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心房颤动治疗中采用CBA(冷冻球囊消融术)与RFCA(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年限跨度范围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择取病例样本为本院收治120例心房颤动患者,行电脑随机抽签模式分组,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为RFCA治疗,研究组患者为CBA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左下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PVI(肺静脉隔离)即刻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存在差异(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采用CBA、RFCA行PVI成功率接近,CBA治疗可缩短消融时间及手术时间,有助于改善预后效果,且未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优于RFCA,可全面推广。

  • 标签: 冷冻球囊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冷冻球囊消融凭借其快速、高效的特点,已成为心房颤动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然而与射频消融相比,冷冻球囊消融发生膈神经麻痹的风险明显升高。本文对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术中膈神经麻痹的现有认识做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消融 膈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冷冻球囊消融术对房颤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患者80名,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的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结果: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效果为95.0%,传统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为82.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为10.0%(4/40),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冷冻球囊消融术 房颤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冷冻消融(ECA)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采用ECA治疗的9例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6例;中位年龄76(50~88)岁。输尿管肿瘤6例,肾盂肿瘤1例,输尿管合并肾盂肿瘤2例;7例为单侧UTUC,2例为双侧UTUC;6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无孤立肾患者。肿瘤直径(1.53±0.91)cm,临床分期均≤T2期,无原位癌,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所有患者均有强烈保肾意愿。全麻,患者在内镜下同期完成病灶活检、管腔内肿瘤激光切除和肿瘤基底的液氮冷冻消融术。9例中8例行输尿管镜下肿瘤冷冻消融术,1例行经皮通道(F12)肾镜下肿瘤冷冻消融术。术后3个月随访行输尿管镜检查,后续根据患者情况复查CT尿路造影或输尿管镜。记录围术期并发症、随访结果等。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冷冻消融中位时间为6(4~16)min。中位随访16(4~24)个月,所有患者原发灶处均未出现复发。2例多发肿瘤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输尿管镜时发现原发灶外的新发肿瘤,并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1例术后4个月因心血管意外死亡;1例术后6个月出现输尿管狭窄,予输尿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扩张治疗后随访16个月未出现二次狭窄;其余5例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输尿管狭窄。结论ECA治疗局限性UTUC,术后未出现原位复发,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低,是值得探索的新方法,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大样本研究验证。

  • 标签: 上尿路 内镜下冷冻消融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选择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展开疾病治疗。结果:对于68例患者实施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后,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以及完成手术后,未表现出皮下气肿、胸腔积液与肺部感染等现象。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有效应用后,可获得较为理想治疗效果,并且可避免患者表现出皮下气肿、胸腔积液与肺部感染等系列并发症现象。

