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枸杞多糖在枸杞子中的含量及化学成分进行了概述,并对近年来枸杞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为枸杞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枸杞多糖 提取 精制 药理 化学成分 枸杞子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飞速进步,中西药结合也在不断的进步,本文主要对临床上常见的中药西药之间的配伍禁忌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通过本文可以给广大医药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中药 西药 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当归多糖的提取工艺,建立当归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加水量和浸提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当归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优选出的当归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当归药材经乙醇热处理后,加药材10倍量水,80℃浸提1次,浸提时间2h,提取液经除蛋白,浓缩,乙醇沉淀。结论优选出的工艺合理可行,为当归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当归 正交试验 多糖
  • 简介:摘要真菌多糖有其独特的生理活性,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降血脂、血糖和胆固醇、抗血栓、抗氧化、护肝、祛痰、镇咳等多种药理作用。

  • 标签: 真菌多糖 生理活性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酒制是中药炮制中常用的一种炮制方法,本文从中药药剂学的角度,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中药化学及相关科学知识,对中药酒制的历史、目的、原理进行了说明,并对中药酒制为适应新型制剂技术的要求,应如何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中药炮制的研究和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 标签: 中药药剂 酒制 中药炮制
  • 简介:凡载有中药药物名称、数量、用法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一种中药药剂的书写文件,都可称为中药处方和药方,在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药处方是医师在辨证审因,决定防病治病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可定的剂量,按照配合原则妥善调配,为患者预防及治疗需要书写给药房,以便调剂的书面通知,也是药房配方、药剂指导患者用药、来计算药费金额的重要文件.它具有法律性、科学性、技术性、以及经济上的意义.常用中药有上千种,且名称杂多,绝大部分都是植物药,而植物品种繁多,一物多名,同物同名,同物异名的很多.

  • 标签: 处方中药名 规范书写 中药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酵母菌发酵对黄芪药材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对不同发酵时间下的药材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6.1mg/g,产率为1.61%;微生物发酵法在发酵最佳时间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8.4mg/g,产率为1.84%,两种处理方法对黄芪多糖的产率影响相差0.23%。结论:酵母菌发酵黄芪药材对黄芪多糖含量有一定影响,且其产率与传统水煎方法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标签: 黄芪多糖 酵母菌 发酵
  • 简介:研究了酶解法辅助提取黑甜糯玉米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纤维素酶处理,对水浸提的料液比、酶的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进行正交试验L9(34),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确定了酶解法辅助提取黑甜糯玉米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料液比为1:15,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0%,提取温度为60℃,浸提液pH为5.0,多糖提取率为0.0513%。本文建立的优化工艺可为黑甜糯玉米多糖的提取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黑甜糯玉米 多糖 纤维素酶 提取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资源利用率、损耗率、制备方法与性价比的对比,分析比较中药“煮散”与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优缺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方法(1)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有效药理成分的变化与临床效价的关系;(2)分析比较;(3)临床观察。结果中药“煮散”和中药配方颗粒都有替代传统中药汤剂的趋势,而且中药“煮散”与中药配方颗粒对比,在成本、价格、制备技术、资源利用率还是临床疗效上都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但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更广泛。结论加强先进制备技术,制定质量标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引导,是未来中药学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中药&ldquo 煮散&rdquo 中药配方颗粒 临床应用特点 观察 &ldquo 合煎&rdquo 与&ldquo 分煎&rdquo
  • 简介:摘要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多的一种剂型,目前在中医临床中仍被广泛应用。阐述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由来,分析了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和不足,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中药汤剂 中药配方颗粒 优势 不足
  • 简介:据《果树学报》2011年第6期《套袋对黄冠梨果实中多糖和脂类分布的影响》(作者王迎涛等)报道,以黄冠梨为试材,研究套袋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糖和脂类的分布及其与花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冠梨果实多糖主要分布表皮细胞层、单宁细胞层以及石细胞中,果肉的薄壁细胞中分布较少。随着果实生长发育,

  • 标签: 梨果实 多糖 脂类 套袋 果实生长发育过程 积累
  • 简介:用复合酶法对大蒜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了不同浓度沉淀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多糖提取得率为指标,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总糖含量,采用正交实验确定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最佳配比,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复合酶提取大蒜多糖的最佳工艺;分别用羟基自由基(·OH)和1-二苯基-2-苦基肼基(DPPH·)有机自由基测定了大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复合酶法提取大蒜多糖的最佳酶配比: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果胶酶的配比为1:60:5;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90min,pH值为4,料液比为1:30g/mL,该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得率达74.28%;80%的乙醇沉淀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最显著,40%次之,粗多糖最弱.复合酶法提取大蒜多糖具有提取得率高的优点,并且大蒜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 标签: 大蒜多糖 复合酶 提取 抗氧化
  • 简介:新生仔猪小肠容易受到内毒素的损害,但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广泛用于动物细胞的L-半胱氨酸的前体,在保护细胞的抗氧化应激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保护作用 肠道功能 脂多糖 NAC N-乙酰半胱氨酸 仔猪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茯苓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分析不同产地和不同菌种培育茯苓中的多糖含量,为茯苓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法显色,检测波长490nm。结果葡萄糖在40~200µ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为0.99%(n=6)。不同产地和不同菌种培育茯苓中的多糖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茯苓 茯苓多糖 含量测定
  • 简介:对大豆皮水溶性多糖(SHWP)的组成及流变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为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先碱处理豆皮,再在酸性条件下提取SHWP,对提取的SHWP用气相色谱测定其单糖的组成,用液相色谱测定多糖的组成及分子量,用流变仪和黏度计分析其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SHWP单糖组成主要为阿拉伯糖和甘露糖,SHWP平均分子量约为30085;SHWP溶液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呈现假塑性流体,其流动特性符合Power-law模型;SHWP溶液的黏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剪切变稀越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SHWP溶液在温度10~75℃温度范围内没有凝胶;此外,pH对SHWP溶液黏度有较大影响,在低pH下,SHWP溶液不凝胶也不沉淀。与果胶和CMCNa相比,在相同浓度相同剪切速率下SHWP黏度最小。

  • 标签: 大豆皮 水溶性多糖 组成 流变学性质
  • 简介:在过去的10多年间.国内集中报道了大量的中药不良事件,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反响以及民众对中药安全性的质疑。临床不合理使用中药是引起中药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了医师、患者、药物和其它因素。本文通过查阅和检索近年的中药不良事件,分析临床用药引起中药不良事件的原因.总结合理使用中药的对策,其中包括:提高医务人员用药水平,规范中药使用.加强用药监护,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等,以期最终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使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中药 不良事件 合理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