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下颌骨肌瓣修复Brown2A型上颌骨缺损的可靠性。方法:以逆行面动脉一颏下动脉下颌骨肌瓣修复8例因切除良性肿瘤造成的上颌骨缺损。男5例,女3例,年龄16~33岁。其中,上颌骨牙源性黏液瘤3例,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和成釉细胞瘤各2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结果:应用逆行面动脉一颏下动脉下颌骨肌瓣同期修复Brown2A型上颌骨缺损,所有骨肌瓣均成活,未出现供区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美观效果及功能恢复。随访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逆行面动脉-颏下动脉下颌骨肌瓣修复上颌骨缺损快速、简单、安全可靠。

  • 标签: 上颌骨 BROWN 2A型缺损 骨肌瓣 重建外科 义齿修复
  • 简介:目的:改进弹性义齿灌注方法,提高灌注效率。方法:改不规则状蜡注道为网络状蜡注道。结果:不规则状蜡注道灌注弹性义齿不全率25.6%,网络状蜡注道法灌注弹性义齿不完全率2.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网络状蜡注道灌注弹性义齿具有成功率高,节约材料,无气泡等优点。

  • 标签: 弹性义齿 网络状注道法 不规则状注道法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手术治疗影响舌鳞状细胞癌(TScc)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择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首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单纯手术治疗的TSCC患者共127例。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结果.通过Cox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27例单纯手术治疗的TSCC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40.19个月,5年生存率为52.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TSCC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和肿瘤复发等。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肿瘤复发。结论肿瘤复发为TS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淋巴结转移阴性TSCC患者单纯手术预后较好,中晚期TSCC伴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单纯手术预后差,需进行综合性序列治疗。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外科治疗 生存分析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牙周病单纯性牙周治疗与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具体内容,并对其疗效展开相应的评估。方法:本次研究由我院收治的牙周病患者参与实施,共78例,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在患者临床治疗中,针对单纯性牙周治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两种方案的不同应用,所有患者以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牙周参数各项指标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对应数值显示更有优势,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从牙周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发挥以及治疗安全性两方面进行分析,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较单纯性牙周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更高,临床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牙周病;单纯性牙周治疗;牙周正畸;疗效
  • 简介:目的:为临床应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20侧经锁骨下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溶液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颈横动脉和锁骨上动脉的分支情况、起始位置、行程、长度和管径进行观测,观察其回流静脉情况,并在尸体标本上模拟皮瓣制备。结果:颈横动脉由甲状颈干或锁骨下动脉分支而来,在锁骨中1/3上方分为深支和浅支。锁骨上动脉由颈横动脉浅支发出后行向后外,越过斜方肌浅面和锁骨的肩峰端,走行于三角肌筋膜的浅面,并逐渐发出细小分支穿过深筋膜,进入锁骨上和肩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颈横动脉起点至锁骨上动脉起点距离平均为(4.31±0.64)cm,锁骨上动脉起点至其发出分支穿深筋膜点的距离平均为(3.62±0.42)cm。颈横动脉起点处外径平均为(2.71±0.33)mm,锁骨上动脉起点处外径平均为(1.10±0.17)mm。2条锁骨上动脉伴行静脉分别回流入颈横静脉和颈外静脉。结论:以锁骨上动脉为营养血管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适于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颈部组织缺损,也可以颈横动脉为吻合血管,制作游离皮瓣。

  • 标签: 锁骨上动脉岛状瓣 颈横动脉 锁骨上动脉 应用解剖
  • 简介:目的探讨排龈和自酸蚀技术联合治疗楔状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初诊楔状缺损患者35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颗患牙),试验组患牙使用排龈线排龈,暴露龈壁后使用倒锥钻在龈壁交界处和壁上分别制备固位沟,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系统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对照组患牙在壁上预备釉质斜面,3M全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结果充填后有6颗患牙有冷热敏感加重症状,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1周后均恢复。随访2年,试验组充填成功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状缺损排龈后预备固位沟再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效果好。

