加强及丙二醛含量的积累。

  • 标签: 烟草 马铃薯Y病毒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丙二醛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及丙二醛(MDA)含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ARDS患者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0~10分、〉10~20分和〉20分3组,比较不同APACHE-Ⅱ分值间CRP/ALB比值及MDA含量的差异。观察CRP/ALB比值及MDA含量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将入选患者根据随访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之间APACHE-Ⅱ评分、CRP/ALB比值及MDA含量的差异。结果随APACHE-Ⅱ评分升高,CRP/ALB比值、MDA含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CRP/ALB比值、MDA含量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37、r=0.875,P〈0.001);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RP/ALB比值和MDA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CRP/ALB比值、MDA可以反映ARDS严重程度,并对判断ARDS患者预后有意义。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丙二醛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内丙二醛含量变化以探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对照组10只,脊髓损伤组50只,脊髓损伤组再分5个时间点12h、2d、5d、7d、14d,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采用静压法建立大鼠SCI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伤后12h、2d、5d、7d、14d,通过颈动脉放血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脊髓中MDA。结果镜下可见SCI后12h~2d损伤局部神经元核固缩,胞体缩小,胞质深伊红染色,成为红色神经元。伤后2~5d,轴突肿胀,出现空泡,白质内神经髓鞘散乱、崩解破裂。伤后7~14d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可见卫星现象及鬼影细胞。对照组MDA含量为(22.03±2.98)μmol/g;伤后12h脊髓组织MDA含量立即升高,7d时升至最高峰,升幅达90%,随后逐渐下降,伤后14d恢复并接近伤前水平。脊髓损伤组各时间点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值在7d内显著升高,并与脊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765,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MDA表达升高,与继发性脊髓损伤缺血缺氧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丙二醛 脊髓损伤 自由基
  • 简介:十大功劳能使喂药组小鼠血清SOD活性升高,本实验则通过测定小鼠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来反映十大功劳在生物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十大功劳可使小鼠体内SOD活性升高

  • 标签: 丙二醛含量 功劳小鼠 含量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丙二醛联合尿酸检验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50例冠心病检查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采用血清胆红素、丙二醛联合尿酸检验,对三者联合检验患者冠心病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明显比对照组低,丙二醛以及尿酸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水平高,两组间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清胆红素、丙二醛联合尿酸检验患者冠心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有助于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值得临床医学应用于推广。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丙二醛 尿酸检验 冠心病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沙参麦冬汤对放射性肺炎大鼠肺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探讨沙参麦冬汤防治放射性肺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41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沙参麦冬汤预防组(中预组)、沙参麦冬汤治疗组(中治组)、地塞米松治疗组(西治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X射线全胸单次照射20Gy。中预组于照射前1周起开始灌服沙参麦冬汤,其余各组于造模后第2天起,正常组、模型组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中治组灌服沙参麦冬汤,西治组予地塞米松混悬液,每日1次。分别于照射后2、4、6周,随机取大鼠右中肺组织制备匀浆,取上清液,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化学比色法测定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SOD活性下降(P〈0.01),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预组、中治组、西治组大鼠肺组织中SOD活性均有升高(P〈0.01),MDA含量降低(P〈0.01)。中预组SOD活性高于中治组、西治组(P〈0.01),MDA含量低于中治组、西治组(P〈0.01)。中治组SOD活性高于西治组(P〈0.01),MDA含量低于西治组(P〈0.05)。结论放射性肺炎存在较强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沙参麦冬汤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SOD的活性,从而达到增强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且预防优于治疗。

  • 标签: 沙参麦冬汤 放射性肺炎 SOD MDA
  • 简介:摘要:针对乙醇产品含量的异常变化现象,对操作条件、试剂配置、器皿器具、环境因素、工艺副产物等多个因素进行实验研究,探索分析了含量突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乙二醇 醛 检测 实验 温度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CO2气腹模型,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大鼠胃肠动力指标及十二指肠组织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6只大鼠按不同气腹压力(0mmHg,10mmHg,15mmHg)分为三组,每组均接受2h气腹时程的处理,观察不同气腹压力下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比的变化趋势,以及十二指肠组织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的变化。结果:气腹2h时,低压组(10mmHg)较气腹前胃残留率显著升高,小肠推进比显著下降(P〈0.05),一氧化氮下降非常明显(P〈0.05),丙二醛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15mmHg)各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CO2气腹使胃残留率增加,小肠推进比下降,十二指肠一氧化氮含量减低,丙二醛升高,随着气腹压力的增高,此作用显著增强。

  • 标签: 气腹 胃肠活动 一氧化氮 丙二醛
  • 简介: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检验血清中的胆红素、尿酸、丙二醛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进行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的胆红素、尿酸、丙二醛水平,分析这三者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尿酸、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胆红素、尿酸、丙二醛含量,发现存在比较活跃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利于医师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是一种有效的检验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尿酸 胆红素 丙二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胃炎患者采用磷酸铝凝胶进行治疗后改善患者血清胃泌素和丙二醛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诊治疗的急性胃炎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司帕沙星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铝凝胶进行治疗,比较2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所产生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均经过1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和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胃炎 盐酸铝凝胶 血清胃泌素 丙二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CHD)诊断中应用血清胆红素水平、丙二醛和尿酸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收治的CHD患者58例为CHD组,同时选取正常体检者58例为对照组,对血清胆红素水平、丙二醛和尿酸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S-TBI、D-BIL、I-BIL检测水平CHD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胆红素 丙二醛 尿酸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婴幼儿心脏手术CPB前后丙二醛(MDA)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30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按有无肺动脉高压(pH)分为无pH组(A组)15例,pH组(B组)15例。于CPB前和CPB结束后0,1,3,24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3ml,测定血清MDA和cTnI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儿血清MDA和cTnI浓度均于CPB后明显升高(P〈0.01);在CPB后,B组血清MDA和cTnI浓度高于A组(P〈O.01);B组血清cTnI和MD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氏0.01)。结论先心伴pH患儿CPB后血清MDA和cTnI浓度明显高于先心不伴pH的患儿。氧自由基在CPB后心肌缺廓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丙二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影响消毒剂中戊含量测定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建立数学模型。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度与表示(JJF-1059-1999)1。结果当戊含量为16.1g/L时,合成不确定度为0.24g/L,扩展不确定度为0.48g/L。结论掌握消毒剂中戊含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能确定戊含量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也可作为其他滴定分析不确定度评定的参考。

  • 标签: 消毒剂 戊二醛 不确定度 分析
  • 简介:在制革中戊常常于铬革的预鞣、复鞣及一些特殊革的鞣制。改性戊则仅作为一种具多种功能的助剂,这些功能由改性的方法及程度决定,本文描述了戊与改性戊应用功能的差别。

  • 标签: 戊二醛 改性戊二醛 鞣制 皮革 制革 鞣剂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原地区低压、低氧的生活环境,导致颅脑损伤后,病情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和严重性,而丙二醛是脂质氧化的一种终产物,可间接反映体内氧化应激的发生和发展。血清丙二醛水平与高原地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有没有相关性、有怎样的相关性。能否通过改变血清丙二醛的水平,对高原地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高危分层以及改善近期预后,已经逐渐被研究人员重视。

  • 标签: 血清丙二醛 高原地区 重度颅脑损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