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40年代,青岛天灾人祸不断,许多儿童只能选择乞食街头,游走他乡。私立青岛儿童教养本着博爱精神于1947年开始接纳难童,对他们进行生活、教育、生产等方面的抚育。但因该院物资缺乏,实难达到理想的教养目的。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私立青岛儿童教养的解析,希望能从中得到对当今儿童慈善事业发展的启发,并促进当下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20世纪40年代 私立青岛儿童教养院 儿童慈善事业
  • 简介:西安孤儿教养是民国时期全国三大教养之一,也是西北地区最著名的孤儿教养。本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孤儿教养的发展历程、组织机构与管理运作、教育理念、经费来源以及孤儿生活状况。西安孤儿教养的管理运行机制、教育理念和经费筹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值得今天借鉴和学习。

  • 标签: 张子宜 西安 孤儿教养院
  • 简介:抗日战争是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决战,在浴血奋战中产生了大量伤残军人。妥善安抚这些伤残军人及家属是当时重要的政治、社会问题。国民政府在经济困窘,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扩大了教养的规模,强化了其“管、教、养、安置”的功能,伤残军人抚恤呈现出由恤金抚恤向服务抚恤侧重,物质抚恤与精神抚恤结合的态势。这种抚恤方式虽然节约了开支,保障了部分残废军人的利益,但囿于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效果有限。

  • 标签: 服务型抚恤抗日战争伤残军人教养院
  • 简介:个性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孩子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也是极不稳定的,在学龄前时期孩子的语言和动作都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但是还没有形成稳固定型的个性,因此是孩子个性的最初萌芽期。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孩子一生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智力,而是他们的个性。那么“个性”到底指什么?怎样才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孩子的“个性”呢?

  • 标签: 教养方式 儿童个性 行为方式 心理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考察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否存在差别及其与非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笔者随机抽取云南省农村中小学的160个班级,进行集中问卷施测.发现:(1)留守儿童感受到的温暖型教养方式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儿童类型在温暖型和敌对型的教养方式上主效应显著;(3)各类型留守儿童不同性别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非留守儿童和双亲外出儿童的性别主效应显著.研究表明,留守经历会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少的温暖型教养方式,而让母亲留在儿童身边作为照顾者,对儿童感受更多温暖型教养方式以减少其问题行为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易导致母子关系纠缠.若运用家庭治疗中的某些方法,比如设置亲子间的界限、调整家庭结构等,可能对留守儿童家庭问题的解决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不同类型 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 教养方式 性别
  • 简介: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已经产生,自我情感体验也发生于3岁左右。伴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的产生,学前期儿童的自尊也随之出现。而家庭是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社会载体,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都有形或无形地在对子女和其他年幼者施加着影响。对于处在3~6岁发展阶段的儿童,家庭教育在他们自尊的萌发以及发展方面都占据主导性的地位,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以及家庭结构等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幼儿自尊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自尊呢?本文试图从建立温和关爱的家教方式以及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两个方面,阐述在具体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

  • 标签: 家庭教育 自尊 亲子关系 教养方式
  • 简介:摘要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隔代教育也越来越多,隔代教育产生的问题日趋明显,由于缺乏父母长期陪在身边的权利,会使得隔代教育儿童产生自闭,孤独忧郁等不良情绪。由于隔代教育就会存在过多溺爱,对儿童健康成长也十分不利。加上婴儿童时期是儿童性格以及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关注隔代教养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 隔代教养 健康 价值观
  • 简介:摘要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儿童的活动中偏向使用的形式与方法,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表现。理解鼓励型教养方式更利于儿童社会化。父母与子女互动的“双向模式”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紧密相关。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是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家庭教养方式 儿童社会化 中国文化 教育体制 鼓励型教养方式
  • 简介:摘要:在我国,许多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家长教养方式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并体现在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行为问题、适应行为、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梳理中发现我国研究者们在自闭症儿童家长教养方式方面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仍然浮现出一些问题:本土化测量工具的缺乏、质性研究有所欠缺、对自闭症儿童家庭的教养方式研究不足,建议加强测量工具的研发、注重质性研究、加强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等。