  • 标签: 排龈 自酸蚀黏结剂 楔状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已完成鼻牙槽塑形矫治患儿在初期唇裂修补中同期行鼻畸形矫正对术后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术前鼻牙槽塑形矫治患儿69例,均采用改良旋转推进唇裂修复实施手术。中根据患侧外鼻形态恢复状况,确定是否行鼻畸形矫正,其中32例行鼻畸形矫正,37例未行鼻畸形矫正。2组均采用术后第4~5年面容照片打分方式进行鼻外形评定。评定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唇裂修复同期行鼻畸形矫正组和未行鼻畸形矫正组患儿,术后第4~5年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平均得分为70.66±10.89和64.14±10.63.鼻畸形矫正组术后鼻外形显著优于未行鼻畸形矫正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唇裂修复中同期行鼻畸形矫正的患儿,其术后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进一步改善,且对外鼻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 标签: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畸形 鼻畸形矫正 鼻牙槽塑形
  • 简介:目的比较牙冠延长与牙龈切除用于残根残冠桩冠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2008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因外伤或龋坏致患牙断面达龈下的患者50例(58颗患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牙龈切除(30颗牙)与牙冠延长(28颗牙)完全暴露断面,6周后行常规桩冠修复,评价两组在术后2周的疗效及桩冠修复后6个月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术后2周,牙冠延长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牙龈切除组总有效率为71.43%(2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桩冠修复后6个月,牙冠延长组总有效率为93.33%,牙龈切除组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能有效恢复患牙生物学宽度,有利于修复后牙周健康的维持。

  • 标签: 牙冠延长术 牙龈切除术 牙体缺损
  • 简介:目的:本实验对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印模后不同石膏模型的尺寸变化作一研究。方法:在牙列缺损的标准模型上制取藻酸盐印模,消毒处理后灌注石膏模型,石膏模型硬固脱模后,用高精度电子数显卡尺对石膏模型和标准模型的特定位置进行尺寸测量。整个实验分为印模消毒处理组(流水冲洗组[对照组,冲洗lOsec],1:100含氯消毒液组[浸泡10min]);石膏模型组(普通石膏组和超硬石膏组)。每个实验重复6次,数据记录为均数±标准差,采用SPSS17.0软件行成对样本t检验分析(α=0.05,Chicago,IL,美国)。结果:流水冲洗普通石膏组尺寸变化最小(-O.207mm),超硬石膏组的变化量大于普通石膏组的变化量。统计分析显示流水冲洗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氯消毒液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石膏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硬石膏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氯消毒液消毒印模会导致灌注的石膏模型尺寸收缩。

  • 标签: 模型 印模 消毒 尺寸
  • 简介:目的评价上颌窦内、外提升应用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27例,植入种植体216颗.其中,上颌窦外提升、内提升及常规种植的种植体数分别为40、61、115颗.于种植术后随访6~60个月,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比较各组间种植体累计存留率、骨结合状况和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在随访期内,各组间种植体5年累计存留率及完成上部结构修复1年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种植术后1年的骨吸收量平均每年小于0.2mm.结论上颌窦内、外提升与常规种植种植义齿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种植体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相关手术技巧的掌握.

  • 标签: 种植义齿 上颌窦内提升 上颌窦外提升 临床疗效
  • 简介:动脉体瘤(carotidbodytumor,CBT)又称副神经节瘤,其存在线粒体SDH基因的突变,包括SDHD、SDHC及SDHB基因的突变。SDH基因突变多发生于家族性CBT中,散发性CBT中少见。对CBT与SDH基因突变的研究,将为CBT的发病机制、基因诊断、遗传咨询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琥珀酸脱氢酶基因 基因突变
  • 简介:自体牙移植从20世纪中叶开始有文献记载(PubMed)至今仅有50年的历史,此间其经过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现已成为一种安全和具有可预测性的操作。虽然目前自体牙移植尚未被列入缺牙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中,但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其必将对保持牙列完整,恢复牙槽突高度,并提供可接受的美学和生理学结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 标签: 自体移植 牙移植 颌面创伤 牙槽突
  • 简介:牙髓血运重建通过彻底有效的根管消毒,尽量保护牙髓干细胞和牙乳头间充质干细胞,并为这些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在信号分子和盖髓剂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的诱导下,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等,从而使牙根在长度和厚度上得以继续发育。在不久的将来,牙髓血运重建有可能成为年轻恒牙牙髓病变和部分根尖周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牙髓血运重建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牙髓 血运重建 年轻恒牙
  • 简介:牙拔除是口腔外科的基本操作,近年来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也在不断变化调整。本文围绕一些特殊人群(包括全身情况差和精神心理因素不能配合的患者)以及特殊牙齿(包括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和下颌阻生智齿)的牙拔除方面内容结合临床经验加以介绍。

