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行贿犯罪危害严重,应依法予以严惩,但目前司法机关对行贿犯罪的惩处具有明显的宽缓特征,这不利于对贿赂犯罪的遏制。为此,应当进一步加大行贿犯罪打击力度,注重对行贿人的财产罚,增设行贿犯罪违法所得追缴制度与罚金刑,建立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对接机制,以切实有效措施惩处行贿犯罪

  • 标签: 检察机关 行贿犯罪 惩处 路径
  • 简介: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关键在于,在单位业务活动中发生的违法行为到底是单位自身的意思还是作为单位成员的自然人意思的体现。只有属于单位意思体现的场合,才可能被认定为单位犯罪。在认定单位意思时,原则上,必须依据单位属于拟制人格主体的基本原理,将作为单位代表机构即单位领导的自然人的意思视为单位本身的意思;但是,在单位领导的意思完全背离单位的基本宗旨和目的,违反单位的相关制度等时,则不能如此考虑,而只能看作为单位领导自然人的意思。而且,在认定单位意思时,不能仅只考虑单位领导的自然人意思,还必须参考单位自身的特征如结构、政策、措施、习惯等。

  • 标签: 单位犯罪 意思 自然人
  • 简介:2012年平果县检察院针对该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多,大力推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积极为每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招投标单位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服务,一年来共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600多次。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既为投标单位提供公平自由的招、投标秩序,又对建设单位或招标单位作出有利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

  • 标签: 行贿犯罪档案 档案查询 平果县 基础设施建设 工程建设项目 投标单位
  • 简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是检察机关为促进社会诚信而创设的一项制度,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发展经验表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而要走由小处着手逐步拓展与深化的道路,其间要进行不断的培育、磨合和斗争。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抓住信息收集、宣传引导以及运用处置这三个重点,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 标签: 诚信 行贿犯罪 档案 查询
  • 简介:随着受贿犯罪的高发多发,加重对行贿犯罪处罚力度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从行贿罪的刑罚处罚结构、刑罚量均值、与量刑因素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可以发现我国行贿罪量刑实践存在着趋轻的现象。应该对行贿罪刑罚结构进行调整,增加罚金刑,并在行贿罪判决中首先判断犯罪构成要素,同时注意兼顾各种量刑影响因素的作用力。

  • 标签: 行贿罪 量刑 规制 实证
  • 简介:由于我国刑法对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单位成员是否应当负刑事责任没有作明确的规定,而司法解释又相互矛盾,因此我国学术界对应否追究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一直是众说纷纭。处罚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单位成员符合法益保护原则、责任主义原则和刑罚的目的,并且承认法人犯罪的外国法都处罚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单位成员。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为我国当下追究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提供了具体的路径。在我国现行刑法修改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尽快出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而解决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完善刑法。

  • 标签: 纯正自然人犯罪 单位成员 刑事责任 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
  • 简介:2012年以来,港北区检察院利用行贿档案查询工作平台,加大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的法律监督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方面,积极宣传行贿档案查询的作用,共制作600多份行贿档案查询指导手册,分发到各部门、企业和项目业主手中,有效预防贿赂犯罪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争取该区有关部门支持,坚决贯彻执行《在建设工程领域开展行贿档案查询工作的规定》,规定了,辖区所有投标单位必先经过行贿档案查询无行贿记录后,方有参加工程招投标的准人资格。该规定的出台有效地净化了该区的招投标市场,

  • 标签: 行贿档案查询工作 中国 检察院 职务犯罪
  • 简介:进一步补充关于现行刑法中的责任和刑事均衡的学说是次要的,现在需要对它们进行仔细的考察。首要和最重要的学说是关于犯罪未遂的学说(“暂定的学说”)。这种学说的创立是为了使自己适应于古典学派的理论,而这是相当困难的。

  • 标签: 犯罪未遂 现行刑法 古典学派 学说 刑事
  • 简介:性变态犯罪是一种发生率低但危害很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类型。笔者首先分析了性变态犯罪人的犯罪原因,包括主体原因和主体外原因。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了矫治对策,包括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 标签: 性变态 犯罪心理 矫治 对策
  • 简介:犯罪心理痕迹是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特征的综合反映,是由于犯罪行为作用而引起。利用犯罪现场的时间和空间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分析作案人在作案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是一种逆向地从作案人行为活动入手分析案情、刻画案犯特点、追溯犯罪行为人的方法。

  • 标签: 犯罪心理痕迹 犯罪行为 分析
  • 简介:罪与非罪,是大是大非的问题。理解这个问题,重点需要掌握三个方面。第一,犯罪化的原则是预防优先、惩罚后置。对犯罪的惩罚是对已有之罪的惩罚;对犯罪的预防也是对已有之罪的预防。第二,犯罪化的根据是行为人的主体意识,即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其包括罪过心理部分和非罪过心理部分。第三,犯罪化的标准也就是适用刑罚的条件。危害行为犯罪化的标准有三条,即犯罪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三条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 标签: 犯罪化原则 犯罪化根据 犯罪化标准
  • 简介:国家犯罪的学术研究方兴未艾,如何定义国家犯罪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毫无疑问,国家犯罪包涵了国家机构的组织性越轨行为及侵犯人权行为两个重叠的现象。经过多年的研究,“整合理论”模型和“服从型犯罪”模型已成为两种最为人称道的解释国家犯罪的理论方法。长久以来,国家犯罪虽然被试图掩盖,但仍有学者在不倦地寻找研究出路,并创造了多种有效的资料搜集途径。

  • 标签: 国家犯罪 国家机构 暴力
  • 简介:在看守所初见被关押的李宏,给我的印象是个子不高,身材偏瘦,戴着无框眼镜,留着很本分的板寸,千干净净的样子,书卷气十看见我的时候,他挑了挑眉,撅了撅嘴,一副委屈的样子。他喊冤叫屈地对我说:“我没有去抢劫啊,为啥犯了抢劫罪呢?我想不通!”

  • 标签: 犯罪 抢劫罪 看守所 书卷气 关押
  • 简介:美国学者威廉·奇泽姆和布伦特·特维编著的《犯罪重建》一书,是美国犯罪重建领域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该书已于2010年6月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以下结合我国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谈谈翻译该著作获得的几点启示。

  • 标签: 犯罪 代表性著作 科学 美国学者 翻译出版 大学出版社
  • 简介:网络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交流与沟通手段的同时,也为诈骗犯罪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成为诈骗犯罪发生的新渠道与新场所。文章通过梳理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类型、原因,提出防控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以求提高人们对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

  • 标签: 网络诈骗 犯罪 防控措施
  • 简介:VOIP被日益广泛应用的同时,利用VOIP技术特性和漏洞实施的犯罪行为也日益增多。为有效扼制、打击这种新型的科技犯罪,本文立足法理,从定义VOIP犯罪和主要犯罪类型着手,重点研究VOIP犯罪证据的概念、形式及归类。以指导司法实践为目的,运用刑事诉讼法和哈希函数理论,分析了VOIP犯罪证据的获取和保全方法。创先提出VOIP犯罪和VOIP犯罪证据概念,为后续司法研究抛砖引玉。

  • 标签: VOIP犯罪 VOIP犯罪证据 哈希函数
  • 简介:摘要文章首先从近年来瑞金市检察院办理失火犯罪案件特点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社会管理措施和法律手段,尽力减少和防范此类案件的发生,为建设宜居、生态居住环境提供保障。

  • 标签: 失火犯罪 检察机关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