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贵州喀斯特山区地势崎岖、地质地貌情况复杂,闭塞的环境导致当地人口接受教育的机会少,人口素质偏低,依山靠山的生产生活方式原始粗放,从而导致这一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生态环境问题多且复杂。文章以人地关系为基础,探讨山区人口与脆弱、敏感的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解决这一特定区域人口与环境矛盾的方法与措施,以期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喀斯特山区 人口与环境 初探 贵州
  • 简介:利用GIS技术方法对广西都安县2006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包括景观多样性指数、形状指数、边界密度等。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喀斯特地区的景现格局分布特点。总体看来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复杂,景观破碎度较高,连通性差,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研究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可以为喀斯特岩溶山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及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GIS 喀斯特 景观格局指数
  • 简介: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决定西南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植被的生态恢复无疑是极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物种选择又是重中之重.通过互联网搜索、文献阅读和野外实地考察,针对喀斯特分布极广且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贵州省,本研究调查和分析了喀斯特山区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所选择的物种分布现状,对其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希望能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恢复,尤其是对即将全面铺开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在贵州省78个岩溶县(市、区)的328个地点,共调查收集到用于植被恢复的物种87种,其中生态林物种26种(主要是松、杉、柏、香椿、杨树和车桑子等),经济林物种47种,包括26种药用植物(太子参、天麻等)和其他21种经济林物种(茶、油茶、梨、桃、李、板栗等),另外有牧草14种(白花三叶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这些物种聚集或零散种植在不同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区:A区(黔西高原山地)、B区(黔中丘原山地)、C区(黔东低山丘陵)和D区(无石漠化).就恢复效果而言,油茶、茶、中药材、花卉栽培及草地畜牧业均显示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势头,板栗、核桃、花椒、桃、梨等经济林物种也在其生长适宜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然而,植被生态恢复中所营造的人工林,均存在树种单一、物种配置简单、经营粗放等问题,林分的整体功能和生态、经济效益较低,亟待进行改造;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物种配置措施.

  • 标签: 喀斯特 石漠化 植被恢复 评价 物种配置
  • 简介:摘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可针对喀斯特山区的生态风险研究指明方向,借此进一步维护生态环境的均衡性,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分布。在此之上,本文以贵州喀斯特山区为研究对象,从汇总喀斯特山区自然资源数据、建立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指标、核算生态系统供需服务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生态风险等等步骤,实现贵州生态风险问题的妥善处理,满足当地供需条件。

  • 标签: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喀斯特山区 生态风险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各方面也发展迅速。所以对公路隧道的建设力度也在加大,加上我国的辽阔的疆域,地势又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在各种恶劣的地形环境中,修建公路隧道的数量也不断增多。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喀斯特地貌山区隧道的不良地质灾害,将防治技术主要分为了三个类型,实现对喀斯特地貌山区隧道不良地质灾害的防治,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标签: 喀斯特地貌 山区隧道 不良地质灾害 防治技术分析
  • 简介:对黔西北喀斯特山区原生林、次生林和灌木林3种植物群落凋落物累积数量、成分特点和月动态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林、次生林、灌木林年凋落物累积量依次为5.320×10^3kg·hm^-2、4.149×10^3kg·hm^-2和3.733×10^3kg·hm^-2;凋落叶占总凋落物量的比例最高,均为80%以上;凋落枝占总凋落物量的比例次之;凋落花果占总凋落物量的比例最低。3种植物群落凋落物量12个月动态变化为11—12月出现最高值,其中原生林在11月到达最高值,次生林和灌木林均在12月份达到最高值。

  • 标签: 黔西北 喀斯特 凋落物 动态
  • 简介:《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5期刊有黄润华的《漫话“喀斯特”一词》的文章。该文对“喀斯特”一词来自什么语言作了一些探源,读后很受启发。但是,当谈到汉语中的“喀斯特”这词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该文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喀斯特一词被世界地学界广泛使用,中国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也早已将其音译为喀斯特。”看来,“喀斯特”一词在汉语中的出现是比较早的,但是早到什么时候,文章没有说。

  • 标签: 喀斯特 科技术语 地质学家 地理学家 中国 汉语
  • 简介:喀斯特,源于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19世纪末,前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杰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作为石灰岩地区的总称。