  • 标签: 牙拔除术 心电监护 镇静 全身麻醉 埋伏阻生牙
  • 简介:当今牙科学科发展及临床进展迅猛,新材料及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让修复学尤其是美学性修复的领域有了极大暴涨性成长。经典的树脂美容修复是众多牙科医生修复牙体缺损微创方式中的首选。然而随着树脂材料本身的发展.对于材料的选用、修复牙位的范围、修复方式及具体技巧的变化,许多医生无法具悉其详。

  • 标签: 复合树脂修复术 牙科医生 牙体缺损 美容修复 树脂材料 修复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7例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0.6.62岁(平均年龄23.4岁);上颌骨7例,下颌骨20例。7例为继发性,20例为原发病变。X线平片显示.病灶长轴沿下颌骨长轴走向13例(76%);骨质破坏呈膨胀性,病变骨与正常骨之间边界欠清,无明显的骨质反应线.骨皮质膨胀变薄或断裂,无骨膜反应;13例病灶内部有分房。CT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内含切迹,7例骨性房隔,3例出现液-液平面。MRI上T1WI为低、等信号,T2WI均匀的高信号。27例病变中,15例(56%)为偏心型,12例(44%)为中心型.1例为骨旁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明确诊断。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 颌骨 影像学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逆行面动脉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发生于上颌、软腭、颊部等口裂以上的12例肿瘤患者,肿瘤根治同期采用逆行面动脉瓣修复组织缺损。结果:12例患者中,皮瓣成活11例(91.7%),完全坏死1例。术后随访8~36个月,局部、颈部肿瘤复发各1例。下颌下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裂开。2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结论:逆行面动脉瓣制备简单,血供可靠,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口裂以上的缺损。

  • 标签: 口腔癌 逆行面动脉瓣 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颌外动脉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靠性,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颌外动脉瓣进行颌面软组织重建的临床病例39例.观察其近远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9例中37例成活.2例出现皮瓣远心端部分坏死.经修整换药后存活.术后随访1-6年.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病例,皮瓣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颌外动脉瓣是一种很好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具有血供足、静脉回流通畅、可靠性高、皮瓣存活率高、供区瘢痕隐蔽等优点,不需额外手术切口,皮瓣皮肤颜色、质地与受区匹配;但须术前排除颈部颌下淋巴结转移可能,并作好颌外动脉的血流评估。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组织缺损 颌外动脉瓣
  • 简介:目的探讨腭大动脉岛状黏骨膜瓣修复腭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腭大动脉岛状黏骨膜瓣修复22例腭缺损,同期修复20例,二期修复2例,观察术后缺损愈合及语音情况。结果22例患者无组织瓣坏死,19例一期愈合,缺损区外形与语音功能恢复满意,3例组织瓣部分边缘愈合不良。结论对4cm范围内的腭缺损采用腭大动脉岛状黏骨膜瓣同期修复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 标签: 腭缺损 腭大动脉 膜岛黏骨状瓣 腭修复术
  • 简介:目的模拟牙周炎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牙周干预措施,研究各种牙周干预措施对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As组(B组)、As合并牙周炎组(C组)、牙周炎组(D组),将C组根据牙周干预措施不同再分为不治疗组(c1组)、刮治组(C2组)、药物治疗组(c3组)和拔除患牙组(c4组)。对各组进行相应的建模处理,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周组织、颈动脉血管壁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结果病理切片发现B组、c3组和D组颈动脉血管壁均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形成、聚集;C1组和C4组可见内膜下有钙盐沉积,中膜弹力纤维紊乱、破坏:C2组可见纤维帽的形成及斑块破裂。牙周干预处理后,所有建模组和干预处理组的血清hsCRP含量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5);C1组、C2组、C3组的hsCRP含量较B组明显升高(P<0.05):且c2组hsCRP的含量高于C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D大鼠,无论有无高脂状态,牙周炎均可引起或加重As的发生发展;而在高脂状态下,直接牙周干预都可能加重As病变.其中牙周直接刮治处理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会更严重.且hsCRP可能参与了As加重的病变过程。

  • 标签: 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牙周干预 超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