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锂对使用酒精引起精神行为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影响。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情绪智力。方法 对我院住院治疗康复期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中国人情商量表(CEQS)及韦氏智力量表对其进行情绪智力智商测查,并比较不同病种精神病人情商(EQ)及智商(IQ)并与正常人群做比较。结果在100例住院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情商(EQ)最低,其次为抑郁症、酒依赖患者、躁狂症患者情商最高,与正常人群接近。在IQ方面,各病种患者没有明显差异,与正常人群相比也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情商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有一定关系,在公共心理卫生服务中应重视对普通人群情商有关知识宣教。

  • 标签: 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 情商 智商
  • 简介:摘要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睡眠障碍类型,其主要特征为深睡眠时产生复杂梦境及暴力行为。RBD是多种突触核蛋白病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前驱标志物,早期发现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意义重大。目前,RB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药物治疗效果也无定论。本文将重点综述RBD药物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预防治疗突触核蛋白病提供参考。

  • 标签: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治疗 睡眠障碍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AIPD)男性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选取我院收治AIPD男性患者27例作为试验组,普通精神病性障碍男性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饮酒史、最大饮酒量、教育年限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肝功异常、血脂异常、微量元素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维生素B12异常与AIPD发生密切相关,是AIP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IPD男性患者主要特征是幻视妄想,总胆固醇和维生素B12异常是AIPD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医生重点关注。

  • 标签: AIPD 临床特征 实验室指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模式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临床价值。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7月-2020年7月为时间节点,选取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A组27例行传统护理,B组23例采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后,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两组实施评定。结果 B组干预后SCCS评分较A组低(P<0.05)。结论 针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治疗性沟通护理,能改善其自我不和谐状态,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治疗性沟通 自我和谐
  • 简介:摘要电烧伤是一种特殊原因烧伤,其损伤机制复杂,是烧伤救治难点之一。电烧伤不仅严重毁损机体组织器官,同时显著影响患者心理健康。许多电烧伤患者饱受躯体心理双重打击,使治疗难度增加,康复时间延长。有的患者虽然躯体损伤得到了良好修复,但因伤后精神障碍而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因此,电烧伤诊疗除了重视患者躯体损伤修复,还要关注患者心理治疗与康复。

  • 标签: 烧伤,电 精神障碍 应激,心理学 应激障碍,创伤后
  • 简介:摘要: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以深圳市龙华区实验学校在校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普通班级就读过程中筛查、评估、转介、干预等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并总结出一套包含学校管理层、普通教师团队、特教教师团队、心理教师团队、家长等在内行之有效正向行为支持策略。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在校就读提供了更有利条件、为普通班级教师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供了更专业措施、为家长提供了更安心有力支持、为学校管理层工作展开铺开了更平坦道路。

  • 标签: 情绪与行为障碍 正向行为支持 融合教育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体制不断完善,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重视。在社会学业双重压力下,学生们脆弱敏感情绪不被允许外放,心理身体负担日益加重,长此以往,学生心理必将出现问题。本文将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康复与教学进行探究,找出他们所需特殊需求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改善问题并从中成长,能够独自面对未来生活挑战。

  • 标签: 培智学校 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 康复与教学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正中矢状位胼胝体面积与神经行为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38例为研究组,同期相匹配发育正常儿童35例为对照组,应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量表)评价两组儿童神经行为,并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量正中矢状位测量胼胝体总面积及分区面积,分析两组间差异,以及胼胝体面积与ASD异常神经行为之间关系。结果研究组胼胝体各部分面积及总面积均小于对照组[两组面积1区(182.63±30.99)mm2比(213.82±26.01)mm2,2区(54.78±10.77)mm2比(63.75±12.53)mm2,3区(45.16±6.52)mm2比(54.04±10.56)mm2,4区(35.82±8.05)mm2比(49.93±14.47)mm2,5区(127.63±26.50)mm2比(154.32±30.18)mm2,总面积(445.31±64.91)mm2比(533.57±60.50)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89、-2.982、-3.230、-4.363、-3.649、-5.543,均P<0.05),两组差异主要集中在胼胝体膝部峡部以及总面积。研究组胼胝体总面积与ASD5项功能障碍评分存在负相关性,其中与交往障碍及语言障碍相关性明显(r=-0.439、-0.544,均P<0.01)。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胼胝体发育存在异常,胼胝体面积越小,临床异常行为症状越重。通过检测ASD儿童胼胝体面积可以为其诊疗病情评估提供支持。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磁共振成像 胼胝体 矢状位 面积 神经行为 孤独症行为量表 康复
  • 简介:摘要: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 是一种睡眠障碍,其特征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做梦,大多数梦都是激烈或有攻击性。基于人群 RBD患病率为 0.38-2.01%,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别是共核蛋白病患者中要高得多。 RBD 可能预示着几十年后 共核蛋白病 出现,因此它可能被用作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效早期标志物。 RBD 药物治疗包括氯硝西泮、褪黑素、普拉克索一些新报道药物。本文探讨 RBD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性,以强调 RBD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标志物意义。