  • 标签: 喀斯特 前南斯拉夫 地貌 石灰岩地区 地名
  • 简介:基于降水与地形起伏之间的非平稳关系,结合有限的观测降水数据,利用GWR回归模型,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的TRMM3B43降水资料进行降尺度和校准,最终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km×1km的降水量分布数据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1)考虑地形起伏和降水空间非平稳性的GWR模型,提高了贵州喀斯特山区TRMM3B43遥感降水资料的空间分辨率和准确度。(2)不同时间尺度的验证结果表明,在与观测降水的相关统计中,TRMM降尺度降水具有较TRMM3B43降水更高的统计精度和更小的误差,更接近于地面观测降水;该降尺度算法在贵州降水较少的时间尺度更加接近真实值。(3)当TRMM3B43可以被重采样的地形起伏度(RDLS)进行准确预测时,TRMM3B43的精度是GWR降尺度算法中的主要误差源;当区域的降水与地形起伏弱相关或无关时,应考虑引入其他影响降水的空间变量来修正这一空间非平稳性关系。

  • 标签: GWR 贵州 喀斯特山区 TRMM 降尺度 空间非平稳性
  • 简介:摘要: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入手,对于我国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中的技术进步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了在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中不断满足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必须更加重视石漠化治理的过程,更加重视土壤质量特性研究,本文首先简述了提升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制度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石漠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且探究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石漠化治理综合防治措施的高效性和质量的策略。

  • 标签: 城市化进程 喀斯特地貌 石漠化治理 土壤质量特性
  • 简介:我们何其幸运,居然成为这些旷世美景的第一代欣赏者HowLuckyWeAretoBetheFirstGenerationAppreciatingtheMagnificentView北京时间2007年6月27日下午1点15分,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通过缔约国表决,武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一起,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申报的成功,向全世界更进一步证明了武隆喀斯特片区杰出的普遍价值。

  • 标签: 喀斯特地貌 世界遗产大会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自然遗产 南方喀斯特 武隆
  • 简介:在新出版的《地理学名词》(第二版)中,对喀斯特一词作如下注释:“又称‘岩溶’。可溶岩在天然水中经受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貌和水系特征的自然景观。”

  • 标签: 喀斯特 自然景观 水系特征 溶蚀作用 第二版 地理学
  • 简介:电视节目真是越来越没意思了,"易爸爸把电视频道从头到尾调了两遍,屏幕闪得易小A眼睛直发花,"不是超女就是好男儿、红楼选秀,唱唱跳跳就是好男儿啦?""别看不起选秀节目,人家有参与感,"易小A嚼着东西,含混不清地说,"现在是民主社会,NBA全明星能选,连世界七大奇迹都是一人一票选出来的.

  • 标签: 中国 一人一票 电视节目 电视频道 全明星 眼睛
  • 简介:喀斯特”这个名词其实是个音译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又被称为岩溶地貌,它是流水在岩石上的杰作。你一定听说过“水滴石穿”的故事吧,可你知道吗?水不仅能穿透坚硬的石头,还能将石头雕刻成各种造型。

  • 标签: 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 岩石 流水 石头 水滴
  • 简介:喀斯特渗漏类型划分很多,判别标准在附录B中也有,但根据多项工程实例的对比研究,觉得不够确切.为利于解决喀斯特渗漏这一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作者按4个原则提出喀斯特渗漏类型的划分和按4个标准分别提出水库与坝址喀斯特渗漏的判别标准.

  • 标签: 工程地质学 喀斯特渗漏类型 判别标准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黄土地区特有的“喀斯特”洞穴地貌,形成条件和主要因素,黄土喀斯特造成国土资源和水土的严重流失,以及造成其它方面的危害。对如何治理和预防黄土喀斯特的发生发展提出了若干意见。

  • 标签: 黄土喀斯特 水土流失 预防 潜蚀 冲蚀
  • 简介:贵州省喀斯特地层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其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态,喀斯特洼地随处可见,将封闭的喀斯特洼地通过防渗处理变成天然水库,对解决缺水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干塘水库防渗处理的实践,对喀斯特洼地成库的水文地质调查、防渗设计、防渗处理、灌浆工艺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标签: 水利工程 防渗设计 防渗处理 帷幕灌浆 喀斯特洼地 贵州干塘水库
  • 简介:摘要:喀斯特地区岩溶地形丰富,主要是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在地质构造中分布不均。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由于形成了沟槽、裂缝和岩溶洞穴,是由水的化学和机械作用引起的。这是碳酸盐岩分布所特有的现象,也是喀斯特溶洞地区坍塌造成的溶洞和坑洼现象。喀斯特地区的地质特征对建筑物的地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会威胁到建设项目的安全,导致建筑物的不稳定,并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 标签: 喀斯特地质,地基处理,施工技术