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华文文学》双月刊将于2012年扩大版面,进一步缩短稿件处理周期,努力推出更多、更优秀的学术成果,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学术新秀赐稿!

  • 标签: 华文文学 稿约 学术成果 稿件处理 双月刊
  • 简介:本文首先回顾了缅甸华文文学发展的艰难历程,指出缅甸华文文学的发展是伴随着缅甸华文报刊的兴衰而几度起落;其次分别介绍了缅华社团代表——朱波吟社,缅华代表作家:黄绰卿、陈尊法、许均铨,以及《缅甸华文文学作品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缅甸华文文学的特点;文章在结语部分联系现实指出了缅华文所面临的后继乏人的危机,并初步介绍了有关人士对缅华文出路的探讨,文章最后呼吁加强对缅华文的关注。

  • 标签: 缅甸 华文文学 艰难
  • 简介: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建立以后,随着新加坡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加坡华文文学从复苏逐渐走向繁荣,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新华文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大批本土的新加坡华文作家,他们将新加坡人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融人到文学创作之中,给新华文带来新的观念、思路和文学模式,

  • 标签: 新加坡华文文学 工具书 书目 编年 80年代 华文作家
  • 简介:不同时期的台湾文坛孕育出风格迥异的各世代马华作家,其自我定位和国家意识也不尽相同。若从他们与台湾文坛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划分为“留台”、“旅台”、“在台”等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从马华“旅台”文学到“在台”马华文的发展,扩大了版图,增强了阵容,马华作家群遂成为台湾文学版图内唯一的外来兵团。台湾文学作品及其体制对马华文未来的发展势必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马华文学 旅台 在台 断代 文学奖
  • 简介:武侠和科幻这两项大众文学创作的成果,长期被马华文研究者忽略,逐渐成为文学史论述中的幽暗角落。本文企图透过温瑞安《逆水寒》和"神州奇侠系列"、吴龙川《找死拳法》、张草《庖人志》和"灭亡三部曲"等作品,初步建构自1970年代以来马华文于这两个次文类的发展状况,并指出此三人在叙事风格上的差异与优劣之处。

  • 标签: 武侠 科幻 温瑞安 吴龙川 张草 马华文学
  • 简介:谈谈我对香港的想象我的老家广西北流跟香港同属粤语地区。我们管粤语叫白话,北流的白话虽然没有广州这边的白话好听,但是语法字音都一样,只是语调不同。我们的语调更短促、迅猛,听起来更像南蛮野音。在北流的县城,我们说粤语,听粤剧,喝凉茶,不吃辣椒,午后阵雨来时走在骑楼下……总而言之,我们广西东南部的人在心理上总是更认同广东,而对北部的桂林柳州地区有一种疏离。桂北人说北方语系的柳州官话,听桂剧和采调剧,吃辣椒,听说到了冬天那边还下雪……至于更远的百色就不用说了,壮族的话我们一点都听不懂。

  • 标签: 华文文学 文学外
  • 简介:2011年11月23日上午,以探讨华文文学和中华文化、共享文学时空为主题的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在暨南大学礼堂隆重召开。来自五大洲,3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华文文学 华文作家 时空 共享 文学研讨会 中华文化
  • 简介:第九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于10月21日至22日在厦门文联宾馆召开。10月23日至25日移师绍兴继续研讨并闭幕。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周宁教授总结近年来的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代表作了主题发言。以厦门大学为主体的厦门地区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者联络中外华文文学学者,

  • 标签: 东南亚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研讨会综述 文学研讨会 文学研究会 东南亚国家
  • 简介:在这网络与电子科技发达的时代,电子图书馆的设立已成为一项不可逆转的趋势。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也需要与时并进,特别是这个学科的范畴与疆界如此的广阔,文献的收集、管理与保存成为研究者必需解决的难题,以提升此学科的研究水平。本文尝试考察与归纳马华文电子图书馆设立后,对马华文的教学与研究所带来的实质作用。通过简介此电子图书馆的资料收集范围、各种功能的设定、对实际教学的助益,所涉及研究范围的可能,对此电子图书馆所带来的成果进行讲解与分析,同时也将思考马华文电子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 教学 研究 读者反应 数据挖掘
  • 简介:一"这个问题谁来回答呢?"快乐作文学的老师面带微笑地问我们。我们听了,争先恐后地把手高高举起。同学们回答问题为什么这么积极?哦,原来是老师在用"分数"引导我们积极回答问题呢!这个"分数"是对我们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文成绩的综合考