  • 标签: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 孤立性肺结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犬大腿肌肉组织行冷冻球囊消融,探讨消融温度、时间及冷冻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按照不同消融时间(60、120、150、180 s)对犬大腿肌肉进行冷冻球囊消融,记录并比较球囊最低温度、局部组织温度、病理改变和损伤深度。结果①消融60 s组球囊最低温度、球囊最低温时头端组织温度为(-59.83±1.17)℃和(-63.38±1.35)℃,180 s组为(-71.67±2.80)℃和(-76.15±2.68)℃,60 s组温度最高,180 s组温度最低,但消融120 s、150 s、180 s之间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消融30 s时球囊温度为(-41.96±3.63)℃,使球囊温度降至-40℃以下,且冷冻消融前30 s温度下降速率最快,为(2.57±0.12)℃/s,消融60 s后球囊温度下降速率明显变慢。③消融60 s组复温时间[(19.17±4.02) s]及解冻时间[(75.83±17.42) s]随消融时间增加而增加,复温及解冻速率均由快变慢。④消融150 s组最长损伤深度(6 095.2 μm)最长,>60 s组(2 985.6 μm)、120 s组(5 501.5 μm)和180 s组(5 612.8 μm),但与120 s、180 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冷冻时间、冷冻温度与组织损伤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损伤深度与冷冻时间呈正比,冷冻温度平均下降速率由快变慢,当冷冻时间超过120 s,冷冻造成的损伤深度随消融时间的增加并无明显延长。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消融 比格犬 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冻消融技术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复发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1例行冷冻消融治疗的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3.1(57.3~85.0)岁,初诊Gleason评分6分5例,7分8例,≥8分8例。初诊临床分期:cT2期13例;cT3期8例。放疗前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35.3(6.4~78.5) ng/ml,放疗后PSA最低值为1.8ng/ml;中位随访8(3~12)个月后均因PSA持续升高就诊。盆腔MRI及PSMA SPECT检查提示前列腺癌原发灶复发。21例均行挽救性内分泌治疗,冷冻消融术前PSA 4.1(1.8~14.4)ng/ml。术前检查综合评估,患者仅原发灶复发,未见淋巴结或远处转移。采用氩气-氦气低温手术治疗系统,针对复发病灶留置1~3根冷冻针,采用两个冷热循环进行冷冻消融。术后继续应用内分泌治疗。观察不良反应,以及PSA进展、原发灶复发或转移等预后指标。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评估前列腺体积中位值为42.0(23.0~85.0)ml。21例中术后2例出现尿潴留,1例尿路感染,2例排尿后出现组织脱落。11例术后2~3个月PSA快速下降,下降至中位最低值0.400(0.003~2.800)ng/ml。冷冻消融术后中位随访18(6~51)个月,1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前列腺局部仍有弥散受限或PSMA摄取增高;4例出现PSA进展,PSA进展时间中位值13(4~36)个月;16例疾病控制良好。无复发转移病例。PSA进展患者较疾病控制良好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更大[69.2(59.2~85.0)ml与38.7(23.0~48.7)ml,P<0.001],冷冻消融术前PSA更高[9.8(6.4~14.4)ng/ml与2.0(1.8~13.8) ng/ml,P=0.021]。结论前列腺冷冻消融可延缓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后原发肿瘤复发后的进展,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不高,可作为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复发的一种局部治疗选择。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冷冻消融 根治性放疗 原发灶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局式护理在冷冻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冷冻射频消融术治疗的282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局式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在接受冷冻射频消融术治疗期间,给予其全局式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能够快速地完成手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冷冻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 全局式护理
  • 简介:摘要第2代冷冻球囊用于肺静脉电隔离的成功率显著高于第1代,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手术中使用广泛,在持续性房颤消融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但其应用于肺静脉以外心脏组织的消融仍处于探索阶段。

  • 标签: 心血管病学 冷冻球囊 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A)在治疗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LSP-AF)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268例瓣膜病合并LSP-AF,在心脏手术同时行BRA手术患者。比较患者术后窦性心律转复及房颤复发情况等,以及影响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268例患者中行单纯二尖瓣手术86例,单纯主动脉瓣手术4例,联合瓣膜手术164例,其他类型手术9例。术前房颤病程(2.00±1.89)年,左心房直径(56.83±8.27)mm,术后30天内死亡15例。术后随访窦性心律维持率1年86.6%,2年75.4%,5年67.7%,8年57.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HR=1.073,P<0.001)和房颤病程(HR=1.070,P=0.025)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瓣膜手术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采用双房全迷宫消融线路,并发症少,安全简便且远期效果良好。

