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唐诗人司空曙的生平经历、创作分期及诗集版本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索,用统计学的方法,指出他现存作品在题材和体裁上的突出特征,认为交游活动是激发其创作的主要因素。所谓“十才子”集团即因此得到成立。

  • 标签: 古代文学研究 中唐时期 司空曙 诗集版本 作品特征 生平
  • 简介:本文根据庾肩吾《书品》与梁武帝书论的对比和史书中的有关史料,推断庾肩吾最有可能创作《书品》的时间,应在梁中大通三年萧纲争为太子之际。

  • 标签: 创作年代 萧纲 书品 梁武帝 史书 书论
  • 简介:关于桧诗产生的时代,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在郐国灭亡之前,即春秋初以前;一说桧诗实际是“郑诗”,即郐国灭亡之后。二说都系猜测,尚无明确定论。通过对《桧风》四首诗的创作时代进行研究发现:《桧风》应创作于桧灭之前,但具体年代难以考证。

  • 标签: 桧风 社会大背景 创作时代 主旨
  • 简介:戏剧作为一种通俗的文艺样式,在《红楼梦》由小说文本向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的传播过程申所起作用十分巨大。但众多的清代“红楼戏”中,清代“红楼”第一戏创作与流传至今却未有定论。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推动了《红楼梦》在全社会范围的传播进程,促进了“红学”的形成。

  • 标签: 《红楼梦》 第一戏 创作与流传
  • 简介: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和自居易《新乐府》五十首的创作时间,学界流行的观点是认为大约作于元和四年(809),其根据是《白氏长庆集》中《新乐府》五十首总序后所署的“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诸字。然而验以元白文集中其他有关诗文,“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诸字颇多可疑之处。综合各种相关材料来看,这两组诗的创作时间最有可能是在元和七年(812)。白居易后来编文集时之所以要在《新乐府》诗序后署上“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诸字,则可能是为了洗刷元和十年江州之贬时政敌加于他的触犯名教的罪名。

  • 标签: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新乐府》 创作时间 元稹 白居易
  • 简介:明代,是宁夏在政治、经济、文学等各方面的大发展时期,由于宁夏在明政府边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促使着明政府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开发和管理,于是大批的人力资源被分派此地,其中就有许多文士因为各种原因往来于此地,他们在宁夏的文学创作给当地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所谓“往来宁夏文士的文学创作”,就是指明代因各种原因曾经实地往来过今宁夏地区的文士在此地进行的文学创作,那些本土文士的创作和未曾实地来往于宁夏的文士想象和遥寄之作,都不在研究范同内。

  • 标签: 宁夏地区 创作意义 文士 明代 文学创作 考论
  • 简介:《乐府补题》是宋末元初易代之际同题唱和词集,在清初词坛掀起了第一次“拟《乐府补题》”唱和热潮。至雍乾词坛,出现了第二次唱和高峯,共有五十位词人参加,存一百五十七首唱和词。清中叶士风多归理学,世称雅正;词坛又受到浙派创作的影响,这使唱和词风在形式上注重巧构形似和搜典钧摭。同时,雍乾词坛“拟《乐府补题》”唱和虽然在主题上对前代、前朝有所承变,拓宽了吟咏领域,但明显减弱了情感表现的满度和强度。

  • 标签: 唱和 浙派 雍乾词坛 “拟《乐府补题》” 词风 主题
  • 简介:顾太清的身世和经历,有许多像谜一样的疑团,曾经吸引了许多学者来考证。现在有的问题弄清楚了,有的其实还是没有弄清楚,甚至有很大分歧,有的似无问题,其实是存在疑问的。笔者尝试在给太清词作编年笺注时,发现了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下面试作一点梁

  • 标签: 顾太清 生平 中国 文学创作 文学研究 《子春集》
  • 简介:冯叔鸾(1884—1942),名远翔,字叔鸾,以字行。室名“啸虹轩”,自署“马二先生”“啸虹轩主人”等。祖籍河北涿州,生于江苏扬州,幼居北京。②他是活跃于民国初年的戏剧家之一。

  • 标签: 戏剧创作 考述 演出 民国初年 戏剧家
  • 简介:《讌乐》是唐太宗时协律郎张文收创作的一部作品,新旧两《唐书》及《通典》、《册府元龟》中均有记载,但其创作年代各书记载有异。孰对孰错?又各为什么?笔者对这个问题做一小考。讌

  • 标签: 两《唐书》 张文收 讌乐 创作考辨
  • 简介:严廷中(1795—1864),字古卿,号秋槎、岩泉山人等,云南宜良人,是清代嘉庆、道光在文人结社、曲家交往和戏曲创作方面较有特色的戏曲家。严廷中弃举业而援例为山东县丞多年,大兴文教,有政声,为邑人所感戴。引疾归里后,主讲雉山书院,并与戏曲家周乐清、严保庸、汤贻汾、何佩珠等人有交往。严廷中在武昌仕宦时时倡秋声诗社,在扬州主盟春草诗社,和者众多,

