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现代人因情志因素所致失眠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本文的生理与病理特性方面阐述了与失眠的密切联系,依据临床症状,,兼顾调理其他脏腑,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失眠 从肝论治 理论
  • 简介:摘要失眠病因虽多,病机总以阴虚阳盛,阴阳不交为主。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承受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情绪波动也较大。以失眠为主症的患者,多表现有情绪变化或精神刺激,而此类表现多与的功能关系密切。因此,临床上临证施首当,结合脏腑气血辨证,兼顾调理其他脏腑,才能收到更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失眠,从肝论治,
  • 简介: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60.59万,居恶性肿瘤首位。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48.66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4.87%。肺癌死亡率为27.93/10万。

  • 标签: 名医经验 从肝论治 肺癌
  • 简介:摘要消渴是因禀赋不足、五脏虚弱、饮食不洁、情志失调等引起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廋、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其病理变化主要为阴虚燥热。历代医家乃至迄今,大多肺,胃、肾及上、中、下三焦辨证,多以肺燥、胃热为消渴之标,肾虚为其之本。如清陈士铎在《石室密录·内伤门》中曰"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上述理论业以成为共识。当代医家在继承前说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肝郁热为消渴病之始因,热郁化燥伤津为消渴病的主要病理变化,累及肺、胃、肾等脏腑为消渴病演变的必然结局。

  • 标签: 心肝郁热 消渴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104-021
  • 简介:《内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更由情志过极、思虑劳倦等原因,耗伤气血阴精,加重肾阴虚,不能上奉于心,一则神魂失养,二则水不济火,相火妄动,或阳亢盛,神魂被扰,为中老年不寐的重要病理基础.徐凌云教授善用滋补肝肾、降火安神法,以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不寐;因辨证准确,用药精准,灵活,每于平淡小方出奇功.

  • 标签: 徐凌云 肝肾论治 失眠
  • 简介:目的:在既往干燥综合征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念,观察舒法对三种最具代表性的风湿病——以腺体病变为主的干燥综合征(SS)、以皮肤和小血管病变为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以关节和滑膜病变为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差别,同时探索运用更符合中医临床习惯的临床阳性症状数目减少的疗效评判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4月龙华医院门诊诊断符合郁气滞证型的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共37例,采用自拟经验方舒方加减治疗4-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阳性数目、临床症候积分等变化,以评价舒方法治疗三种风湿病的临床效果,及该方法在治疗此三病的疗效差别。结果:(1)通过舒法治疗后三种风湿病患者临床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三种疾病的症候积分总改善率达81.1%,其中SS为80.0%,SLE为86.7%,RA为74.1%,且治疗后的临床阳性症状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2)三种风湿病患者三组之间临床症候积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及治疗前后临床阳性症状数目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从治理论指导下,用舒为主的方法治疗风湿病,可明显减少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临床症候积分,并且疗效相似,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从肝论治 风湿病 异病同治
  • 简介:摘要中医认为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决定了睡眠和觉醒的活动节律。而肾阴肾阳,则是五脏阴阳之本,肾阴肾阳两者协调共济,维持本身阴阳动态平衡,保证了人体的正常睡眠。故本文对肾与失眠的关系进行论述,失眠,以期对失眠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失眠 中医
  • 简介:摘要从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分类来说,癖不单是指单纯性脂肪、脂肪性肝炎,还包括了相关肝硬变及肝细胞癌,故“癖”一名符合该病演变的整个过程。“癖”病名囊括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疾病演变规律。然而“癖”病名如何更全面、更系统地反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怎样赋予其新的内涵,仍需通过临床应用和验证,不断修定和完善。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癖 脂肪性肝炎
  • 简介:摘要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中医称为“虚火喉痹”、“帘珠喉痹”,归属喉痹范畴。《素问·阴阳别论》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是对本病的最早论述。历代医家对喉痹的病因病机从不同方面作了探讨,归纳为痰热、虚火、津不上承等,中医认为咽喉为至阴之区,临床治疗以养阴清热居多。然而,慢性咽炎病因多样复杂,环境污染、粉尘刺激、吸烟嗜酒等均可引起咽部粘膜炎症充血,咽喉隶属少阳三焦膜系的外通性膜系,是呼吸道与消化道与外界相通的膜层1,故当少阳

  • 标签: 慢性咽炎 少阳 小柴胡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病证范畴,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仍然是医学界研究攻关的热点和难题。笔者痰病学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作一总结,试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探索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

  • 标签: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中医眩晕作为各种危重病症前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跟随张学文教授学习,撷取3则病案,运用脉诊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整体演变过程,而且用脉定证,用脉确方,得出与眩晕的相对应的脉、证、方的统一辨证,在临床治疗上效果显著。

  • 标签: 眩晕 脉诊 病案
  • 简介:男性不育是男科常见病,近年来精液不液化导致不育的患者越来越多。李海松教授认为,精液不液化导致的不育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中焦湿阻,郁血瘀为发病之标。本病内服健脾补肾、化湿清热、疏肝活血的中药,病程较长者配合栓剂外用,疗效显著。

  • 标签: 健脾补肾 化湿清热 疏肝活血 精液不液化 不育
  • 简介:摘要带脉乃奇经八脉之一,其基本功能约束纵行诸条经脉。诸多妇科医家多冲任疾病,然带脉亦有重要作用。今就此浅谈带脉妇科病。

  • 标签: 带脉 妇科病 带脉用药
  • 简介:摘要冠心病和高血压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冠心病与高血压均是本虚标实之证,古今医者多阴虚阳亢、痰瘀互结论,着眼于心肝肾,关于脾胃枢机升降失调则论述不多。本文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梳理和临床经验的总结,认为脾胃亏虚才是导致该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中重视调理脾胃,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脾胃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辨证论治
  • 简介: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的"湿疮"范畴。其特征是皮损多形,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瘙痒剧烈,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男女老幼皆可患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常复发。西医学把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型,3型可交替出现。湿疹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大体分为内因与外因,通常是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其病因主要与变态反应相关。

  • 标签: 湿疹 从肺论治 楮桃叶 浮楮清热除湿汤
  • 简介:胃食管反流病是目前消化科门诊就诊率极高的一种疾病,西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泛酸、烧心等症状和食管黏膜、口腔咽喉、气道等组织的损伤,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西医采用抑酸药及促胃肠动力药治疗,虽能达到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临床复发率高达70%~80%。中医认为该病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总的病机。升肺降促进脾运胃纳及脾胃的升降,从而保证胃肠功能的正常发挥。其病机除了与脾胃升降失调相关外,与肺升降失调亦有密切关系。辨证应以、胃、肺、脾、胆关系为重点,强调“气”该病。此外中医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运用整体观念及辨证,看病的同时更注重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力求标本同治,彻底治愈该病,最大程度降低本病复发率。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从“气”论治 缓解症状 复发率
  • 简介:刘弼臣教授在学术上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五脏证,突出调肺"观点。笔者曾侍诊左右,并在自己多年的实践中,运用"五脏证,"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取得了很好疗效,尤其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此阐述与同道分享一些感悟。

  • 标签: 从肺论治 五脏证治 验案 释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