  • 标签: 房颤 瓣膜性心脏病 双极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现报道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房颤冷冻消融术并单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采取"鞘中鞘"的方法,将冷冻球囊再次成功进左心房。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再次进行房颤冷冻消融术,术中操作安全、有效。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消融 无导线起搏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离体猪心的可行性,观察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的效果。方法实验一:将6只离体猪心按照冷冻消融时间分为1 min组、3 min组和5 min组(各2只),均以100%功率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冷冻消融结束后测量超声图像、实体解剖的冰球大小及冷冻冰球融化后坏死区大小。实验二:将离体猪心分为冷冻消融组和射频消融组(各3只),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冷冻功率100%,射频功率40 W,均消融1 min后,观察比较两种消融方式完全坏死区及不完全坏死区的范围。结果实验一:冷冻消融时间1 min组超声测量冰球短径为(8.00±0.84)mm,实体测量冰球短径为(8.38±1.19)mm,实体测量坏死区短径为(8.35±0.83)mm;3 min组超声测量冰球短径为(19.4±0.28)mm,实体测量冰球短径为(19.03±0.33)mm,实体测量坏死区短径为(19.16±0.25)mm;5 min组超声下测量冰球短径为(26.4±2.54)mm,实体测量冰球短径为(26.01±0.24)mm,实体测量坏死区短径为(24.82±0.25)mm。对上述数据进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区组因素b(冷冻时间1 min、3 min、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884,P<0.001),进一步行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处理因素k(测量方式包括超声图像测量、实体解剖的冰球测量及冷冻冰球融化后坏死区测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70,P=0.635)。实验二:射频消融组不完全坏死带占射频消融区半径比例为0.64±0.01,冷冻消融组不完全坏死带占消融区域半径比例为0.26±0.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可以认为冷冻消融的不完全坏死区小于射频消融。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范围可控,消融区域超声图像评估较为准确,不完全坏死区小,在心脏消融方面可能有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Liwen术式 冷冻消融 离体猪心 氩氦刀
  • 简介:摘要冷冻球囊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冷冻球囊仍处于二维标测时代,不仅增加X线照射剂量,而且无法进行三维电解剖标测,限制了其临床应用。Kodex-EPD是一种新型三维标测系统,能够提供三维导航、三维标测功能,本文报道Kodex-EPD系统指导下冷冻球囊消融房颤1例。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三维标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微波消融术、氩氦刀冷冻术治疗中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内胆管癌细胞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微波消融术,实验组采用氩氦刀冷冻术,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术的技术成功率、生存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实验组的技术成功率、生存率、复发率相较于对照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降低。结论:针对远端中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应用微波消融术、氩氦刀冷冻术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 标签: 中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 微波消融术 氩氦刀冷冻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应用二代冷冻球囊行肺静脉电隔离(PVI)的房颤患者共760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记录各年龄人群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房颤复发率。对其中≥75岁的老年组患者与年龄<75岁的按1∶2倾向评分相匹配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的进一步比较。结果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48例房颤患者按年龄分组。各年龄组复发率:中青年组(年龄≤44岁)34.7%(25/72),中年组(年龄45~59岁)29.2%(78/267),年轻老年组(年龄60~74岁)32.2%(119/369),老年组(年龄≥75岁)32.5%(1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老年组患者进行1∶2倾向性评分匹配对照组进行分析,其中老年组37例,对照组74例。70.3%(26/37)的老年组患者术后无房颤/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复发,67.6%(50/74)的对照组患者无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老年组中7例(18.9%,7/37)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应,对照组中20例(27.0%,20/74)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代冷冻球囊行房颤PVI治疗老年患者(年龄≥75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复发率、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曝光量等与75岁以下人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二代冷冻球囊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冷冻球囊消融在高龄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行冷冻球囊消融的高龄阵发性AF患者,统计其1年随访的AF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冷冻球囊消融在高龄阵发性AF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60例患者,平均年龄(83.0±2.5)岁,男性36例(60%),CHA2DS2-VASc积分为3.0±1.0,42例(70%)合并高血压,18例(30%)合并糖尿病,18例(30%)合并冠心病,12例(20%)合并肾功能不全,平均手术时间(从开始静脉穿刺至撤除导管)为(70.0±10.5)min,左房内操作时间(从房间隔穿刺至撤除导管)为(40.0±6.0)min,平均冷冻消融次数为(5±1)次,冷冻消融时间为(14.0±2.0)min,X线曝光时间为(15.0±1.6)min。1个月随访时,4例患者出现持续时间>30 s的AF,后均自行转复;3个月随访时,2例患者出现心房扑动,静推伊布利特后心律转复;6个月随访时,全部患者均为窦性心律;12个月随访时,6例患者出现AF复发,加用胺碘酮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在随访期内,60例患者均未发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未发生心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阵发性AF患者,冷冻球囊消融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肺静脉隔离。

  • 标签: 冷冻球囊消融 老年人,80以上 阵发性心房颤动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冻结法施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采用冻结法施工技术已有40多年历史,主要用于煤矿井筒施工;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工程迅速发展,沿海城市地铁建设往往需穿越地质水文不良地段,区间标准断面采用盾构法较可靠,但异形断面和作业面采用盾构法则不可行,冻结法以期可靠性逐步得到采用;

  • 标签: 城市轨道 冻结法 联络通道
  • 简介:摘要:在现代空分设备中预冷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装置,是保证空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中空冷塔出口温度的变化对纯化系统及空分装置稳定运行起着十分关键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空分预冷系统冷冻水泵气蚀后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保证分子筛吸附器和空分设备的正常运行给予个人理解及建议。

  • 标签: 空分设备 空气预冷系统 纯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