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稳定高效的大鼠海马神经体外原代的方法,并用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神经纯度。【方法】分离出生12h内的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胰蛋白酶消化,吹洗。收集上清液接种,4-5h后更换饲养液培养,每3d换液1次,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期神经形态学变化,采用DAPI和NeuN双染法鉴定神经纯度。【结果】海马神经生长状态良好,纯度达90%左右。【结论】该方法培养的sD大鼠海马神经纯度高、生长状态良好,为研究与海马神经相关的疾病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海马神经元 原代培养 形态学特征 免疫荧光
  • 简介:神经细胞原代是研究神经细胞形态及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方法是将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无法满足在单一神经细胞培养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的需要.本实验在传统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对原混合培养方法在胎龄、取材、温度、消化、换液、抑制剂、机械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控制和改进.本培养方法具体改进如下:1.运动神经细胞取自E14大鼠胚胎的脊髓.因为胚胎运动神经形态分化和化学分化程度较低,体外存活能力强,E14胎鼠脊髓易剥离.而传统方法是取E12~E16.E12胎鼠组织太嫩,不易分离;E16胎鼠脊柱已部分骨化,血液太多,挑离脊髓时易形成撕裂损伤.2.取材时将脊髓沿冠状面切开,取脊髓腹侧半,改变传统的整个脊髓培养,以达到培养单一运动神经的目的.3.整个取材过程在冰袋上进行,更好的保持细胞活力.4.严格控制胰酶的浓度和消化时间.胰酶浓度是0.125%,37℃二氧化碳孵育箱内消化0.5hr较好,采用4℃含血清的DMEM液适时终止反应.为避免组织丢失,改吸弃胰酶为吸组织于另一试管中,且迅速终止消化反应.5.减少传统方法中的吹打次数,用弯头吸管代替直头吸管吹打;取消离心或细胞筛过目等步骤,降低细胞损害程度.6.细胞种植后改传统换全液为换半液,改传统培养2d换液为定时观察,按需换液.这样不仅保证了细胞在已适应了的环境中生长,并且减少了污染的机率.7.本方法不使用抑制剂,减少药物对运动神经的损伤,使神经细胞在更接近于体内自然环境中生长.种植细胞1~2hr即可观察到细胞贴壁,胞体呈圆形,饱满、透亮,有短的突起出现.因此,本方法的优点是:不仅能够大大缩短从取材到种植的时间,提高运动神经的活性,而且成功的获得了相对单一的运动神经培养物(纯度达90%以上),为进一步开展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体

  • 标签: 原代培养 培养方法 方法改进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及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的诱导分化.方法取孕16dWistar大鼠的胚鼠全脑,进行体外培养,并对培养神经干细胞以及诱导分化的GABA能神经进行鉴定.结果培养24h后,出现2~4个细胞的细胞球.分化2d后,神经球贴壁后伸出细长突起,并可和周边神经球伸出的突起连接.神经球周边可见大量散在贴壁的双极或多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神经球均有nestin、NF200、GFAP阳性细胞.取第3代神经球行GABA能神经定向分化.分化24h后,实验组细胞球贴壁.3d后,实验组细胞球周边有大量散在分布细胞贴壁生长,胞体圆形较大,有1~2个细长突起.免疫荧光显示,实验组周边散在的贴壁细胞多为GAD65阳性细胞.GAD65阳性细胞分化率实验组(85.97±2.78)%、对照组(18.16±2.29)%,P<0.01.结论本实验利用寡核苷酸序列特异性阻断了bHLH基因家族的调控因子之一Hes1,解除了其对bHLH的抑制,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的分化.实验还发现,阻断Hes1后大大提高了神经干细胞向GABA神经分化的比率.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分化 GABA神经元
  • 简介:多电极微阵列(multi-electrodearrays,MEA)技术的发展,使同时记录多个神经活动成为可能。在多电极阵列芯片上体外培养海马神经网络,采用互相关函数对神经网络自发信号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电极上的锋电位序列信号,互相关函数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映射出相应神经之间的连接状况和动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互相关函数能够描述神经网络的结构及神经间电活动的动态特性,并有助于我们了解神经群体活动对信息的综合处理与编码。

