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例PDPN患者,按DELLON式行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随访0.5~1年。术前及术后0.5年均行肌电图检查及VAS疼痛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DPN患者行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后0.5年,肌电图检查所松解神经,显示所检测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术后VAS评分(4.6±1.8)分,较术前(8.3±2.6)明显减低(P<0.05)。结论周围神经显微减压对PDPN有良好治疗效果,中电生理监测可有效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作为明确诊断及评价手术疗效的客观依据。

  • 标签: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显微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治疗上肢透析相关周围神经病(DRP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上肢DRPN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共22侧患肢,其中对2侧患肢行单纯正中神经减压,对20侧患肢行正中神经联合尺神经减压。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肌电图,询问患者患肢麻木、疼痛症状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5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6处(6/42)切口出现愈合不良,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0±4.5)个月(6.0~20.0个月)。肌电图复查结果显示,正中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46.3±3.1)m/s]和动作电位波幅[(9.2±1.6)mV]均较术前增加[分别为(37.5±1.8)m/s、(7.7±1.1)mV,均P<0.05],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47.7±2.8)m/s]和动作电位波幅[(10.1±1.9)mV]也均较术前增加[分别为(37.8±2.4)m/s、(7.7±1.6)mV,均P<0.05]。尺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45.0±3.6)m/s]和动作电位波幅[(9.2±2.1)mV]均较术前增加[分别为(36.4±2.9)m/s、(6.9±1.2)mV,均P<0.05],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45.8±3.2)m/s]和动作电位波幅[(8.6±2.5)mV]也均较术前增加[分别为(40.1±1.6)m/s、(6.2±1.3)mV,均P<0.05]。至末次随访,15例患者22侧(22/22)患肢的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16侧(16/22)患肢的麻木症状得到缓解,18侧(18/18)患肢的运动功能障碍得到缓解。结论初步推测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是治疗上肢DRPN的有效方法;同时术前明确诊断和神经彻底减压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透析 减压术,外科 正中神经 尺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治疗过程中给予周围神经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1:1方法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周围神经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体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性疼痛状况、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体有效率90.32%比对照组64.52%更高(P<0.05)。 两组治疗后DN4评分比同组治疗前更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同组治疗前更快,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快(P<0.05)。结论:周围神经减压能够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效果,减轻神经性疼痛程度,提升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周围神经减压术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神经性疼痛状况 神经传导速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显微减压在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治疗及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的疗效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神经显微减压在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 糖尿病 下肢周围神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周围神经减压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1年06月在我院行周围神经减压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16例,回顾其临床资料,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一周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高达100%。结论行神经减压,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减压术 糖尿病 周围神经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下肢病变最为常见,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而显微神经减压已经成为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的首选手术方法。近年来国内部分神经外科中心开展了相关手术,开展了中电生理监测下的手术治疗有助于临床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 显微神经减压术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疾病主要指的是周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出现了结构和功能方面的障碍,在对这种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其方法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很多患者都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了神经活检,在手术之后,护理的质量对患者的恢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疾病行神经活检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周围神经疾病 神经活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周围神经松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采用腓总神经、胫后神经及腓深神经三处周围神经松解进行治疗,并随访3-18个月。结果术后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例,缓解3例,无变化2例。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8例,缓解4例,无变化2例,加重者1例。两点辨别觉较术前改善者12例,无明显变化者3例。术后随访表明疗效比较可靠、稳定,症状未见明显反复。结论应用下肢周围神经松解,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周围神经松解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减压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痛性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行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胫后神经主干及其分支显微减压,术后分别应用丹红注射液和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获得50%以上和30%以上疼痛缓解率者分别占47.0%和64.7%,实验组为72.2%和94.4%;实验组腓、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改善5m/s以上的比例为72.2%和83.3%,优于对照组47.1%和70.6%;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改善,实验组为(6.71±1.98)分同样优于对照组(4.93±2.50)分。结论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是治疗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后辅以丹红注射液可获得更佳疗效。

  • 标签: 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下肢 显微减压手术 丹红注射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一大组疾病,种类和病因繁多,文中针对免疫相关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研究中的热点进行介绍。

  • 标签: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抗体 遗传 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面神经疾病致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对9例外伤性面瘫、3例贝尔氏面瘫及3例中耳胆脂瘤所致的周围性面瘫,经乳突-颞下迷路上隐窝进路面神经显微减压手术,术后随访0.5~2年,按面瘫H-B分级法评估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9例颞骨骨折面瘫(Ⅳ级2例,V级6例,Ⅵ级1例),伤后2~4周手5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I级4例,Ⅱ级1例;伤后5~8周手3例,面神经功能恢复Ⅱ级2例,Ⅲ级1例;伤后9~12周手1例,恢复Ⅳ级。3例贝尔面瘫(Ⅳ级1例,V级2例),9~12周手2例,均Ⅱ级恢复,12周后手术1例,为Ⅲ级恢复;3例中耳胆脂瘤(Ⅲ级2例,Ⅳ1例)在1~2周内手术,均I级恢复。结论对于不同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患者,选择合适的时机行面神经减压,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面神经 减压 面神经麻痹 颞骨骨折 中耳胆脂瘤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后,成功的神经再生取决于很多因素.这其中神经当时所处的微环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实验证明,该微环境中的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的维持和存活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文拟对神经营养因子与周围神经再生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 周围神经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缓释系统在周围神经松解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解放军第九八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前臂及腕部正中神经完全断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修复术后3个月常规进行神经松解手术,采用单盲随机化法分为A组(18例)、B组(18例)。A组患者利用自制的缓释系统进行NGF(共30mL,质量浓度8.12mg/mL)局部缓释,B组患者用等量的NGF在神经周围明胶海绵包绕后局部注射。8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变化,并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作进一步分析;24周后分别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评分。结果术后8周A、B两组SEP中潜伏期分别为(20.56±3.50)ms、(32.25±4.61)ms,波幅分别为(17.22±3.46)μV、(9.90±1.37)μV;A、B两组CMAP中潜伏期分别为(2.10±0.37)ms、(4.31±0.66)ms,波幅分别为(810.9±108.16)μV、(506.61±67.50)μV,两组的NCV分别为(41.21±3.34)m/s、(30.68±2.21)m/s;与B组相比,A组SEP、CMAP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高,NCV明显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MRC感觉功能评分中,A、B两组的优良率分别为16/18、12/18;运动功能评定中,A、B两组的优良率分别为14/18、9/18;A组BMRC运动功能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GF缓释系统可明显促进神经松解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作为神经损伤后期治疗的补充手段,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缓释系统 神经松解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卡压是手外科的常见病种,以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和胸廓出口综合征最为多见。肌电图在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中发挥关键作用,神经B超和MRI逐渐成为重要补充。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周围神经卡压征,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期手术。解剖学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使周围神经卡压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提高。临床应用内窥镜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的技术不断成熟。周围神经卡压松解的手术疗效确切,但术后恢复时间长,重症者多有症状残留。如何进一步规范周围神经卡压的诊疗将成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 标签: 周围神经 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周围神经疾病全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痛,又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为首选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开始为每次0.1g,每日3次,逐渐加量到0.2g,每日3次。不良反应有眩晕、嗜睡、恶心、共济失调、皮疹、白细胞减少等。

  • 标签: 周围神经疾病 全科 治疗
  • 简介:孙桂兰〔13〕亦曾报道1例以神经、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LD,  在前苏联发生的90例LD患者,Winward等〔5〕报道6例眼莱姆病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莱姆病周围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