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孟东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9期
  • 机构: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河南商丘476400
  • 简介:免疫组化,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医院病理科中进行病理检查的一种技术手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抗原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后,从而鉴定出某种特异性抗原或某种化学物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形态、组织来院、分化程度以及组织亚型等情况。临床上开展免疫组化,能够有效帮助鉴别肿瘤的性质,并且能够判断肿瘤的原始细胞,因此临床上在进行普通病理检查后,若是不能判断所检测的标本的性质,就需要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检测,通过采取免疫组化检测,能够进一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免疫组化;特点;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对免疫组化技术操作过程的分析与质量控制管理方法,规范免疫组化技术操作,保证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但影响免疫组化质量的因素很多。因为免疫组化最大特点是能够表达组织中细胞具有的抗原性物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学诊断中。对于肿瘤疾病的诊断分类及预后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免疫组化技术原理的角度,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过程中产生的多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 标签: 免疫组化 病理诊断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我院 2022年5月至 2023年5月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50例。将其作为分析。另选取同期 15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人员的抑癌基因 KAT1表达情况,并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肿瘤标志物 CEA、CA12-5、CA19-9水平。结果 分析患者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以及癌组织细胞中的 KA1 表达分布逐渐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患者的正常组织与对照正常组织抑癌基因 KAI1表达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患者的肿瘤标志物 CEA、CA12-5、CA19-9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是诊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检查方式,检测肿瘤标志物 CEACA12-5、CA19-9 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免疫组化染色法 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10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研究实验,对所有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查,同时与常规涂片结果作对比。结果:100例患者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查,有60例检出恶性病变,40例检出良性间皮细胞增生,无可疑阳性病例;经常规涂片检查,检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可疑阳性病例各有34例、52例和14例。常规涂片免疫组化技术在检查准确率(86.0%vs100%)上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0,P<0.05)。结论: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实施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对辅助评估疾病预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胸腔积液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62例经超声引导下开展活检穿刺(以此为金标准)进行活检确诊的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后均行免疫组化技术检查,统计分析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检查结果。结果:免疫组化技术的阳性检查结果为96.77%(60/62),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033、P=0.154)。结论: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中,可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70例肿瘤患者,纳入期限2021.8~2022.8月,按照不同病理诊断方法分为对照和观察,各40例,前者采用常规穿刺活检方法,后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比较两诊断阳性率和满意度,探讨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阳性率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与常规技术相比优势明显,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技术 常规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62例经超声引导下开展活检穿刺(以此为金标准)进行活检确诊的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后均行免疫组化技术检查,统计分析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检查结果。结果:免疫组化技术的阳性检查结果为96.77%(60/62),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033、P=0.154)。结论: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中,可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殊染色结合病理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我院接收的60例肿瘤患者为对象,入选者均经穿刺活检诊断,对采集的组织通过特殊染色体及免疫组化技术实施诊断,比较不同检验技术的检出结果。结果;病理特殊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检验明显比单一检测结果高,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肿瘤患者接受特殊染色与病理免疫组化联合诊断,有利于提升检测阳性率,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术中冷冻切片HE染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快速诊断,然而,由于某些肿瘤细胞在HE染色组织形态学上的相似性,该方法易漏诊、误诊,甚至造成患者二次手术或医疗事故。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是病理工作中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但其染色时间长,无法在术中及时提供诊断结果。而术中冷冻切片HE染色结合快速免疫组化染色可大幅提高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本文从术中快速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史、应用场景、技术要点和优缺点等多方面阐述了此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术中快速免疫组化 冷冻切片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石蜡切片后粘胶技术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院会诊待未经处理的石蜡切片白片50张,石蜡块20个(10个蜡块曾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发生脱落),按照常规石蜡切片,然后做粘胶技术进行处理,分析石蜡切片后粘胶技术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石蜡切片后粘胶技术处理的切片后,不管是通过酶消化,还是通过微波处理,均未产生掉片情况的产生,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后,无非特异性的北京,染色效果和未经任何处理的切片大致相符,而未经过粘胶处理的出现部分或者全部的组织切片从载玻片上脱落。结论: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应用石蜡切片后粘胶技术进行处理,可及时补救可能发生脱落的切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石蜡切片 粘胶技术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制片中的质量控制因素对制片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2023年5月份我院的5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和对照患者各25例。对照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制片、质量控制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对比两制片的良好率。结果:经控制后,对照制片良好率低于观察(P<0.05)。结论:质量控制是提高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发展和临床检验的基础。

  • 标签: 质量控制 免疫组化 制片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使用免疫组化染色诊断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断的PTC患者37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诊断方法不同分成一与二,一采取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诊断,二使用光镜诊断,对比两诊断结果。结果:一和二诊断准确率情况,一阳性为97.29%,二阳性为75.67%,(x2=13.256,p=0.012),结果有差异。结论:PTC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诊断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PTC 免疫组化染色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应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对象60例为胸腔积液患者,入院后以颜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n=30)、研究(n=30)两,分别给予常规细胞学涂片检测与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对比应用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结果:研究较对照的检验结果更理想,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诊断部分恶性胸腔积液病症时,采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能够切实提升临床诊断率,应用优势显著。

  • 标签: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 胸腔积液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组化是宫颈癌病理诊断的关键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简称为免疫组化,其在医学病理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实施检测组织内抗原分布情况。跟随我国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目前,国内医学人士掌握的免疫组化技术经验更加丰富,而免疫组化技术是现阶段生物医学形态以及代谢研究重要技术,该技术在我国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

  • 标签: 宫颈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