  • 标签: 多电极阵列(MEA) 互相关函数 培养神经元网络 动态特性 锋电位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的大鼠肠肌间神经神经细胞的原代方案。方法2~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取小肠分离出纵行肌间神经丛,使用Ⅱ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获取大鼠肠肌间神经神经细胞,使用含神经生长因子(GDNF)的Neurabasal A培养基进行培养。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膜片钳实验检测肠神经细胞的静息膜电位和膜电阻。结果原代的大鼠肠神经细胞生长良好。培养5~7 d的肠神经细胞可见长的突起,神经神经胶质细胞网络紧密排列;培养45 d显示细胞皱缩、神经突触断裂,呈细胞凋亡表型。取培养5 d的肠神经细胞进行膜片钳实验,记录其静息膜电位为(-49.5±1.5)mV、膜电阻为(500±38)MΩ(n=30)。结论本原代方案取材容易、培养方便、简单易行,细胞接种培养5~7 d可用于单细胞膜片钳实验,为深入研究神经细胞提供了可靠模型。

  • 标签: 肠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丛 神经细胞 原代培养
  • 简介:目的:研究石斛生物总碱对缺氧缺糖所致原代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大鼠皮质神经,以低糖结合物理性缺氧(95%N2+5%CO2)模拟缺血性损伤,复氧和复糖模拟再灌注损伤。分别在缺氧缺糖(1h、2h、4h)和缺氧缺糖2h/复氧复糖(3h、12h、24h)等不同时点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以及缺氧缺糖2h/复氧复糖12h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石斛生物总碱0.025mg·L-1、0.25mg·L^-1、2.5mg·L^-1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增高模型损伤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模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明显降低细胞内游离钙,保护线粒体功能,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石斛生物总碱能明显减轻缺氧缺糖/复氧复糖致原代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Ca^2+超载、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 标签: 原代培养神经元 氧糖剥夺 缺血性损伤 石斛生物总碱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应用0.0625%的胰蛋白酶重复消化出生第2d乳鼠的心肌组织多次,收集的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和,用差速贴壁分离法分离.在以溴脱氧尿嘧啶(Brdu)纯化心肌细胞后置CO2培养箱孵育7d。结果:分离1只乳鼠获得的心肌细胞产量约为140万个,且有活力心肌细胞占90%以上;培养4~6h的乳鼠心肌细胞开始贴壁生长,12~24h明显增殖,3~4d后细胞融合成片;心肌细胞由圆形变为梭形、星形、多角形。并出现自发性节律性搏动。结论:本研究应用的心肌细胞原代方法可获得高产量、高活力的心肌细胞,是一种可靠的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 标签: 心肌 细胞培养技术 大鼠
  • 简介:椎间盘退变为引起颈肩痛、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其确切的发生机理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所以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椎间盘髓核细胞原代在研究髓核细胞生物学、转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日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技术。传统的酶消化法髓核细胞原代存在操作烦琐、污染率高以及胰蛋白酶和胶原酶的应用导致细胞活性降低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培养 培养基 比色法 蛋白聚糖类
  • 简介:运动神经病(MND)是一种不断进展、最终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率为2/100000/年,患病率为4~7/100000。英国每年大约有1200例新发病例,4000~5000例病患者:一般的全科医生在整个行医期间可能仅能见到几个患者,就连区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每年也只能见到4~6个新发的MND患者。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新发病例 全科医生 区级医院 发病率
  • 简介:研究了单个ML神经的放电模式及其动力学特征.通过快慢动力学分析得出随着参数的变化,神经可以呈现出静息态、簇放电及峰放电等多种放电模式.本文同时研究了耦合强度和时滞对突触耦合的两个神经同步的影响.在无时滞时,随着耦合强度的增大,耦合神经的在相同步得到增强.而在某段时滞范围内,神经在比较小的耦合强度下就能达到同步,这说明有效的时滞能够增强同步.此外,时滞只能在某些耦合强度下才对耦合系统的同步起作用.