  • 标签: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神经退行性疾病 共核蛋白病
  • 简介:摘要经颅磁刺激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酒精使用障碍(AUD)作为临床最常见物质使用障碍类型,现阶段在治疗上仍存在诸多挑战。经颅磁刺激为酒精使用障碍提供了新治疗策略。本文将从经颅磁刺激在AUD应用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酒精使用障碍 神经可塑性
  • 简介:摘要久坐行为是慢性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它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癌症等慢性疾病发生及慢性病患者死亡风险。精神障碍患者久坐现象普遍。本文综述了精神障碍患者久坐行为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干预方法及未来研究趋势,为制订国内精神障碍患者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精神障碍 综述 患者 久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使用障碍(AUD)者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DMN)执行控制网络(ECN)动态功能连接改变。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AUD患者23例(AUD组),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利手等相匹配健康志愿者24名(HC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密歇根酒精中毒筛查试验(MAST)认知及酒精依赖程度评分,并进行T1WI-3D结构像及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扫描,采用组空间独立成分分析(ICA),选取DMN及ECN独立成分,然后通过滑动窗聚类方法获得DMN及ECN功能连接动态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将参数值与MMSE、MAST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相比于HC组,静态功能连接分析显示AUD组DMN中楔前叶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P=0.016,t=2.496),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显示DMNECN功能连接显示出4类不同脑活动状态,AUD组state1占比增加约6.81%,state2占比减少约6.83%,state3state4相对稳定,state1状态下,AUD组DMN内部功能连接增强,同时DMNECN间功能连接以增强为主;state2状态下,ECN内部功能连接增强,DMNECN间连接以减弱为主;AUD组state2状态平均持续时间与MAST评分呈负相关(r=-0.433,P=0.039)。结论AUD者脑DMNECN动态功能连接模式发生改变,动态功能连接能揭露大脑活动瞬时变化,可为发现AUD深层次脑活动变化提供一定影像学依据。

  • 标签: 酒精相关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默认网络 执行控制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54例PD-R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tDC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tDCS假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多导睡眠图(PSG)、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D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S)、醒觉指数(AI)、HAMD、ESS、PDSS及PDQ-39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有TST、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TST、SL、SE、REMS、AI、HAMD、ESS、PDSS及PDQ-39评分[分别为(359.57±28.12)min,(17.48±3.37)min,(75.49±18.25)%,(12.37±4.51)min,(24.17±8.94)次/小时,(6.3±2.3)分,(7.12±1.3)分,(118.08±24.06)分(22.55±8.1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能明显改善PD-RBD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
  • 作者: 刘慧婷 尹翮翔 焦洋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是临床中较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背后病因多样,对于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无特殊发现相关患者,副肿瘤综合征是其重要鉴别诊断之一。本文报道了一例罕见以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突出表现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该患者最终通过淋巴结活检诊断套细胞淋巴瘤,经化疗治疗后精神神经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副肿瘤综合征 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现状影响因素。方法从深圳市精神卫生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获取严重精神障碍个案管理数据资料,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行为发生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社区居家在管严重精神障碍30 581例,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6%(2 319/30 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业(OR:1.29,95%CI:1.18~1.41)、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OR:1.19,95%CI:1.03~1.36)、建档前发生暴力行为(OR:2.98,95%CI:2.64~3.36)社区面访≥5次(OR:2.46,95%CI:2.06~2.94)是暴力行为危险因素。已婚(OR:0.81,95%CI:0.74~0.90)、诊断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OR:0.25,95%CI:0.20~0.32)、诊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OR:0.59,95%CI:0.41~0.84)、申请监护补助(OR:0.65,95%CI:0.58~0.72)、申请服药补助(OR:0.65,95%CI:0.59~0.73)、签约家庭医师服务(OR:0.68,95%CI:0.62~0.75)、参加年度健康检查(OR:0.80,95%CI:0.67~0.95)社区面访(OR1~2次:0.64,95%CI:0.54~0.76;OR3~4次:0.80,95%CI:0.67~0.96)是暴力行为保护因素。结论社区随访中应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综合评估,尽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 暴力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患者伴发躯体疾病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315例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以低文化男性居多,伴发躯体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低钾血症、肝功能异常、尿酸高、腹泻、贫血、高血压、慢性胃炎为主。结论 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可造成严重精神障碍、躯体并发症,临床医师有针对性采取预防干预策略,减少影响健康各种危险因素。

  • 标签: 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 躯体并发症 维生素 B1 叶酸
  • 简介:摘要:目的:颅损伤患者出现精神障碍使用护理干预方法,观察该种护理方法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颅损伤患者出现精神障碍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段为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并且根据患上使用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使用护理干预方法。结果:(1)患者治疗4周后使用NOSIE-30评分评价患者治疗情况,主要从抑郁、迟滞、易激怒、精神病表现、个人卫生、社会能力、社会兴趣进行评分,其中治疗组评分由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抑郁药精神病药物所致QT间期延长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