  • 标签: 自闭症儿童家长 教养方式 文献综述
  • 简介:布鲁姆曾说过:"智力在人生最初三年的发展,等于以后十三年的发展,孩子天资发展的关键在于出生后头三年的经历."布鲁姆的话并不是凭空臆测,而是有科学依据的.现代医学已证明:"从出生到两岁是脑发育的最快时期,三岁前脑细胞发育已经完成70%~80%,且这三年间婴幼儿的身长、体重、头围、胸围、骨骼等都有一个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对三岁前婴幼儿的教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早期恰当的教养方式将会为婴幼儿健康的体质、发达的智力、良好的个性与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儿童教养 科学依据 现代医学 布鲁姆 脑发育 脑细胞
  • 简介:抗战时期,失教失养的难童人数众多,国民政府救济机构和慈善组织设立教养或保育,从事难童救济工作,但在收容的难童中,时常发生私自外逃的现象。难童私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儿童渴望自由;对教养保育院内的艰苦生活和枯燥环境不满;人际关系处理不恰当;家庭及亲人的吸引;到院外寻找实现理想的机会等。

  • 标签: 抗战时期 难童 逃跑 原因
  • 简介:作为孩子成长的关键人物之一,父亲对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中班儿童及其父母为被试,考察父亲参与教养的量(参与教养的时间)和质(积极教养行为)对儿童早期社会技能的作用。结果发现:(1)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以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仍显著预测儿童的社会技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2)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女孩的合作性、责任感、自我控制及总体社会技能,边缘显著预测男孩的主张性;父亲积极教养行为边缘显著预测男孩的主张性,对女孩各项社会技能的预测均不显著。(3)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水平低组儿童的合作性、主张性、责任感、自我控制及总体社会技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边缘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低组儿童的合作性和总体社会技能。表明父亲参与教养对母亲消极教养具有缓冲作用,其中父亲参与教养时间的缓冲效应更明显。

  • 标签: 父亲参与教养时间 父亲积极教养行为 早期社会技能 学前儿童
  • 简介:教养这一回事,人家都以为是出自名门才能得到。其实是一种普通常识.只要稍微注意,都可学到,和你的出身没有关系。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 简介:教养无关学历、无关身份、无关年龄,教养是尊敬是理解,是发自内心的优雅。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我到罗马旅游,找到两条专卖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地进去看。进去一家后,我就埋头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老先生问价钱。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我说:“为什么不卖呢?”他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在罗马,这个文艺复兴的故国,不经意之间,那种没教养、粗鄙的人格就露出来,这位老人把我点醒了。

  • 标签: 教养 文艺复兴 罗马
  • 简介:母亲的教养行为是家庭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母亲教养行为问卷对408名3-6岁儿童母亲的日常教养行为的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142名母亲施测了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问卷,以进一步探讨儿童年龄、性别、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特点的关系。研究发现:(1)3-6岁儿童母亲的教养行为包括敏感性、接触与参与、交往指导、认知发展指导、积极情感的表达与消极情感的表达等6个主要成分;(2)儿童的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的参与程度、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儿童性别仅在母亲的敏感性方面具有显著影响;(3)儿童的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关系。

  • 标签: 幼儿 母亲教养行为 儿童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福利儿童进行针对性流感预防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某福利102名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2021年1月~2021年12月这个福利没有开展针儿童流感的预防管理措施,设为参照组,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这个福利医院开展针对儿童流感的预防管理措施,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结果:实验组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P

  • 标签: 福利院 儿童 流感 预防护理 呼吸道疾病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福利儿童进行针对性流感预防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某福利102名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2021年1月~2021年12月这个福利没有开展针儿童流感的预防管理措施,设为参照组,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这个福利医院开展针对儿童流感的预防管理措施,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结果:实验组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P

  • 标签: 福利院 儿童 流感 预防护理 呼吸道疾病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300例幼儿的抚养人,其中隔代教养、共同教养以及父母教养各100例,统计他们教养儿童的情绪、性格、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评分。结果父母教养儿童各项评分均高于隔代教养、共同教养儿童,并且隔代教养儿童的得分最低,3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不如父母教养

  • 标签: 隔代教养 儿童 心理健康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