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控制减少发文,是各级政府克服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转变工作作风重要标志.也早已引起各级领导机构足够重视。尽管各级政府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收效甚微,许多措施流于形式。吉林市政府办公厅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一些控制减少发文制度规范,具有一定成效。

  • 标签: 发文 市政府办公厅 文牍主义 官僚主义 领导机构 工作作风
  • 作者: 蒋忠良1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3-03-13
  • 出处:《医师在线》 2023年第2期
  • 机构: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
  • 简介:摘要:血常规检验为临床检验较为基础性诊断方式,患者临床治疗能借助血常规检验结果确定后续治疗方向。但临床血常规检验质量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医护工作人员应积极寻找影响其质量因素,并予以相应干预,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辅助诊疗工作开展。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

  • 标签: 血常规 影响因素 控制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并分析控制对策。方法选择本院检验科2014年1月-2014年4月正常体检人群600例,200例血样分别取自静脉血末梢血,其余血样均取自静脉血,200例血样分别在2h内检验24h后检验,200例血样分别置于室温和冰箱后6h检验,其余条件均相同。观察不同采血部位、放置时间、放置温度等因素对血液检查结果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控制策略。结果静脉血白细胞计数(109/L)红细胞计数(1012/L)分别为5.90±1.424.36±1.27,均低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血小板计数(109/L)为159.05±18.47,高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血小板计数(109/L)为130.47±21.39,均低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采血部位放置时间会对血常规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在检测过程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控制实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 标签: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胡红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黑龙江省萝北县共青农场医院      黑龙江鹤岗    154213)     【摘    要】    目的: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门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不同采血方式、不同送检时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有11份血液误差标本是由于受检者自身原因导致的,所占比例为22.00%。采血后2h送检结果与采血即可送检结果无差异(P>0.05),但采血后6h送检结果与采血即可送检结果相比,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PLT值低于静脉血(P<0.05),其WBC、RBC、Hb则高于静脉血(P<0.05)。结论:明确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常见影响因素,做好检查前的质量监管和控制,尽可能避免外界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切实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控制方法。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送检时间下、不同存储时间下血常规结果。结果:4h内送检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24h内送检(P<0.05);4h内送检者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均低于24h内送检(P<0.05)。末梢采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高于静脉采血(P<0.05),末梢采血血小板计数低于静脉采血(P<0.05)。结论:不同送检时间以及不同存储时间均会影响血常规结果,应监督、监测检测质量,避免外界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做好血常规检验工作。方法随机抽取血常规检验标本100例,从温度、时间两方面进行检测,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均有影响,放置时间越久对检测结果影响越大。结论应选派高素质检验人员使用维护血常规标本,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送保存时间,以获得最佳检测结果。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温度 时间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血常规检测误差影响因素。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0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条件下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血常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结果会受储存时间储存温度影响。结论临床进行血常规检测时,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为了保证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应该选择在合适时间、合适条件下采集储存血液标本,及时送检,降低误差。

  • 标签: 血常规 影响因素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送件时间、采血部位、保存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干扰因素,探讨其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13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血常规检测后,观察不同送检时间、不同采血部位以及不同保存环境温度下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除送检5min12h血小板检测存在一定差异(P<0.05),不同送检时间血常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低温和常温环境下保存血液样本,其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相仿(P>0.05)。静脉血液样本与末梢血液样本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血方式、送检时间是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 标签: 血常规 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例门诊住院病人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结果人为因素、生理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结论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众多,需采取措施,提高检验质量。

  • 标签: 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集200例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末梢血,行血常规检查;分别对室温下放置10min、2h、12h24h后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对血常规检查主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末梢血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检测值均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静脉血(P<0.05),白细胞(WBC)分类百分比和静脉血无差异(P>0.05);静脉血WBC、RBCHb不同时间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PLT较放置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较多,选取静脉血在2h以内进行检查可以降低误差。

  • 标签: 血常规 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RP血常规检测在儿科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同时检测过CRP血常规患儿146例,观察不同患儿CRP指标与血常规白细胞相关性。结果146例患儿血常规结果,WBC>10×109/L患儿有81例;CRP>50mg/L患儿有43例,CRP>8.2mg/L患儿有67例。WBCCRP同时增高有52例。根据病程以及血培养等结果显示,确诊为细菌感染患儿为49例。确诊为细菌感染患儿CRP均>8.2mg/L,其中40例>50mg/L。结论CRP联合WBC检测在早期即可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清CRP 血常规 白细胞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因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作血常规检查体检者80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静脉血手指血,观察不同采取部位以及不同采血后检测时间检验指标数据并比较分析。结果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低于手指血,血小板计数高于手指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6h血小板计数低于4h、2h及即时检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部位、检测时间对血常规结果均有影响,应加强检测前后质量控制,减少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因素

  • 标签: 血常规 采血部位 检测时间,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度及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来我院体检正常人15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采集2份血液样本,一份保存在常温下(A组),一份保存在-4℃条件下(B组),分别放置30min、1h、2h、4h、12h以及24h后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不同检验时间,两组标本MCHC、HGB、WBC以及RBC水平变化不大,但是PLT水平变化较大;样本保存12h后,A组B组MCHCHCT水平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时间温度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

  • 标签: 血常规 时间 温度
  • 简介:摘要在我国现代医学发展过程血常规检查技术对于医学整体诊断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现代血常规检查主要依托于血液分析仪进行,通过血常规检查仪器能够有效、准确地检测出血液相关指标指数。但是在实际检测过程由于检测人员、检测机、受检人员等多方面的影响,经常性会发生检测失效、不准确现象,这对于相关疾病治疗工作十分不利。因此对于影响血常规检查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血常规检查有效性,促进医院检查工作发展。

  • 标签: 血常规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组织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常规检测,比较各种因素影响程度。结果使用压脉带时间对于血常规影响在1分钟及2分钟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在3分钟时出现了明显变化,P<0.05。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2个小时对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上无影响,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影响。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4个小时除了对纤维蛋白原无影响之外,对其余三项指标都有影响。结论采集标本方式标本放置时间长短都是影响血常规、凝血常规分析前重要因素,在临床诊断上,医师需要将以上影响因素考虑进去,以免造成病情误判。

  • 标签: 血常规 凝血常规 分析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RP血常规检测在儿科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同时检测过CRP血常规患儿146例,观察不同患儿CRP指标与血常规白细胞相关性。结果146例患儿血常规结果,WBC>10×109/L患儿有81例;CRP>50mg/L患儿有43例,CRP>8.2mg/L患儿有67例。WBCCRP同时增高有52例。根据病程以及血培养等结果显示,确诊为细菌感染患儿为49例。确诊为细菌感染患儿CRP均>8.2mg/L,其中40例>50mg/L。结论CRP联合WBC检测在早期即可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清CRP 血常规 白细胞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