  • 标签: 学校 作文成绩 快乐作文 老师 课堂表现 同学
  • 简介:2012年3月15~18日.“华文教学研讨会暨工作坊——华文教学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在暨南大学华文院举办。台湾铭传大学华语文教学学系主任杨小定教授一行5人应邀参加会议,与暨南大学华文院教师及研究生就华文教学领域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学术讨论。

  • 标签: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教学研讨会 工作坊 成功 教学理论 学术讨论
  • 简介:第五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面向全球高校的本科生征稿,自即日起至明年3月底接受网上投稿。该项比赛由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主办,分为散文、短篇小说、文学翻译三个组,各设冠亚季军、一等优秀奖、二等优秀奖和鼓励奖若干名,其中冠军奖金为港币二万元,冠亚季军和一等优秀奖得奖人将获赴港参加颁奖活动的往返机票及四天食宿。“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已产生广泛影响,历届参赛者来自全球四百八十所高校。

  • 标签: 文学奖 青年 华文 征稿 香港中文大学 优秀奖
  • 简介:最美的华文文学,不仅出现在海峡两岸,也出现在香港,同时在海外也可寻觅到。从历史角度看,大陆文化积淀深厚,作家们可以把汉语文学写得那么迷人,台港作家又何尝比他们逊色?大陆学者古远清在《从陆台港到世界华文文学》(台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2012年7月)一书中突破地域的限制,综论台湾、香港、中国大陆以及世界各地的当代华文创作,向众多海内外华文作家行注目礼,向新老作家致敬。

  • 标签: 世界华文文学 古远清 台北 华文作家 出版 大陆学者
  • 简介: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省台湾香港澳门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承办的"学术史视野中的华文文学——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第十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10周年、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3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2年10月27日至28日在福州举行。

  • 标签: 世界华文文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研究会 周年纪念 学科建设
  • 简介:马来西亚华文报纸历史悠久,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播与华文教育的发展,以强化华人的文化认同感,承传优秀的华族文化传统。华文报纸通过发表新闻评论,创办教育专刊、文艺副刊等方式,在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与华文教育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

  • 标签: 马来西亚 华文教育 华文报纸 文化传播
  • 简介:在建设和推进华文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陆士清是全国高校中最早的有识之士之一。退休后,他的学术活动没有丝毫松懈,研究空间由主要关注台湾文学扩展到香港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成果更多,水准也更上层楼。他自有他的学术志趣和学术操守,总是能在合适的场合,借合适的选题,来表达他个人的独到的见解,为推动研究的日渐深入和学科的走向成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标签: 陆士清 华文文学学科 独到贡献
  • 简介:“动地吟”诗曲朗唱会是由马华诗人游川、傅承得于1980年代末直到1990年代所推动的诗歌朗诵与音乐的结合演出,其目的是让诗歌重新回到群众。透过巡回演出,游川、傅承得成功串联了当时的文化人、诗人、音乐人在公共空间中展现自己的审美经验。“动地吟”成为诗人重要的公共实验平台。以游川、方昂、傅承得为中心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短诗风格,在马华文坛中形成一股思潮。本文以“文学起义”来形容这场演出,尝试总结前后不同阶段“动地吟”诗歌运动的经验,并探讨诗歌的审美功能如何在马来西亚的公共空间中展现他们的姿态,以说明马华文史中独有的经验和借鉴价值。

  • 标签: 马华文学 短诗创作 “动地吟”诗曲朗唱 现实主义 游川 傅承得
  • 简介:日前,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高级讲师刘漠博士指出,孩子在3岁的时候会经历语言学习的“爆炸期”,从起初逐字的讲话到大量产出语言。因此,孩子的语言学习越早开始越好。尤其是以二语的方式学习华文的孩子,为他们创造环境,让他们自然“习得”语言知识,可以打好更牢固的语言基础。阅读,就是打造语言环境的渠道之一。配合华文教研中心在4月28日主办教学系列讲座,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高级讲师刘漠将和与会者分享如何应用有趣的二语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刺激孩子的认知能力,帮助孩子喜欢阅读华文,主动学习华文

  • 标签: 新加坡 教学系 华文 教研 讲座 语言学习
  • 简介: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我国原始社会是指大约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大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前夕。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都有一个涉及本块内容的题目.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也联系农业或水利工程作为材料题或简答题的一小问。因此。在备考2012年中考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部分知识。

  • 标签: 中华文明 人类社会发展 原始社会 中考试卷 水利工程 元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