  • 标签: 簇放电 峰放电 快慢动力学分析 同步 时滞
  • 简介:目的:探讨高效的原代成年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4-6周SD成年大鼠处死并取出下颌骨,剪碎,用改良的酶消组织块培养培养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和钙结节染色等方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染色和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结论:改良的酶消组织块培养法,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下颌骨成骨细胞,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 标签: 下颌骨 成骨细胞 牙槽骨 细胞培养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成年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原代方法。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的后肢肌肉,利用组织块法培养成肌细胞。并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研究和细胞鉴定。结果采用组织块培养成肌细胞的密度可达118/ml,成肌细胞的分化鉴定显示94%以上的细胞呈骨骼肌特异的肌细胞。结论利用组织块法成功培养成年大鼠原代骨骼肌成肌细胞,该方法实用性强,所得成肌细胞纯度高,为深入研究心力衰竭骨骼肌成肌细胞自体移植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骨骼肌成肌细胞 原代培养 大鼠 成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实用、成本低、纯度高并且成熟稳定的,体外培养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及建立原代细胞系的方法,为皮肤癌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对20份皮肤鳞癌患者的新鲜手术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悬液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直接观察、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学特征及鉴定所得到的癌细胞情况。结果3份标本两种方法均培养出皮肤癌细胞,后者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快。结论应用组织块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食管癌细胞,方法可行,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鳞状上皮癌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系
  • 简介:目的:为肝细胞功能及相关的研究提供一种客观的、简便的大鼠肝细胞原代模型,并鉴定肝细胞的功能.方法:在传统的两步灌流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分离培养肝实质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原代肝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SRB法测定不同培养基对原代肝细胞的生长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的肝细胞成活率可达90%以上,纯度可达95%以上;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原代肝细胞大多处于G0/G1期,且基本无凋亡;SRB法和白蛋白分泌量检测结果显示,低糖DMEM组原代肝细胞生长和白蛋白分泌功能在短期内(1~5d)与高糖DMEM组没有明显差异;RPMI1640组肝细胞的生长和功能则明显低于前两组(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活力和纯度均较高,体外培养后细胞功能正常,是一种实用的体外研究肝细胞良好的细胞学模型.

  • 标签: 大鼠 肝细胞 原代培养 细胞模型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猴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原代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肺癌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体视显微镜下分离猴支气管粘膜层,用IV胶原酶消化粘膜层并培养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鼠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CK14)鉴定支气管上皮细胞。结果IV型胶原酶消化法成功培养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使用鼠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成功鉴定所培养细胞为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结论该方法是进行猴支气管上皮细胞原代的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人们最早采用整体动物实验研究化学物毒性及毒作用机制.随着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和成熟,其在毒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1967年Howard报道了用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灌流肝脏并分离肝细胞的新方法,使原代肝细胞的培养成为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毒理学体外实验系统.

  • 标签: 中的应用 代培养 养毒理学
  • 简介:目的:建立和评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原代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用组织块法、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用形态学、免疫荧光鉴定细胞来源。通过活细胞观察,MTT比色实验研究细胞体外生物特性。比较3种培养方法培养HGF的效果。结果:细胞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抗角蛋白染色阴性,符合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组织块法、改良酶消组织块法(翻瓶法)、改良酶消组织块法(盖玻片法)的细胞培养成功率分别为26.7%、54%、60%。组织块法和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间的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间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细胞系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2种改良酶消化组织块法可显著提高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原代成功率。

  • 标签: 牙龈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高效的新生大鼠背根神经神经原代方法。方法摘取新生24hSD大鼠背根神经节,采用0.25%胰酶和0.1%Ⅳ型胶原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Neurobasal/B27无血清培养液中。将培养3d的DRGn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行细胞形态学检测,应用β-tubulinⅢ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神经生长状态良好,纯度可达到(92±6)%。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稳定、高效,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背根神经神经

  • 标签: 背根神经节 动物实验 细胞培养 纯化
  • 简介:摘要自闭症,是一种较为广泛的发育障碍,神经性性疾病,其主要核心症状为社会交际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1。研究者正在努力试图通过研究镜像神经的作用机制揭示其发病机制,解释自闭症的症状,进而找到治疗自闭症的方法。镜像神经为解开自闭症的神秘面纱带来希望。

  • 标签: 自闭症 镜像神经元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