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古代书法教育在整个文化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历代帝王的重视和科举考试的要求,书法一直是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古代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对当代的书法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

  • 标签: 古代 教育 书法教育
  • 简介:湖北省鄂州市(即古武昌)历史悠久,从三国至清代,共有二十余位书法家驻足于此.该文通过对来鄂州的古代家及其活动情况的梳理,从一个侧面揭示出鄂州历史上的书法艺术成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标签: 鄂州市 武昌 书法家
  • 简介: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唐代吴县(令江苏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等职。书法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路,以草书成就最高。

  • 标签: 法名 古代 中国 李白诗歌 张旭 草书
  • 简介: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政治之外,刘墉又是一位善学前贤且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其书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自家面目,造诣精深,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名重一时且垂后世。刘墉行书于敦厚古拙中不乏飘逸,兼善小楷,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唐人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

  • 标签: 法名 古代 中国 奉公守法 清正廉洁 政治家
  • 简介:蔡襄(1012--1067),字君谟。原籍福建仙游,后迁莆田。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历任多职。政治清明,谥忠惠。蔡襄精于书法,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苏轼称赞他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其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亦善草书,世人评曰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 标签: 法名 古代 中国 虞世南 颜真卿 蔡襄
  • 简介:宋徽宗赵估(1082-1135),宋神宗第11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8位皂帝。在位26年(1100—1125),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赵佶工花鸟、善人物,且精通忙法,创“瘦金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惜政事昏庸,使国家蒙难。元脱脱评说“未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 标签: 古代 法名 中国 宋徽宗 宋神宗 宋哲宗
  • 简介:唐朝是我国古代的繁蛊时期,同时也是书法正规教育的开创时期。在史书记载中,唐代书硕果累累,唐书几乎可以与唐诗相媲美。在贞观群臣的大力倡导、推动下,唐朝政府在科举中首设明书科。唐代书教育在办学、招生、科举考试、教材、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一整套的成功经验。对今天我们书法教育的开展、普及、提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 标签: 书法教学 目的 特点
  • 简介:中国传统文艺批评,通常是将道德标准与艺术标准作为统一的,这种批评强调人与艺术品格调的一致性,并且将艺术与人生紧密结合,以道德尺度作为艺术尺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去评价艺术作品。与文学艺术一样,书法与道德的关系至为密切,在古代批评中,通常将书法家的人格道德作为评断其书法成就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书如其人”、“书为心画”等等说法。

  • 标签: 书法批评 “比德” 古代 艺术标准 “书如其人” 中国传统
  • 简介:康里蠼崾(1295-1345),元代色目康里部(蒙古族)人,著名少数民族书法家。字子山,号正斋、恕叟等。曾任礼部尚书、奎章阁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幼年时在皇家图书馆受过充分的汉文化教育,博通群书,擅楷、行、草等书体,其楷书学钟繇、虞世南,行草宗羲献,行笔迅急,笔法道媚,圆劲雄健,极具个人特色。

  • 标签: 法名 古代 中国 皇家图书馆 少数民族 翰林学士
  •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推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专题陈列展,由甲骨开始,直至明清墨迹,一百二十余件文物精品展示出中国古代魅力。本文选取其中从唐至清有代表性的法书墨迹十四件,其内容包括写经、私函、题跋、诗词,形式包括手卷、立轴、楹联、尺犊。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代书法 墨迹 典藏 赏析 书法家
  • 简介:《元怀墓志》,公元)17年(北魏熙平二年)刻。1925年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原石现藏河南博物院。志石纵81厘米,横80厘米,厚19厘米。志文楷书,16行,满行20字。

  • 标签: 墓志 河南博物院 法名 古代 中国 北魏
  • 简介:古代知识分子长期接触、阅读甚至是直接参与制作雕版印刷书籍,雕版印刷字体的使用规范和选择标准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书法欣赏习惯和日常书写,最终对古代创作及观念产生了持续而又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雕版印刷 印刷字体 书法 审美观念
  • 简介:摘要: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该《意见》在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中,明确指出要把美术,书法教育作为构建科学美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人教版的高中美术教材中,本身就包含了古代的内容,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好这部分教学内容,在一定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则可以很好的发挥其美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渗透。本文就古代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价值进行分析阐释。

  • 标签: 古代书法 高中美术 美育价值
  • 简介:摘要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宗教、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天文历法、地理、数学、医学、百工技艺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这样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文化体系在当时居于世界的先进地位。书法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唐朝书法也取得非常高的高度,初唐书法是魏晋、南北朝、隋朝书法的延续,又有发展创新;盛唐书法是唐代书风的成熟期,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大家;晚唐书法是唐代书风的延续,开启宋代尚意书风。由于唐朝书法博大精深,在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留下很多书法文献。本文将介绍唐代书文献,并对唐朝的书法艺术进行细致梳理和深入研究。

  • 标签: 唐代 书法 文化 文献
  • 简介:西晋时期。出现了两位双峰对峙的草书大家,卫瓘与索靖。他们俩同时是汉末草圣张芝书法的继承者。同源而异风。

  • 标签: 书法 索靖 草书 西晋时期 同源 继承
  • 简介:从汉高祖衣锦还乡到汉文帝、汉景帝的所谓文景之治以后,得到充分休养生息的汉代社会,犹如沉睡初醒的雄狮,养精蓄锐、恢复元气而开始吼叫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对外武力开拓,对内发展经济,统一思想,繁荣文化,这是汉代社会最光辉灿烂的时期。满足温饱、安贫乐道、无所事事已成为往日旧话,由于西汉前期的集聚和储备,有了享受和挥霍的条件,酒足饭饱的人

  • 标签: 汉代 书法艺术 浪漫主义 艺术风格 艺术美学 书法家
  • 简介:摘要:从我国书法史角度来看,汉代时期书法艺术推动古文字过渡到现代文字,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汉代书教育的兴盛与书法教育普及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代书教育形式以及内容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书法教育文化传承作用,同时在德育功能方面能够对我国青少年起到积极的育人作用。本文简要概述汉代书教育形式,分析汉代书教育对当代书教育的影响,进而探究汉代书教育在当代书教育中的应用路径,以期推动当代书教育发展。

  • 标签:
  • 简介:中华古籍浩如烟海,记录了绚烂的古代文明。书名是书籍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作者的思想与旨趣,可以领略古代学术文化的丰富与灿烂。据记载,最晚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名。但先秦诸子著书时,一开始仅题写篇名,并没有贯以全书的书名,他们的书大都是以单篇流传于世。所以《史记》在称引管子、庄子、屈原等人的著作时,都是只有篇名而无书名。

  • 标签: 古代文明 书名 学术文化 春秋时期 《春秋》 先秦诸子
  • 简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艺术形式之一,它与中国的绘画、雕塑、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共同构成了独具华夏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体系,在西方艺术体系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形式。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与汉字的使用相伴,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自我完善过程。它具有艺术秉性的笔法、字法、章法以至墨法,其性情、意境等甚具美学高度的品味追求等,在书法服务于社会生活实际需要的同时日益发展成熟,最终导致在近现代由实用与艺术相兼,转而脱尽实用之义,

  • 标签: 书法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 艺术形式 总序 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