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5月~2015.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按照溶栓后头颅CT复查结果将其分为如下两组①无HT组;②有HT组,经Ligistic回归分析后总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HT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明显多于无HT组,HT组溶栓前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i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早期CT缺血性改变、溶栓时间>3h、是继发HT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主危险因素为早期CT缺血性改变、静脉溶栓前NIHSS评分值偏高、发病至溶栓时间>3h。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出血脑卒中患者各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发病后3h内收缩压的初次测量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后15min内的平均收缩压变化最大;发病后15min~24h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收缩压无明显变化,出血脑卒中患者则慢慢降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收缩压无明显变化,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收缩压明显上升。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发病前后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护理过程当中,予以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癫痫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全部50例患者中,47例患者的病情得以有效控制,3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呼吸衰竭、颅内出血以及脑疝。结论临床中在对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让临床治疗效果得以有效提升,降低临床病死率。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癫痫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观察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疾病治疗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满意例数28,占70%,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满意例数37,占92.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癫痫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系统护理等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癫痫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2014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卒中住院病人,获得2272例患者具体资料。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及SPSS19.0进行分析,从中探讨缺血性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脑卒中、糖尿病、心脏病患病率及用药率方面明显高于出血脑卒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阴离子间隙方面明显低于出血脑卒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脑卒中、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更为密切,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出血脑卒中,年老患者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要针对患者具体的病情,展开有效的控制措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承气汤在治疗出血脑卒中后胃动力缺乏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在胃动力缺乏治疗中的具体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出血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与对照组,每组给予对应的治疗药物,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胃泌素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但中药组水平下降幅度最显著,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以中药组改善效果最显著。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胃泌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组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对于出血脑卒中后胃动力缺乏的患者应用大承气汤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大承气汤 出血性脑卒中 胃动力缺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治疗出血脑卒中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出血脑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按照出血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加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改良Rankin量表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的改良Rankin量表评估结果≥3分的占23.44%,显著低于对照组(43.75%)(P<0.05)。结论吡拉西坦可有效减轻出血脑卒中后脑水肿,对出血脑卒中的病情以及患者的预后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吡拉西坦 出血性脑卒中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出血脑卒中患者CT结果与脑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CT证实为脑出血卒中患者110例,对其行脑电图检查,将脑电图检查结果同CT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CT结果与脑电图结果对比,内侧型出血患者在脑电图高度不正常中比例最高,为48%,与外侧型和脑叶型出血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比较中,出血量>40mL30例中,脑电图高度不正常16例,占53%。结论在出血脑卒中患者中,内侧型出血患者及出血量较多患者脑电图不正常的比例较高。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CT 脑电图 血肿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卒中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7.67%和81.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癫痫症状,护理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 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出血胃炎内镜下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2月间接收的4123例胃部不适患者,对其进行内镜检查,判断是否为出血胃炎,并分析其特征。结果94例出血胃炎内镜下检查结果为2例十二指肠出血,占总数比例的2.12%,28例为多个部位出血,占总数比例的29.78%,64例为胃底出血,占总数比例的68%。结论通过胃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和分析,可以准确观察其病情,但在分析时要注意与不同类型出血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出血性胃炎 内镜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出血结膜炎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2年11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出血结膜炎患者31例,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经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工作后,所有患者均全部治愈,并且均没有发生并发症,无1例在家庭、同事、同学之间流行。结论对急性出血结膜炎患者给予心理护理、针对性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对交叉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促进患者的痊愈以及防止疫情的流行扩散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 标签: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出血胰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出血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80.00%)低于观察组(9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75.00%)也较观察组(97.5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对急性出血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率,具有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10例出血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脑梗死多发生于起病4d到2周,与大面积梗死、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本组110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95例预后良好,13例预后较差,2例因同时并发心衰、肾衰等死亡。结论出血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观察血压、血糖、CT/MRI,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发病机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出血脑卒中患者预后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出血脑卒中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入院的途径将其分为院前急救组与自行入院组,其中院前急救组40例患者接到求救电话后进行院前急救处理措施,自行入院组患者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统计两组患者预后结局及死亡率。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明显短于自行入院组,P<0.05,并且院前急救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自行入院组,临床预后结局优于自行入院组,P<0.05。结论对急性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可有效节约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临床结局及死亡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预后结局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6例出血中风患者病案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和《中华神经科学会推荐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两大类。再分别对这两大类进行分组,依据治疗方法特点分为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以《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为依据进行证候学分析,以患者出院为观察终点对组间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急性期类中没有仅采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中西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中医治疗组。

  • 标签: 出血性中风 临床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治疗出血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治疗的出血胃炎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7.14%,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治疗出血胃炎中手术治疗效果更佳显著,有利于患者更快恢复健康,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应予以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 出血性 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出血中风后失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5年收治的100例出血中风后失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结合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中医辨证对中风后失语患者采取分型论治,两组患者均接受28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语言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语言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出血中风后失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辨证治疗不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明显改善患者失语障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医辨证出血性中风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