  • 标签: 严廷 中秋声 创作考论
  • 简介:清代江西龙泉(今遂川)人周埙不仅是乾隆年间政绩卓著的廉吏,也是当时的诗文名士。他与蒋士铨、彭元瑞、杨锡绂等名士有交往。清代《龙泉县志》记载了他大量的诗文题赠。他还擅长戏曲创作,有《拯西厢》、《中州愍烈记》、《广陵胜迹传奇》等不少颇具价值的戏曲作品存世,这一点长期被相关戏曲研究史料所忽视。

  • 标签: 周埙 龙泉 诗文 戏曲
  • 简介: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民国时期留学欧陆的女性艺术家群体的西画创作语言与中国现代以油画为主的西洋画融入民族血液的早期实践。其同样可视作管窥20世纪前期本土西画运动演进的一个历史切口。留欧女性艺术家群体隶属于中国现代西画的"欧洲体系",因而具备了"欧洲派"的艺术语言风格与精神风貌,同时其艺术创作又兼具了特有的性别视点与感知经验。但由于时代的变迁、战乱、国难等诸多原因,这批女性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似乎就此被历史所遮蔽,鲜少为当今的美术圈及普罗大众所认知。故此,有必要重申此群落的意义与价值。

  • 标签: 民国时期 留欧女性西画创作群体 形式语言 中国语境 女性视点
  • 简介:一个忍饥受寒、困守贫夫十三载的无知少妇.被无良妗婆与黑心媒婆每日搬挑、教唆得错动了离婿别嫁的念头.在家对着夫婿娇嗔撒泼,费尽心力求取一纸休书。夫婿眷恋旧日恩爱,不愿相离,于是苦口婆心.百般劝说.希望打消妻子的索休念头.以偕老百岁。怎奈少妇正值头脑发热.一心求去.根本无心领受夫婿情谊。即便是乡邻长辈特意登门劝解.良言忠告说尽.少妇亦丝毫没有改变心意.最终还是抢了休书.跟着妗婆扬长而去.

  • 标签: 梨园戏 创作 传统 少妇
  • 简介:[内容摘要]高二适先生毕生治学不倦,于诗书、点校、考证诸方面卓有建树。文章在充分掌握若干史料文献的基础上,对二适先生在渝时期进行读书临池、诗歌创作以及与陪都诗人交往唱和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考证,力求填补过往高二适先生研究的空白,还原一代大家早期成长的真实面貌。

  • 标签: []高二适先生 重庆 诗歌 读书
  • 简介:关于中国古代八景诗兴起于何时、何人最早创作八景诗的问题,学界看法不同,众说纷纭。针对这种现象,经过一系列的考证辨别,文章否定了苏轼等为"八景之祖"的观点,指出宋仁宗庆历年间应是八景诗兴起的时代,而庞籍应是宋代最早创作八景诗的诗人。

  • 标签: 宋代 八景诗 庞籍 八咏
  • 简介:《庆善乐》是唐代重要的宫廷音乐之一,是唐代"三大舞"之一和比较具有影响的燕乐大曲之一。因此,理清《庆善乐》的创作和变迁过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它不仅可以勾勒出《庆善乐》不同时期呈现的舞容乐风,也可以探讨出《庆善乐》历史沿革的社会文化意义。

  • 标签: 《庆善乐》 创作 变迁
  • 简介: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写天池笔意荷花图》,图上有张大千、溥心衍、于非闇分别题写的三段题记,作者未署年款,于非闇的题记中署明“癸未六月写三余于玉山砚斋”,有人据此认为此图创作于1943年:但从绘画风格、书法风格和大千先生当年的行程来看,此图应是三十年代初作品。

  • 标签: 张大千 艺术风格 断代
  • 简介:由元嘉元年的严重旱灾、水草的生长周期、文学作品中“水草”的地理指向等因素出发,颜延之《行殣赋》当作于元嘉元年(424)春末至秋末(农历三到九月)之间。这一时期刘宋境内发生严重旱灾,南方水草生长茂盛,颜延之正在远赴始安(今广西桂林)就任太守的途中。《行殣赋》文本表层为哀叹路旁死者惨状,其深层含义在于悼念宋少帝刘义符、庐陵王刘义真,并表达了对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担忧。由于刘义符、刘义真被杀在元嘉元年六月,因此可以进一步将颜延之《行殣赋》的写作时间缩小为元嘉元年秋(七到九月)。

  • 标签: 颜延之 《行殣赋》 创作时间 政治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